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z+ p( M8 j" _$ j+ n5 b, Z剎車部分采用的是對向四活塞形式,這樣的配置如果放在同級別的燃油車中,是一種偏向于性能取向的存在,同時相較于燃油版的3系,也是一個不錯的提升,但是把它放在一臺體重超過兩噸的電動車身上,它應該還是更多考慮了制動力度的和熱衰退能力。 ' e' \1 V+ K3 s' E" y$ r$ I$ c. H! p& M5 P/ T/ p
9 G8 s$ r2 c$ a& t9 C: Z0 [( @8 D
& k* b" i, h: u* z2 }
副車架方面和燃油版本有所不同,能看到i3采用了的是一個日字形的副車架,也是基于燃油車的設計做了變更或優化。中間放置的是轉向機和空調壓縮機。 , }4 F, I$ t$ c8 N$ w3 ?0 m; M( j2 g# t0 G/ T2 z' v
, L5 z4 R% O& u, B6 Y
% c: V3 r' \7 e$ m
單從前軸來看,i3相比起動不動就是雙叉臂的新能源車,i3的前懸表現,貌似并不如它藍天白云的車標,來的吸引人。4 h) G% G! C1 O5 [" r
, P/ K( J2 e/ C p: V7 _4 ^
后懸架方面,i3保留了3系的五連桿設計,但是相較于全部都是鐵質沖壓的3系,i3的上控制臂換成了鋁合金材質,彎曲程度也更大了,應該是為了兼容后面的空氣懸掛,所做的空間上的優化(這種前軸普通螺旋彈簧,后軸空氣彈簧的做法,和頂配版本的S90一樣)6 s# t `3 k% w4 W! |$ Y* I, t
1 y, o! G7 N' m3 s
6 y9 y3 `. H. @, Q. M1 x
8 d; \7 J) ]) |/ q5 t" r6 w
后軸的副車架,是雙層沖壓鋼板形式,跟3系幾乎一致。但不同的是,它的下面多了幾根鋁合金的加強梁。這種加強梁,跟運動型車輛發動機艙的V-bar是一個原理,都是增加不同方向的剛度。 - A1 Z2 h X5 X4 Z ] 7 v. j) d7 K _6 ]1 A6 w% Z8 _( n
. i! h& t G( x0 r
4 k& |* @9 ~" ?; B$ H5 C; X
另外我們還在這臺i3的后軸上,還看到了有一根,燃油版上的被取消了的穩定桿。7 N3 G1 l0 N1 e. c# Q( h
6 ]- R, W# @3 z& s
所以綜合后軸這些信息我們能夠推測出,這臺i3的后軸懸架剛度,應該比前軸更高。同時也比燃油車的后軸懸架剛度更高。這樣的做法目的可能是為了彌補相比i4加長后,后軸的側向剛度,和車尾跟隨性方面的損失。 - e: I: I% Y q! e-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