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s/ E" M4 }; i(一)吸取歷史教訓,認識集中優勢力量,加快開發的重要性。/ S @5 x. f5 |
# { J+ g0 P d1 Y2 K
回顧我國數控的發展歷史,自1958年我國研制出第一臺電子管式數控系統樣機后,70年代又搞成小規模集成電路的數控機床,起步并不晚。但經歷了三起三落、徘徊不前幾十年,大多數搞的是低檔次的數控系統,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經費和技術上的原因之外,沒有集中優勢力量發展我國的數控技術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國至少有幾十家生產數控系統的廠家,比較著名的有華中數控、廣州數控、藍天數控、航天數控、南京數控、北京凱恩帝等,多而不精,各自為戰,分兵把守,重復投入,比如:數控系統的伺服和驅動,都在重復搞小功率的驅動系統和電機,浪費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重、大型機床所急需使用的大功率的交流伺服驅動系統和主軸交流伺服控制系統及驅動又造不出,或不可靠用戶不敢用。有的廠商或研究所只搞開放式的數控系統,而伺服和驅動需配用國外公司的產品,因此嚴重影響了國產數控的聲譽。個別高檔次的數控系統,也是鳳毛麟角,到目前為止,誰也沒有形成規模經濟。在今年“十一五”重大成就展上,展示的“數控系統”有:(1)武漢華中數控的HNC一8型數控系統及大功率伺服電動機。(2)中科院沈陽計算所的多通道多軸聯動總線式高檔數控系統、伺服驅動和電動機。(3)大連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的光纖總線開放式數控系統、全數字伺服驅動器和伺服電動機、力矩電動機等。這幾家研究單位展示的只是研究的成果,有的還在配套的機床上調試階級,到真正能投入生產還需很長的時間,而與SIEMENS、FANUC等數控系統相比還有多大差距值得深思!!!這幾家研究的數控系統及其伺服驅動器和電機應該說是大同小異。在這種形勢下,為什么不能團結起來,統一思想,集中優勢力量,認真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創新發展,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我們再也不能這樣搞“單干”了,我們要團結起來,團結才有力量! + u5 x0 [* k. B# D0 x6 m- ?; c; d; d
(二)學習國外發展數控經驗,認識集中優勢力量,加快開發的迫切性。, |- Y" o1 t! V! z
- c, i. G2 N1 K" |) U從日本在發展數控機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特別注意發展關鍵技術,開發核心產品。日本政府重點扶植發那科公司開發數控機床的數控系統,其他廠家則重點研發機械加工部分。日本政府引導政策使發那科公司逐步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數控系統供應商,該公司生產的數控系統在日本市場的占有率達到80%以上,在世界市場的銷售額也達到了40%。這種合作分工關系提高了日本數控機床行業效率,避免了美國數控機床行業由于各廠家都希望自己的標準成為行業標準,導致產品相互不兼容,而削弱了競爭力。1 L9 X4 W+ r8 y
; G W' U: D$ h2 B" m國內數控產業的發展,不完全是企業行為,而是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政府意志,其發展快慢,有賴于政府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就更要給予重點扶持,就像當初美、德、日等扶持本國企業那樣。國內數控技術與國外的差距大約在10~15年,由于技術水平、資金和市場等原因,國內企業數控技術的發展都集中在低端產品上,如果不采取相應措施,差距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日本FANUC和德國SIEMENS的數控系統還在不斷地完善,發展。FANUC前幾年推出FANUC Series 30i/31i/32i-MODEL A,今年又推出FANUC Series 30i/31i/32i/35i- MODEL B。我們不是與他們在同一起跑線上,一定要認清集中優勢力量,加快開發的迫切性。再不加倍努力,我國的數控系統永遠是落后,永遠是低水平!“多少事,從來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要發揚這種“只爭朝夕”的精神,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c w U6 c/ `' C. R
0 `$ W* }9 n( G. J. s4 h/ Y(三)與世界最先進數控系統比美, 認識集中優勢力量,加快開發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 _8 w0 `. W( `* _3 G+ J 2 n, N. W& X/ K要全面達到和接近世界最先進數控系統水平,滿足各種類型設備的需要,從重、大型數控鏜銑床到七軸五連動葉片銑床;滿足各種機床的特殊需求,從雙軸的同步控制到多功能、多通道的應用。CNC作為加工的控制設備,最重要的是其可靠性,可靠性是個工藝問題,因此需要長期地運行考驗與完善。 3 y/ K3 H% d% J3 f7 {國產數控系統與世界著名的FANUC和SIEMENS相比,主要還是可靠性。FANUC從板子集成電路的焊接到功率電機的組裝已有采用機器人控制的,其可靠性非常之好,FANUC號稱其數控系統的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達到幾萬小時,我們大多數只有幾千小時,差距非常之大。要全面達到和接近世界最先進數控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這必須要化大精力、化大力氣、化大成本,依靠引進、消化、開發、創新,同時還需要建立與維護穩定的研發技術團隊,研發需要時間,知識需要積累,技術需要實踐的驗證。有一支團結一致,不畏艱險,為之奮斗不息的隊伍,經過幾年,甚至一、二十多年的努力不斷地完善才能達到。日本FANUC和德國SIEMENS的數控系統也是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才能贏得“世界名牌”的美好聲譽。不要設想搞出幾臺先進機床,達到某些先進指標,就認為我們已經達到和接近了世界最先進數控系統水平,而是我們的“整體水平”需要來一個新的飛躍。 % A o0 w1 a9 U9 l6 [) b) ~; j ; Z4 Y6 l; D' ?3 A(四)集中我國的優勢力量,團結一心,創出我國數控的新天地。0 f$ w& m: B F# w; u5 a
我們要大力弘揚自主創新精神,更好地將力量凝聚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史使命上來,加快步伐,為國爭光,造出”中華牌”最先進的數控系統來,中國數控機床必須裝上自己的“大腦”。它是我國一大批搞數控科技人員最強烈的要求,也代表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聲。1 K2 c3 x& {, j) y2 B- ~: t
/ O/ u- P3 _; z! E
但是我們現在各搞各個,力量太分散,太單薄,物力有限,難以與強大的日本FANUC和德國SIEMENS的數控系統抗衡,不但浪費了不少的精力和物力,而最關鍵的是浪費了時間。如果能把這些力量都匯聚起來,擰成一股繩,則威力無比。打一個牌子:“中華牌”,發展我們先進的系列化的數控系統,來滿足各種類型數控機床的需求。3 q) [. V% B%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