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分析發現機構A的數據與機構BCD存在較大差異,考慮可能是機構A的統計方法異常,直接忽略。對機構BCD進行了簡單平均。取均值后的餅圖如下:
起初,這個餅圖并沒有讓小編覺得意外。因為事實上從這個餅圖上也的確看不出什么特別的內容。人員工資在各個工資段內分布有多有少這很正常。但后來小編轉念一想,何不做個漏斗圖看看?
漏斗圖很快出現,機械工程師出身的小編看此圖很久,感同身受之余,越看越覺得心生悲涼!
從上圖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到三個信息:
① 工程師的薪資分布基本上符合金字塔原則。大部分人的薪資都比較低,薪資越高處,人數越少,這本無可厚非。然而可悲之處在于,九成以上工程師的薪資水平都低于15K。工程師的英文名字叫Engineer,從字面上我們也可以把這個詞叫做驅動者或者說激勵者。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工程師是絕大部分企業的驅動者,是一切工業生產活動的動力源。工程師們的付出與之得到的回報實在不匹配。
②圖中6k-8k和10k-15k這兩個區間的群體很大,你可能會覺得說這是好事情。其實不然。小編看來這兩檔正是反映了很多工程師的職業發展痛處。首先我們來看6k-8k檔。一般工作三年以上的工程師,只要能力和勤奮都很容易達到這一檔的薪資水平,然而,10k卻是一個天花板。如果不跳槽,不換工作,大部分工程師很難突破10K的瓶頸。所以這一檔卡住了大部分工程師。
③其次,我們再看10k-15k檔。薪資超過10k的工程師,一般努力工作三到五年,按每年加薪8%,比較容易接近15k,然而15k是更加難以突破的瓶頸,原因很多,其中相當大一部分因素是很多企業把15k設置為技術崗和管理崗之間的薪資線。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工程師無法從技術崗轉型到管理崗,就很難突破15k的瓶頸。
在小編眼中,6k-8k和10k-15k這兩檔更像是兩個瓶頸,兩個陷阱。它困住了大部分工程師的人生,也困住了我們對技術的想象空間。
經濟社會,人要生存。在夢想和現實之間,現實往往是骨感的。我們看到很多優秀的工程師,為了所謂的職業發展被迫轉型做管理。其實是向現實的妥協罷了。
對于這個問題,您怎么看呢?歡迎加入討論。
老虎不下山 發表于 2019-7-13 08:03
悲哀個屁,悲哀有前提的,是這個工程師什么都會,什么都懂,卻掙的不多,才談的上悲哀。
然而事實上多數的 ...
aduoken 發表于 2019-7-13 17:53
錢都被外國的伺服電機 傳感器 ,感應器,氣缸,驅動器 ,機械手,賺走了,很多一部分原因是一部分領導還有些淺薄 ...
aduoken 發表于 2019-7-13 17:53
錢都被外國的伺服電機 傳感器 ,感應器,氣缸,驅動器 ,機械手,賺走了,很多一部分原因是一部分領導還有些淺薄 ...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whclglas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