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k' S, t; [/ W" u8 L& s3 F( Y9 K$ c
上一段的點出了一個問題 – DBinline到底是要給怎樣的人使用?可以先做出這樣的假設:大多數(shù)想要是用直列式后避震器的人,大概都會想在爬坡時使用鎖死功能。「我們想讓小車也有大車的車感,所以最重要的是車子實際騎起來是什么感覺,而不是追求減輕重量。」Cane Creek工程部副總Josh Coaplen這樣向Pinkbike解釋。他承認與市面上其他類似行程的競爭者產(chǎn)品相比,DBinline的確重了80 – 100克,但這一點點小小的讓步,Cane Creek覺得是沒問題的。「我們要找的是會裝上真正外胎的人,他們或許還會把140mm行程的前叉裝在120mm行程車上。這些或許就是會買DBinline的人,而不是那些為了削重量換上鈦螺絲的人。」他這樣說到。重量問題只是研發(fā)這顆后避震器時的一小部分,真正挑戰(zhàn)的是如何將DBinline復雜的阻尼結構,塞進像市面上直列式后避震器那樣尺寸的小空間中。而這樣的目的,是要讓這顆后避震器能盡可能與最多的車架搭配使用。 6 {! a9 `* L, W) X- ~1 ] ; X0 O$ U4 x5 K+ v2 U
3 F3 Y5 e# X6 `2 M! l
·bigquotes我們想讓小車也有大車的車感,所以最重要的是車子實際騎起來是什么感覺,而不是追求減輕重量。- Cane Creek工程部副總Josh Coaplen $ P0 F) z4 M, N4 K) c, e+ U! a& x9 N- n3 _2 A; O9 ~- i DBinline開發(fā) m6 G- U5 O6 _; K( D 6 Y/ }9 m5 ^; Y6 q8 n- F# L; O DBinline開發(fā)到現(xiàn)在大概經(jīng)過兩年,到去年七月初發(fā)表DBair CS后避震器時,DBinline的開發(fā)過程都很順利,但是Coaplen承認說,其實開發(fā)結束的時間比他們預計的還要多上了六個月。「我們在2012年中開始全力開發(fā)這支后避震器,在2013年初開始測試原型,當時的外觀跟現(xiàn)在不太一樣。」他這樣回憶開發(fā)過程。「我們花掉比預期還多的時間,真的是很困難的計劃。我們試圖要把很多東西放到一個小小的空間里。開始之初,我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做。有一個必要條件是,它必須能放進車架上跟Float CTD后避震器一樣的空間里。起初我們不知該怎么解決,經(jīng)過了許多的錯誤嘗試才找到正確的設計概念。」一開始的嘗試從3D建模開始,先建立可能使用的車架模型,光這點就可以列出一大串車架名單 – Cane Creek設想的不只是成車上搭配DBinline,還要考慮那些把它當成升級零件的使用者。這項考量對車管間只有狹小空間的小號尺寸車架尤其重要。 $ [( x: u5 x/ H6 E0 [3 Y8 Z$ \5 k m. n2 W5 p* C
& a. n/ Q( J" Z0 S7 h·快速生成原型讓Cane Creek馬上知道成品外觀會長什么樣子,同時還可以拿來檢查是否兼容于車架空間。 5 x: E4 C$ [5 ]6 S( ] 7 S4 n, F" N4 w% A- g& m7 m 制造出快速生成原型是下一步,Cane Creek能這做出不具實際功能的塑膠模型,這讓他們可以實際檢查產(chǎn)品外觀,并且放到車架上看看車架壓縮后是否有干涉。這個模型還有另一個功用 – 讓工程師們可以實際看到他們的想法轉(zhuǎn)成實際物體,而不用耗費昂貴資源進行車床切削工作。但這并不代表DBinline就直接從計算機上的繪圖直接變成現(xiàn)在的成品,在此之前他們先要組裝具有設計概念的樣品來實際驗證設計理論。其中一項需要測試的概念就是囊袋設計。雖然看起來是像圓頂?shù)脑煨停f是像橫隔模倒是更貼切。DBinline的橫隔模取代了在Cane Creek或是其他牌子,帶有外掛式腔體后避震器中內(nèi)浮動活塞IFP的功用,它的目的是用來補償后避震被壓縮時,避震油移動所造成的空間變化 – 避震油在橫隔模的一側,氮氣則在另一側。3 B: _+ _, ~) R P8 u' C
r3 M; D' o. U2 L
( E& N; N3 Y# ]% d·橫隔模位在DBinline的調(diào)整端,可以調(diào)節(jié)避震油移動造成的空間變化。2 S: _+ M) Q. B. R.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