移動互聯網是相對桌面互聯網而言的,它通常指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式終端通過無線網絡接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固定互聯網相比,其終端屏幕不及PC,帶寬也不及固網,資費通常比有線接入貴,但可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時間,具有個性化、私密化、娛樂化、互動性的特點,能夠獲得用戶身份、用戶位置信息、用戶在線狀態信息、用戶終端和應用偏好、用戶消費行為統計數據,可定制終端、定制語音和數據服務、計費等集成服務,服務類型多。考慮到移動終端數多于PC,且具有獨立操作系統并可由用戶自行安裝軟件、游戲等第三方應用程序的智能終端的出現極大地推動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移動互聯網將超越桌面互聯網成為數字世界的主要模式,這表現為以下特點。
一是移動化成為互聯網發展主旋律。按照移動互聯網用戶是指季度內至少使用一次移動互聯網業務(包括手機瀏覽網站、微博和移動IM及移動應用)的用戶計算,中國在去年年底移動互聯網用戶就超過4億,如果按照使用智能終端的用戶數計算,2012年6月也已經超過7500萬,從2011年2月的100萬到7500萬僅用了14個月,而桌面互聯網則用了44個月。到2015年年底,全球用戶使用的90%的新設備將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根據CNNIC統計,2012年上半年我國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達到72.2%,首次超過了使用臺式機上網的網民比例(70.7%)。在過去18個月中,移動互聯網流量增長了近10倍,到2012年末,全球互聯網的流量中一半將來自無線設備(包括WLAN),根據2012年5月的統計結果,移動瀏覽目前已占整個互聯網Web流量的10.1%,亞太地區更為顯著達到17.84%。
二是移動互聯網引領智能化。嵌入各種各樣傳感器的移動智能終端成為物聯網的節點,提供了移動終端用戶感知周邊環境的能力,以iPhone4S為代表的語音搜索和微軟公司開發的手勢輸入、語音翻譯等極大地豐富了人機接口,移動終端與網絡云計算平臺的結合還進一步增強了用戶體驗。移動終端特有的地理位置服務功能與移動支付功能的結合將成為社交網絡的重要應用,消息投遞服務將進一步實現個性化。
三是移動互聯網主導開放化。移動終端供應商通過開放自身的接口(API),使第三方開發者運用和組裝該接口以及其他方服務接口產生可運行在這個平臺上的新應用,以開放平臺的方式和激勵機制來吸引第三方貢獻內容,豐富ICP的應用,更好地凝聚用戶。在移動互聯網開放應用平臺的引導下,眾多ISP也紛紛仿效開放平臺,甚至進入手機供應商行列以打造平臺入口。電信運營商也加入開放服務平臺的競爭中,中國電信開放天翼空間,中國移動也計劃開放飛信平臺。
基于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的“端”模式和基于
HTML5瀏覽器的“云”模式是移動互聯網及其應用的重要支柱,網絡則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基礎。伴隨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是網絡體系的演變,移動互聯網加速了對LTE以及LTE-A的需求,推動了移動網向扁平化(由NodeB—RNC—SGSN—GGSN四級演進為eNodeB—EPC兩級)、全IP化(將原來支持話音的電路交換與承載數據的分組交換綜合為全IP的EPC)、回傳技術的分組化(采用IPRAN和PTN技術實現基站信號回傳)和綠色化(以集中的C-RAN和跨基站的協同處理來應對基站的潮汐效應)方向發展。移動互聯網的網絡還需要有對終端和業務的感知功能,服務器從移動終端獲取手機屏幕分辨率及頁面元素屬性,對頁面中文本、圖表、圖片、邊框等進行重新計算和布局,通過服務器對Flash內容進行解析和壓縮,對視頻重新壓縮編碼,加入斷點續傳功能,形成適合終端的視頻流,顯示時能對圖像進行拼接及屏幕播放。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才剛剛開始,但已經顯現了其重構產業格局的威力,攪動起ICT企業的沉浮,引發了一批ICT企業的跨界轉型與兼并,傳統的商業模式受到挑戰,但也開拓了創新的機遇,移動互聯網的未來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