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氣孔 | 鑄件內由氣體形成的孔洞類缺陷。其表面一般比較光滑,主要呈梨形、園形和橢圓形。一般不在鑄件表面露出,大孔常孤立存在,小孔則成群出現 |
10 | 氣縮孔 | 分散性氣孔與縮孔和縮松合并而成的孔洞類鑄造缺陷 |
11 | 針孔 | 一般為針頭大小分布在鑄件截面上的析出性氣孔。鋁合金鑄件中常出現這類氣孔,對鑄件性能危害很大 |
12 | 表面針孔 | 成群分布在鑄件表層的分散性氣孔。其特征和形成原因與皮下氣孔相同,通常暴露在鑄件表面,機械加工1~2mm后即可去掉 |
13 | 皮下氣孔 | 位于鑄件表皮下的分散性氣孔。為金屬液與砂型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的反應性氣孔。形狀有針狀、蝌蚪狀、球狀、梨狀等。大小不一,深度不等。通常在機械加工或熱處理后才能出現 |
14 | 嗆火 | 澆注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氣體不能順利排出,在金屬液內發生沸騰,導致在鑄件內產生大量氣孔,甚至出現鑄件不完整的缺陷 |
15 | 縮孔 | 鑄件在凝固過程中,由于補縮不良而產生的孔洞。形狀極不規則、孔壁粗糙并帶有枝狀晶,常出現在鑄件最后凝固的部位 |
16 | 縮松 | 鑄件斷面上出現的分散而細小的縮孔。借助高倍放大鏡才能發現的縮松稱為顯微縮松。鑄件有縮松缺陷的部位,在氣密性試驗時可能滲漏 |
17 | 疏松(顯微縮松) | 鑄件緩慢凝固區出現的很細小的孔洞。分布在枝晶內和枝晶間。是彌散性氣孔、顯微縮松、組織粗大的混合缺陷,使鑄件致密性降低,易造成滲漏 |
18 | 滲漏 | 鑄件在氣密性試驗時或使用過程中發生的漏氣、滲水或滲油現象。多由于鑄件有縮松、疏松、組織粗大、毛細裂紋、氣孔或夾雜物等缺陷引起 |
(3) 裂 紋 及 冷 隔 類 缺 陷 | 19 | 冷裂 | 鑄件凝固后在較低溫度下形成的裂紋。裂口常穿過晶粒延伸到整個斷面 |
20 | 熱裂 | 鑄件在凝固后期或凝固后在較高溫度下形成的裂紋。其斷面嚴重氧化,無金屬光澤,裂口沿晶粒邊界產生和發展,外形曲折而不規則 | |
21 | 縮裂(收縮裂紋) | 由于鑄件補縮不當、收縮受阻或收縮不均勻而造成的裂紋。可能出現在剛凝固之后或在更低的溫度 | |
22 | 熱處理裂紋 | 鑄件在熱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紋。其斷面有氧化現象 | |
23 | 網狀裂紋(龜裂) | 金屬型和壓鑄型因受交變熱機械作用發生熱疲勞,在型腔表面形成的微細龜殼狀裂紋。鑄型龜裂在鑄件表面形成龜紋缺陷 | |
24 | 白點(發裂) | 鋼中主要因氫的析出而引起的缺陷。在縱向斷面上,它呈現近似圓形或橢圓形的銀白色斑點,故稱白點;在橫斷面宏觀磨片上,腐蝕后則呈現為毛細裂紋,故又稱發裂 | |
25 | 冷隔 | 在鑄件上穿透或不穿透,邊緣呈圓角狀的縫隙。多出現在遠離澆口的寬大上表面或薄壁處、金屬流匯合處以及冷鐵、芯撐等激冷部位 | |
26 | 澆注斷流 | 鑄件表面某一高度可見的接縫。接縫的某些部分熔合不好或分開。由澆注中斷而引起 | |
27 | 重皮 | 充型過程中因金屬液飛濺或液面波動,型腔表面已凝固金屬不能與后續金屬熔合所造成的鑄件表皮折疊缺陷 |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whclglas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