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L% E5 c, u/ w" x B 和梁穩根等人1989年創業相比,中聯重科的成立晚了3年。時任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下稱“長沙建機院”)副院長的詹純新,當時拿了院里給的50萬,帶領7名同事,以泵車為主業,成立了中聯重科。此后,中聯重科經歷了與長沙建機院的業務合并、上市和股東改制等三個基礎階段。2007年,詹純新提出“產業鏈中間裂變,上下延伸”的戰略后,在國內發起連環并購,在資產和產業上迅速膨脹,由此成為三一重工家門口的對手。中聯重科有兩大特點:第一,因其國資背景(實際控制人為湖南國資委),容易獲得政府支持;第二,自走上“并購即發展”的擴軍道路后,中聯重科一躍成為行業并購戰中最具威脅的一股力量。. N8 d3 m" v, D4 s e
據唐修國介紹,當時三一重工也對CIFA進行競標,但如果彼此不讓步,糾斗下去,即使成為最后的贏家,也勢必承擔高額收購成本。后來,省發改委找雙方協調,希望其中一方做出妥協。三一方面的代表是唐修國。唐與梁穩根、向文波等人商議后提出不再報價,但希望和中聯重科聯合收購CIFA,卻遭中聯重科拒絕。“發改委給了我們一個態度,這次就把機會讓給中聯重科,如再有并購機會,三一優先。”唐修國表示,三一重工在這一年試圖打破自主投資的藩籬,增添并購戰略,但未果。 ! f9 M9 { f* q/ h2 K2 w1 s! w( R) O) f
三一方面有怨。2010年11月,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與中聯重科副總裁郭學紅,就前次并購CIFA的代價是50億還是20億,發生了一場口舌戰。郭學紅爆料:“當時三一方面提出,愿以1億歐元代價,向其買斷并購資格。”孰真孰假,這已是一宗迷案,但雙方在國際化并購戰上的火拼,不僅此一幕。 8 r2 w8 u Y1 ]9 h4 K. \6 ~ U; A: n9 R/ ^
鐘情“優質的弱象” ! `9 U4 @; S" y n0 h9 ^; J. B0 a- A* u6 ~1 i @1 q
梁穩根和詹純新都很清楚,在全球混凝土泵車領域的冠亞季排名上,只剩下兩家德國公司:積50多年歷史,生產“大象”牌泵車的普茨邁斯特;其次是施維英。其中,施維英已被徐工鎖定,只剩普茨邁斯特這個懸念。& p. V! ~1 _% `) d
擋在三一重工面前,不僅有徐工,在2008年“泵車之戰”后,又多了一個梁穩根最不愿看到的對手中聯重科。2011年全球各大工程機械公司排名(針對2010年營業收入)上,在中國公司中,最靠前的分別是:第7名徐工集團、第8名中聯重科、第9名三一集團(如表2)。這個整整掛了一年的排名,令梁穩根團隊很不爽。《經理人》發現,在三一官網上,一直堅稱自己是全球第六。0 B9 m+ e! D7 ?8 b
# z9 x( Y+ L( N2 D 從徐工、中聯重科的高速擴張路徑看,無一不是通過國際、國內的雙重并購實現。對此,唐修國表示,如果當初能夠獲取CIFA,三一至少將并購戰略的落地提前4年。 5 Y; R. k, [5 L& u6 l0 E1 B" E * Q( Q+ N; Y4 ^) ~ 老天弄人,誰會想到,被赫爾曼·西蒙研究了26年、在全球專注于混凝土泵車領域的“隱形冠軍”—普茨邁斯特,會在4年之后,緊隨CIFA的腳步,到中國尋找買家?" t3 z. u2 F! {: N% v* I8 W; H
# Y) ]1 |3 P+ \7 k Y3 `6 B 普茨邁斯特由卡爾·施萊西特于1958年創立,在上世紀70年代以大象為品牌,在全球混凝土泵車業務上成為單項冠軍,其經典案例是,“大象”曾在25前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中一顯身手。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一度擁有絕對話語權。但和CIFA一樣,也因過度依賴歐美市場,在2008年出現第一次虧損,成為失血但擁有頂尖混凝土泵車技術的“優質病象”。另外,隨著全球重型機械產業重心東移,在中國,三一重工、徐工和中聯重科等中國公司對其構成強大的壓力,令其在中國始終未能突破10%的占有率。為延續企業生命,施萊西特決意出售。 ; t& c& A# F4 J/ q+ k C3 c& t, d W8 ~' z. e, ^
2011年12月初,正值隆冬。一位自稱是摩根士坦利的高級雇員來到三一總部,告訴梁穩根,受普茨邁斯特之托,欲尋找并購買家,并透露說,普茨邁斯特會派遣全球CEO諾伯特·肖毅,到潛在中國買家中逐一考察。- g3 o7 T1 Q2 x) c
( I4 C% `6 J E. t “大象”之于梁穩根,或是未來5年內再也難覓的機遇。 y4 N0 T( C0 o9 L! f0 A. C : P5 {8 a- Y) @6 o+ R 首先是借此在國際化上扳回對手一局,為三一艱難的國際化打開新通道。三一重工2009~2011年(上半年)海外銷售收入占整體銷售收入比重,已連續出現下滑,分別為9.02%、6.46%、3.98%,這一下滑趨勢雖與中聯重科相似,但和徐工相比,差距巨大,徐工占比近14%(如圖1)。因此,利用這次并購,收獲“大象”分布于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借此甩開中聯重科,和徐工拼國際化,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8 U0 n4 ~$ N, d
. q a0 F( ~5 o' k, ~' R# g3 B4 M2 Y
其次是獲得來自普茨邁斯特全球頂尖的質量控制、生產流程、制造技術和工藝,“這將是三一獲得的最重要的‘資產’,并購幫助三一重工提升自有品牌產品的技術制造、穩定性和可靠性”,中國三星經濟研究院戰略管理組首席研究員劉巳洋如此分析。 . }8 V6 q( y6 b% H* m) y+ y4 o3 N0 |, q2 e+ {
再次是品牌。普茨邁斯特成立于1958年,是全球混凝土機械第一品牌,被業界譽為“大象”。三一重工的產品同樣以混凝土機械為主,但并不是世界級品牌,并購之后的“雙品牌”運作將有效提升公司的品牌實力和知名度。- K. q2 b1 t2 `+ C" n6 i( |- Z4 I
" b s7 g9 c" S. Q4 p: [- M2 S2 X
就三一與“大象”的技術差別,記者問詢了唐修國,他表示:“雖然我們過去在中國擊敗‘大象’,在海外市場成為它的競爭者,但技術上還是和它有差距,主要是細節!”唐修國以兩家公司的產品,在去年救援日本福島核泄漏中的技術表現為例:“產品只有在使用中才能看出高下,從臂架震動控制和泵送持久性能上的數據顯示,‘大象’超越三一。”( `1 ]; V9 \! w- a
1 N$ @7 n: T$ q5 m. t# j+ S, q8 @; \
因此,在當面聽到“大象”要出售的消息后,梁穩根驚得從座椅上跳起來,在確信對方所言不虛的情況下,立刻找來唐修國、向文波等幾位創業元老,連夜商討。作為占集團90%以上業務來源的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立刻表示,無論花多少代價,必須收購。接下來,梁穩根轉頭問唐修國:“諾伯特·肖毅此行并非只看三一,還要去調研中聯重科,我們有沒有把握,做到先入為主?”. X/ j$ f; Q& Q8 \6 s: q" l" f.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