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小企業可以把事情做得很漂亮,這是為什么?請大俠介紹一下具體的觀察和分析。
![]() |
好的,不過可能也不全面,我只說一下我看到的情況 這幾條太重要了。這是我見到最精辟的觀察分析。能否讓我們大家一起來,逐條研究一下。大家都別發牢騷,別罵中國人,讓我們找到問題的根子,然后想辦法來解決。樓主就此問題單開一個博客(同時發到論壇)如何,如果都堆在這個帖子,就把你的自傳給攪了。 請大家在這里暢所欲言。。。。。。。。。。。 |
和臺灣企業有接觸的工程師,首先是去過臺灣,對臺灣企業有直接接觸,其次是在大陸的臺資企業做過或打過交道的,還有就是和臺灣企業有過業務往來的,大家都來研究一下這個課題。
香港的企業發展也可以一并談談。
親歷加思考,建言獻策。
在做小企業的人,計劃創業的人,喜歡產業研究的人。希望這些討論能夠對大家有所啟迪。
討論這些問題對我們自己有實際意義。
人,需要技能,也需要判斷力。在一個做每件事都涉及諸多復雜因素的時代,在一個變化很快的時代,需要吸收廣泛的知識和經驗,加上知識基礎,領悟能力,這些形成高級的判斷能力。
技能是一個起點,使一個人至少有飯吃,但要向高級階段發展,綜合素養很重要。
[不需要非得提升到什么高度,小事雜事都可以說]
對,這樣是最好的。真實就是力量。
歸隱厲害。提點建設性的看法。
自己創業,一個人拿點自己熟悉的技術,籌集10萬20萬塊錢,找個角落開始干起來。
這個模式在20年前是注定要大發的,甚至不管干什么。那是一個簡單決心可以取勝的時代,市場上缺很多東西。
這個模式在10年前也可以,稍微有點本事,應該可以賺上幾筆,只要不胡來,不會死掉。
這個模式在5年前,就難說了,死掉的至少70%,活下來的也未必有多大前途,只是比別人更能忍耐,花錢更謹慎一些。極少的發達起來。
干小公司,在今天中國的市場形勢下,20年來許多激動人心的發財故事估計不會在重演了。簡單的說,干的人太多了,各種管制規范了。低端競爭是極為痛苦的事情,但高端的總是小公司不容易做的。 可能也沒有說清楚,我總是感覺,也見到很多這樣的實例,小公司創業未必是一條好路。 那些失敗的朋友的苦笑常常浮現在我眼前,有個本來不抽煙的朋友,曾經在我辦公室一個上午抽掉了一包煙。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whclglas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