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Q" x; ?0 D |/ } & i( s, R: |3 c4 A W' |' S/ r3、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0 d7 X. k( S% ~0 o
$ r* o H) p1 B1 R) E& c
2 I7 B3 c$ ]1 f' f& A9 x
4、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3 ^+ O# a5 H0 m- h4 t# w1 b + \3 y) Z* g* V/ i9 l; D( w( g大家搜下關鍵詞《墨菲定律》可以得到更加多的內容 ) S0 v6 K1 A& g! M9 b怎么解決減少《墨菲定律》對工作的影響?; n$ G3 J) K7 {, T' y6 v
我個人的方法是:總結已經發生的錯誤,然后制作工作流程并不斷修正流程 9 T$ c; |% p5 M; [8 g* R% c: ]期望大家一起探討: F/ U* O2 a* e1 N' @" h
3 h& X% l, T3 F o r' l: D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2-9-29 15:47
墨菲定律(Murphy's Law)是什么?最簡單的表達形式是越怕出事,越會出事。(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該定律的原句是這樣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兩種或以上選擇,其中一種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作出這種選擇。); l5 Y/ d. g/ g$ v8 f( t; I
: @' ?% ^ o. @4 x" `% z; B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事情往往會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有這個可能性。比如你衣袋里有兩把鑰匙,一把是你房間的,一把是汽車的;如果你現在想拿出車鑰匙,會發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間鑰匙。墨菲定律的適用范圍非常廣泛,它揭示了一種獨特的社會及自然現象。它的極端表述是: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壞。" [' |& T7 N6 A7 F
7 |3 d4 j# ?3 m這個定律在遠古的東方《晴明逸話》中就有詳細記載:所有生物包括人都被各種東西束縛,束縛的存在就是自然法則之一。人要面對“時間”這樣的“枷鎖”,身體是裝著靈魂的容器。也同樣束縛著靈魂。人無法擺脫束縛的枷鎖,而且很多束縛的枷鎖,是所有生物都有,而不是人獨有的。世界上只有一種枷鎖是人獨有,這個枷鎖的能量很強。語言就是人獨有的最可怕最強的枷鎖,人們一說出,就無法收回自己剛才說的,說出的不能當做沒有發生。如果擔心壞事可能發生在內心自言自語這樣壞的事情就一定發生。因此古代人認為女士帶云海石手鏈,男士帶紅竹石飾品,在結印冊上添加“筌蹄胡祿、夢窗疏石、吉備丹波”結押。從而轉運旺福。[1]' Y V/ y: {* N; x9 u) R) t1 u
4 U( [! i0 P; c1 ?) b2 @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并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9 q$ r# P4 J$ R9 C- N7 W" _/ j8 y! ]! ~( y: b
. u$ d; B7 v, h' f0 c- m& J
* s1 w3 L8 N* X: U% V. f
3 [* h" c9 I# b9 j9 \
知道是誰發現了這個定律嗎?你能相信它不是由哲學家、牧師、文學家或是科學家創造,而是一名工程師的即興發揮嗎? 愛德華 墨菲5 h& W& l2 M9 x) \4 V) E' \2 W
% z* }; k' `: `4 B8 _# H0 r
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他曾參加美國空軍于 1949年進行的MX981實驗。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定人類對加速度的承受極限。其中有一個實驗項目是將16個火箭加速度計懸空裝置在受試者上方,當時有兩種方法可以將加速度計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議的是,竟然有人有條不紊地將16個加速度計全部裝在錯誤的位置。于是墨菲作出了這一著名的論斷,并被那個受試者在幾天后的記者招待會上引用。6 k: m0 X3 s/ W
0 ] V% y+ m% w8 T0 y/ L
換種說法: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這片面包的兩面均可能著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層果醬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帶有果醬的一面落在地毯上。在事后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斯塔普將其稱為“墨菲法則”,并以極為簡潔的方式作了重新表述: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會出岔子。墨菲法則在技術界不脛而走,因為它道出了一個鐵的事實:技術風險能夠由可能性變為突發性的事實。 MX981實驗[2]; e2 {1 h, V: O7 X
{3 { g& o, E( {3 o
幾個月后這一“墨菲定理”被廣泛引用在與航天機械相關的領域。經過多年,這一“定理”逐漸進入習語范疇,其內涵被賦予無窮的創意,出現了眾多的變體,其中最著名的一條也被稱為Finagle's Law(菲納格定律),具體內容為:If anything can go wrong,it will.(會出錯的,終將會出錯。)這一定律被認為是對“墨菲定理”最好的模仿和闡述。[3] " i- n4 t+ E J* Q. J* y6 C% S, B; b: z& B& \3 S7 E
& F" b( ?: t: B1 N
根據“墨菲定理”,我們可以知道: k9 W, P: l; x3 G! m: X 1、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 1 K) T6 Y' v( `9 k. y Nothing is as simple as it seems + w/ h* Q C, G* L, w! M 2、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f6 H6 m' |" g3 y/ _/ x' y- M% E1 @
