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產能行業中國企的占比
1、鋼鐵:數量上國企多,產量上國企大
2015 年,全國粗鋼產量8.04萬噸。年產量在1000萬噸以上的鋼鐵企業共30家,其中國有企業23家,占比70%左右,國有企業產量4.47億噸,占全國總產量的60%左右。2015年年產量排名前100的鋼鐵企業中,有60家國企,占比60%,其國有企業產量共計約6.4億噸,占2015年全國粗鋼總產量 80%左右。
在鋼鐵行業中,不論是年產量過1000萬噸的大型鋼鐵企業,還是年產量在幾百噸的地方鋼鐵企業,國企在數量和產量上的占比均很大。
2、煤炭:大型煤企幾乎都是國企
2015年全國原煤產量36.8億噸,其中國有重點煤礦產量18.7億噸,占比50.8%,根據煤炭業協會的數據,90家大型煤炭企業2015年11月累計產量共23億噸,占全國原煤產量(11月累計33.7億噸)的68%。
根據國家安監總局的數據,目前,我國有規模以上煤炭企業6850家,煤礦1.08萬處。其中,小煤礦7000多處(9萬噸以下煤礦5400多個),產量不到 20%。14個大型基地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2.3%左右。14個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設是2014年由國務院提出建設,共102個礦區,主要被大型煤炭國企和地方國企所有。神華、同煤、山東能源、陜煤化、中煤、兗礦、山西焦煤、冀中能源、河南能源等9家企業(均為國企)產量均在億噸級別,共計產量14.1億噸,僅九家企業的煤炭產量就占全國的38.2%。
在2014年營業收入排名前五十的煤炭企業中,國企在數量上占比接近90%。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煤炭企業眾多,大型煤炭企業幾乎均為國企,民營企業極少。假設7000 多處小煤礦均為私人所有,加上民營大煤企,非國有煤礦產量占比應在20%左右。假設大型國有煤炭企業產量占全國比重和90家大型煤企占比差距不大,約 68%,加上部分地方政府所屬的小煤企,國企煤炭總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約在70%-80%之間,與通過小煤礦產量估計的非國有煤礦產量占比20%左右的數據相符。
3、水泥:國有和非國有總產能差距不大
2015年全國水泥總產量23.5億噸,水泥熟料產量13.3億噸。
根據水泥協會的數據,2015年中國(不含港澳臺)前50家大企業集團的水泥熟料設計產能共計13億噸,占全國總產能的74%。其中,前10家大企業集團的水泥熟料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52%。同時根據數據計算出前十家企業中國有產能占比約在86%,前50家企業中國企產能占比約在69%,估計大型國有水泥企業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比例大概在51.8%,前七家國有水泥企業總產能占全國產能約44.7%。
2015年水泥熟料產能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僅三家民營企業,一家曾經國有控股后變為外資控股企業(華新水泥),其余六家為國有獨資或控股企業,這七家企業產量共7.96億噸。在前五十的企業中,國有控股僅19家。
可以看出,在水泥行業中,總數上看,非國有控股企業占多數,但是在超大型水泥企業中,國有企業占多數。從產能上看,雖然民營企業的數量眾多,但大型國有水泥企業的產能實力強勁,因此總體上,國企和民企的總體產能實力差距不大。
4、平板玻璃:產業集中度低,國有企業僅占13%
根據中華產業網對平板玻璃行業的調查數據,2015年底,全國約1500家平板玻璃制造企業。其中,國有企業僅占13%,私營企業也約占13%,超過50% 以上為外商及港澳臺獨資或合資企業。在排名前十的玻璃制造企業里,僅中國耀華玻璃集團公司和洛陽浮法玻璃集團公司為國有企業。其中,洛玻集團已經被中建材集團重組,成為中建材的子公司。
平板玻璃行業多為民營企業,企業進入門檻低、企業數量多,類似于完全競爭行業,同時產業集中度較低。2009年,工信部在《抑制平板玻璃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意見》中指出要力爭在三年內將前十位的平板玻璃企業的產業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7年之后,2016年,國務院在《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下文稱34號文)中調低了產業集中度的目標,將該目標定為 60%以上。
5、電解鋁:國有企業產能占比約70%
2014 年中國冶金工業網公布了中國電解鋁企業集團名單,共31家,合計產能共2986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80%以上(截至2014年6月,中國電解鋁產能約 3320萬噸)。在這31家電解鋁企業中,國企產能占比約60%。在這31家企業中,已有一些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合資企業破產或被國資入股甚至收購,如青海投資集團收購了百合鋁業的所有股權,曲靖鋁業被云南煤化入股,中國鋁業在淘汰虧損生產線的同時也進行了多起收購。隨著行業的調整和產業集中度的提高,估計電解鋁行業國企產能的占比可達70%。
二、大型過剩產能國企去產能情況
1、主要大型國企去產能情況
2、國企去產能的特點
(1)水泥行業側重兼并重組
產能過剩行業的大型國有企業中,鋼鐵、煤炭企業多設立了去產能目標,淘汰落后產能、關停煤礦等工作也開始陸續展開。而水泥行業中,三大水泥巨頭均將重心放在兼并重組上,這和我國水泥企業中小水泥廠數量多且散有關,質量和產量均得不到保障,行業集中度不高,從上文水泥產能中也可以看出,即便大型的民營水泥廠與中建材的水泥產能的差距也是相大巨大。之所以水泥的產業格局和鋼鐵、煤炭有所區別,或因為水泥生產的技術和安全要求沒有鋼煤那么高,行業進入門檻較低。水泥龍頭企業對小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再淘汰其落后的生產線,在擴大自身規模的同時,也有利于行業整體發展。
(2)盈利較優的行業龍頭率先去產能
盈利能力尚可的行業龍頭企業往往去產能最積極。比如鋼鐵行業中的寶鋼、煤炭行業中的神華、水泥行業中的中建材,其在前兩年雖然利潤也出現了下滑,但仍保持了一定的利潤,未出現巨額虧損。在產業布局方面,這三家的產業布局也較同行業其他企業更為多樣化,率先進行了結構調整。同時,在去產能方面,這三家的進展也是同行業中最快的,并且這三家企業對今后去產能的計劃均有具體說明。而某些同類國企2015年巨額虧損,去產能工作卻開展甚晚。
(3)產業集中度低的行業去產能不夠積極
與鋼鐵、煤炭、電解鋁相比,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的產業集中度較低,其中以平板玻璃尤甚。一方面民營企業較多,政府對其重視程度也不如煤炭、鋼鐵行業;另一方面企業數量較多,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博弈也會比較持久。
比如在去產能專項資金方面,煤炭、鋼鐵去產能均設立了專項資金,但是玻璃、水泥卻沒有,國務院在34號文中提出要“探索由大型骨干平板玻璃企業按照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聯合設立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專門用于獎補主動退出的產能”,而今年7月30日在工信部原材料司指導下由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和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聯合召開的玻璃行業去產能會議中,企業聯合要求希望政府能夠提供資金。
我走更遠 發表于 2016-9-3 14:21
贊!這么詳細,形勢嚴峻啊。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whclglas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