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圍繞著量子衛星“墨子號”,出現了一些爭論。支持者認為此舉“震動世界”,反對者則嘲笑其或許又是一次“水變油”騙局。量子衛星的事情很高深,非專業學者不能窺其堂奧,本文無力涉及。惟“水變油”這場20年前舉國震動的科學鬧劇,似尚有略作回顧的價值。
自“四大發明”之說普及后,國人一直在努力尋找“第五大發明”。有人說是“漢字”,有人說是“針灸”,有人說是“陶瓷”,有人說是“雜交水稻”……但在1993年,這項殊榮屬于王洪成和他的“水變油”——據王本人介紹,只要把一種特殊的母液,按1:10萬的比例加到普通的水中,配制成“水基燃料”,即可用這種燃料代替汽油用于發動汽車,成本僅為汽油的千分之一。
該年1月28日,《經濟日報》刊登了一篇4,000余字的大半版文章,熱烈稱贊王洪成的“水變油”技術:“王洪成的發明對奔小康的中國意味著什么?對被能源危機、環境污染所困擾的整個人類意味著什么?有專家說‘無論用什么溢美之詞都不過分’,而其中情緒較冷靜的人的聲音,則稱之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了?!辈①|問國人:“為什么1983年就問世的發明成果,9年后的今天仍未正式傳入使用?為什么如此重大、足以改變中華民族命運和人類文明運行軌道的發明,至今未能得以推廣?……廣大讀者也許能提出十萬個‘為什么’?!薄巴硪惶扉_發王洪成的發明成果,人類就多一天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