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資本市場吹得有多猛,鈉電池都不可能取代鋰電池,就像拋開劑量談療效是耍流氓一樣,在電池行業(yè),拋開能量密度和循環(huán)壽命只談BOM成本,無疑也是一種舍本逐末。
: i* X" s) c. }9 q
在鋰電行業(yè),能量密度高的三元鋰電池主要用在中高端乘用車上,磷酸鐵鋰電池憑借安全性和成本優(yōu)勢主要用在中低端乘用車、商用車和儲能領域。
+ B* r4 \6 z- o
而鈉電池的優(yōu)勢在于低溫性能好,能夠快充快放,但劣勢也很明顯,能量密度只有120-160Wh/kg,循環(huán)次數(shù)只有3000次左右,整體性能相當于2018年之前鋰電池的水平,所以和鋰電池相比,鈉電池更像是一個配角。
4 A+ K; \5 G; D, W# s/ t7 x2 w' Y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鈉電池更像是鋰電池的一個低成本分支,顛覆性比不上世紀初鋰電池對鎳鎘電池形成的壓倒性優(yōu)勢。之所以被捧紅,主要就是因為上游原材料價格暴漲,而下游需求又十分旺盛,釩電池也是在這個背景下被瘋狂炒作。
( h* ~6 u8 @: b% t# f7 s/ h2 u
但高位鋰價不可能超長待機,疊加明年國內新能源車補貼取消,行業(yè)需求增長預計放緩,上游材料環(huán)節(jié)已經開始釋放降價的信號,寧德時代供應商天華超凈預測碳酸鋰價格將在2024年降至40萬元以下,此外,隔膜和銅箔這些原材料價格也在步入下行通道,這些都有可能導致鈉電池的相對優(yōu)勢有所削弱。
X H" e& Y! H) D
上個月,寧德時代在發(fā)布會上表示,下一代鈉電池的能量密度目標是200Wh/kg,和磷酸鐵鋰相差無幾,能夠滿足續(xù)航400公里以下的純電車需求,如果能采用鋰鈉電混搭的AB方案,有望將能力邊界拓展至500公里,覆蓋65%的新能源車市場。
& c6 y% j5 l8 |& s8 p3 F
理想固然很美好,但問題在于,“下一代”是什么時候,目標能否如期達成,就無從得知了,畢竟寧德去年發(fā)布的第一代鈉電池還沒開始量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