All things will be a long time than you expect6 u" @3 I9 G; k4 T7 Q+ R; H! D! w% W
3、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1 `, ]$ r/ i$ P& V' N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z* h0 l2 J3 J& J2 z6 k
4、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5 J: z3 l0 ?5 Q" | / ]) G" n, V2 i If you are worried about some sort of happens, then it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 a4 o, ~! y% v0 H: B1 O0 O ) m3 h0 a% t$ c. h( k, A 墨菲定理告訴我們,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科技多發達,事故都會發生。而且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所以,我們在事前應該是盡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發生不幸或者損失,就笑著應對吧,關鍵在于總結所犯的錯誤,而不是企圖掩蓋它。人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上帝,當你妄自尊大時,“墨菲定理”會叫你知道厲害;相反,如果你承認自己的無知,“墨菲定理”會幫助你做得更嚴密些。 , N' C* ~. S" D% G" M, Z/ V ; S' k: q6 l J- X; w2 g: V8 m( R 這其實是概率在起作用,人算不如天算,如老話說的“上的山多終遇虎”。還有“禍不單行”。如彩票,連著幾期沒大獎,最后必定滾出一個千萬大獎來,災禍發生的概率雖然也很小,但累積到一定程度,也會從最薄弱環節爆發。所以關鍵是要平時清掃死角,消除不安全隱患,降低事故概率。怕什么來什么,好的狀態是只想技術要領,忘掉自己。& D$ w' s" [- B+ G
$ m9 _& v0 K" y) k; T 墨菲定理并不是一種強調人為錯誤的概率性定理,而是闡述了一種偶然中的必然性,我們再舉個例子:你兜里裝著一枚金幣,生怕別人知道也生怕丟失,所以你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用手摸兜,去查看金幣是不是還在,于是你的規律性動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終被小偷偷走了。即便沒有被小偷偷走,那個總被你摸來摸去的兜最后終于被磨破了,金幣掉了出去丟失了。" _$ G* x& m( I$ y4 p
. Z4 ^9 P8 s% u 這就說明了,越害怕發生的事情就越會發生的原因,為什么?就因為害怕發生,所以會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錯誤。 ( B7 ^, o" ^5 T6 d: c 9 ~* A- U: f7 d8 i# \ 近半個世紀以來,“墨菲定律”曾經攪得世界人心神不寧,它提醒我們: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我們將要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事故照舊還會發生,永遠會發生。“墨菲定律”忠告人們:面對人類的自身缺陷,我們最好還是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種保險措施,防止偶然發生的人為失誤導致的災難和損失。歸根到底,“錯誤”與我們一樣,都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會使我們自討苦吃,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接受錯誤,并不斷從中學習成功的經驗。 - |) _0 @8 g; k' a9 C4 b * E8 \6 m# J7 B. Y# c3 }; u作者: ljt533 時間: 2012-9-29 15:49
修正再修正,終修成正果,呵呵作者: Happy.Jin 時間: 2012-9-29 16:02
又長見識了。{:soso_e113:}作者: 把刀用好 時間: 2012-9-29 16:10
好吧,我邪惡了。對于第二條,很多男人能出來反駁。。。{:soso_e197:}作者: 漠林jnk 時間: 2012-9-29 16:46
哈哈 謝謝了!! 剛準備百度 下面就有了正解~~作者: wdaijiang 時間: 2012-9-29 18:00
我覺得是心態的問題。既來之,則安之。即可。作者: xmdesign 時間: 2012-9-29 18:33
正是如此 ^0 N9 g( l( l8 D% M6 b2 ~
就會理解ISO管理方式: % [: n7 x6 A# Y. `) V- J做所寫的,寫所做的 / q0 y0 D7 \1 w2 X% w; V' X目的是不斷總結錯誤、不斷的為減少錯誤而努力" _$ A1 x0 ?8 P- L. `
當然許多公司ISO只是表面形式,主要是不少人沒能夠深入理解《墨菲定律》 0 r3 _6 v5 c/ s- a" A. N& Y- l1 @3 I. h. I" B( N! }, V0 W8 I
07年我在那家公司管理個小技術部門,( Q' Y4 i. L V
許多問題不斷,于是開始制定工作表單,4 h, r4 g, t$ Q! g @: U* ]
表單的內容就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部做什么,做了和檢查了就打個勾,于是出現的問題陸續減少 8 |" l2 e4 e; r+ `如果發現新問題,就補充到表單上面 & \ }7 K/ q% U8 d m1 R* C后面發現如果出現問題,問下是否沒做工作表單?答:沒做 q* d6 J) O) S' W3 g! P3 y, q4 R3 v) P$ V
這樣又出現的問題是:做表單化的積極性不能夠維持!( R8 D$ k0 N5 H6 ^! R0 Q( T( }+ P
" t& W; k' f6 h' t6 m) p3 E怎么辦? : n4 q4 M' v; A2 W0 \7 ]) u+ W- u4 j; n' H4 e3 [0 ^ T: M
加工資!當然高興,只是加的工資部分全部算績效工資,為回收表單記錄和實際工作效果為參考 : }1 a- e6 T! b) }. ^& j后面繼續加工資則為提高績效工資部分3 K* g8 e; o' m# j2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