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昆侖億恩電池材料有限公司與浙江工業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鋰電池電解液原材料的研究與開發。陸一平攝7 x% ?; L! m) Z. @' b
$ X5 F7 G# K0 n K
(, 下載次數: 96)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威望 -3 點
近年來,安徽肥東縣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與合肥工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高校緊密合作,培養和引進高科技人才。 方好攝4 r9 ~3 W/ e' g2 B
: t: F. J, T+ z8 W" f
" Z. d) i, Y' l; R7 Z  “領軍型”工程師培養面臨的挑戰 " E& M) N/ S8 C( ^ l# s * K. I* a3 e2 W( x' J$ |  新工科建設已根據中國科技自主創新和“中國創造”的發展戰略使命,開始制定并實施一系列政策和舉措,切實推動“領軍型”工程師培養模式轉型,但仍然面臨一些深層次的根本性問題和挑戰,制約“領軍型”工程師培養。- o% [, _/ G8 w7 S7 N. L" S
" U. a7 J- T: t( M  “領軍型”工程師培養模式相對單一。目前“領軍型”工程師培養主要依托“雙一流”大學,由國家“自上而下”推進,人才類型差異化不太明顯。但是產業結構多樣性,以及應對未來智能化時代技術變革的各種不確定性,需要前瞻性布局各具特色、各種類型的“領軍型”工程師的培養。 ! g8 [% A5 I# N$ B# ^" ]& r3 k3 \. R3 F2 y
  只注重課本制約新工科模式的轉型。工科教學中的只注重課本導向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部分工程教學仍然是用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答案匹配課本上的理論問題,很多教師依然習慣于從課本上的知識出發設定教學議題,有的教師設定的教學議題,是其自認為來自產業技術界的需求,但事實上,并非真實的前沿技術問題。當前,工程教育模式尚未從根本上完成轉型,難以解決高等工程教育滯后于產業變革的問題,更遑論培養出“領軍型”工程師。6 a9 X t! n2 o+ t! w6 _
) F" I3 g7 w+ v4 |2 ]0 ]! w
  教學、創新研究、社會服務還未能形成模式化的融合機制。培養“領軍型”工程師需將創新研究與社會服務融入教學之中,實現教學、創新研究與社會服務三者的融合,以此培養工程學生以實際問題或社會需求為驅動的開創能力。但是目前的新工科建設,除了一些實驗班在開展個別的“拔尖人才”培養探索性試驗,三者仍然是分離的,并未形成三者合一的模式化的融合機制。 ( R7 J" Y0 ] b5 x: L# t% d& @" N1 e6 L7 V2 Z7 [( W- w6 K. x1 p
  基礎理論教學存在不同程度的虛化和淺表化。在新工科建設實踐過程中,為了糾偏工程實踐弱化問題,一些學校受制于課本教育為主導向下的教學模式,在學制時數限定的情況下,不得不降低數學和基礎科學理論的學習時數和強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程理論基礎的虛化和淺表化,學生們感覺“學了很多門課程,都是學到一點皮毛,沒學精”,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有限。# O' ~' O W9 _& `
" ], t6 ?: ~* m) ~# R, {2 i O9 C  與20世紀中葉以前的工程技術創新路徑不同,智能化時代的工程技術創新,在更大程度上取決于數學和科學理論的發展和應用轉化,尤其是重大技術、革命性和顛覆性技術突破,尤為仰賴數學和基礎科學理論的突破,即“工程技術科學化”。如果新工科以虛化理論教學來達到強化工程實踐教學的目的,無異于“自廢武功”。缺乏扎實的數學和科學理論功底支撐的工程實踐,局限于一些淺表層次的技術和技能學習,會深刻動搖工程師創新的根基。. |$ x* e0 a2 z$ z/ S% v+ B5 s
9 l# l+ Y# \% J. O5 q f  創新“領軍型”工程師培養模式與路徑5 O5 x, O2 x3 U+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