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22-10-15 13:25
正文摘要:多噴頭打藥機,照顧到每個細節—— & a7 G! M# e* U8 f/ H, X) x* Z; A/ K 9 z3 E( ^" J- a2 Z ( i1 n4 e& Z* F 6 j9 u1 n6 K( E4 j7 q ~8 G6 i: X( ~! I, A 2 g& }5 J9 l) n: s0 c& i, q 設計這個設備 ... |
不聊敏感話題,聊這個吧 |
魍者歸來 發表于 2022-10-16 10:34 謝謝大俠指點! 單隔間收獲后高溫消殺,這是一種類似新冠的網格化動態清零。 我也在想,不要搞全域循環,也應該做成網格循環,避免一損俱損。 滅菌這塊,只能做低成本的,例如物理過濾(蝶形過濾器),化學消毒(雙氧水)等。8 J, h! t- l0 R& D" q 本質還是低成本自動化,高密度輪作,提高空間利用率,降低人工。 農業上有一個中國極限數據,一對夫妻可以打理200畝。國外每個人500畝都不一定。. _4 E4 a5 C6 l! I1 ~* K+ E# { |
魍者歸來 發表于 2022-10-17 20:32 “做到比較多的是豆芽、小植株的油麥菜、小白菜、蕨菜,最終都容易染病。”, b' c7 T2 ^% X/ ~( e 0 N6 g# c7 |' U$ O1 t 是否就是說,成也循環(節約)敗也循環(傳染)。6 U7 g- R5 V7 v6 k1 Q9 q7 s$ ] ) V) I" C1 D8 ?0 o( G 一旦一株得病,就全體感染了。) j5 @5 i4 H/ r0 `8 h 和新冠是一個模式。6 ~ a% Z1 }& m2 j7 [$ H |
魍者歸來 發表于 2022-10-17 20:32 大佬提醒了我,是有這個說法,水培霧培最開始1~2年很爽,超過預期,但是2年之后,各種痛點冒出來了。 例如管道清洗消毒,噴頭堵塞,,,,, - F) b* |# B! O- A 除了無菌室,還有什么辦法可破呢? |
大白小白 發表于 2022-10-17 20:13 水培我們也做,做到比較多的是豆芽、小植株的油麥菜、小白菜、蕨菜,最終都容易染病。開始的時候細菌什么的很少,不影響,但是時間久了就是量變引起質變了。 |
魍者歸來 發表于 2022-10-17 10:34 大佬做的是蘑菇啊,這的確是無土栽培,這個需要很強的技術,望塵(菌)莫及。 我現在想的是水培這塊。不需要無菌這么嚴格。我只要調配好營養液,感覺就大功告成了。 |
大白小白 發表于 2022-10-16 13:004 J3 ? e: N9 h6 P- D* { 當時我們做的是奉孝的科研項目,所以人員成本反而是最低的——技術人員是院校帶過來的,小工是我們自己企業里找的做事比較細的員工。 ( h* ~3 n- P' x' W/ S9 h 無菌環境其實可以套用制藥企業的無菌車間,從設備到管理流程直接一鍋端就行了(當時我們就是這么干的) 種子的預處理確實是個大問題,既要保持種子的生物活性,又要對細菌、病毒、真菌……做滅活處理,說實話,這個都是航天科技了,大面積生產的時候這個成本上就讓人絕望。當時我們的平菇菌種上沾上了綠霉菌的孢子(肉眼不可見),結果就是一整間菇房減產了70%。 ! h5 |. R8 l$ i 如果是少量水培實驗的話,可以用娃哈哈的桶裝純凈水,這個是可以達到分析級別的,高校的生物和化學實驗室都在用。量大之后可以上凈水設備了,成本20w+吧。0 o4 F9 a( d( h' W3 C 不能走低端路線,這玩意就是給土豪準備的。(我們的西餐菇平均賣到了20+一斤). \: u3 `* H L n8 h2 x |
魍者歸來 發表于 2022-10-16 12:13 2 Z" M" W; N {. x; ` 謝謝大佬的耐心回復指點,寫了這么詳細!( f4 z0 g. f2 }2 |% h 大佬玩得比較大,預算太寬裕了吧。0 K8 K; N7 l7 V2 ? 1)20平玻璃溫室,3個打雜阿姨,3個技術員,太高配了。 擴展到800平,估計人工會更多了吧。半年gg估計人工成本就是致命一擊。) l2 B; q! w& F2 J" V, h 2)關于生物圈,純自循環,從嚴格意義上來搞,那就是航天級的閉環生物圈了。8 r( r# M6 ?# r7 \, j3 x2 d6 O: R 我們沒這能力,做到比土培更可控就好了; 例如只控制根際微氣候穩定,這是最小系統的生物圈了。 外來人員進出有時候沒法禁絕或減少,那么就搞透明化密封。我覺得最絕的,那就是不留人行通道,封閉空間完全都是種植區,寸土寸金。 外來人員在窗外觀看,內部人員開門,就在門口操作,減少外來投毒。4 y# F1 }+ K2 R3 \& }( I- G 大佬的生態別墅,內墻都是用的無土栽培來做,這應該還是走觀光的路線吧,不是拼植物產量。! E/ S8 Q5 o N1 v! I 3)農藥和消毒劑' }+ U% g" s% `5 @3 N$ w* r 農藥就敬而遠之了。隔離了土壤,大氣,病蟲害,這個絕對有信心。3 u7 O8 [( M" S- W4 ~: ^% z 消毒劑,暫時想到多用物理的方法來消殺營養液。 關鍵,自己還要吃呢。* Z& A" I7 E6 J3 }+ @( d" R 4)目標,不搞論文補貼觀光流量。 電網可以備電,種子可以優選,交學費,自來水這個沒法搞;好在節水,用水量超低,上桶裝水,成本需要計算。桶裝純凈水,就能100%放心了嗎?! n _3 X# Q! X7 N3 F 土壤弊病多多,但也有優點,其中有益菌和酶,這個帶來的重要影響我不覺得是生物圈,我覺得還是產品品質,口感差異。 無土現在兩大流派,水培和霧培。我通過大佬這一番點撥,覺得霧培更好控制生物圈。- t( q* D% o% }2 F4 z& Y6 O 在技術上,成也循環敗也循環。 在銷售上,沒有“科技與狠活”,只有低成本,例如大幅壓縮人工。 : n' S" w( D7 i3 j/ j. `4 v ( e3 `9 n9 K8 i! k, V) f 6 i5 M% q7 I6 b# l: @8 Y$ p e ) D( B7 k: A& Y$ t, B' B |
大白小白 發表于 2022-10-16 10:43 當年玩過最大的,能夠穩定維持的無土栽培項目就是一間十幾平米的玻璃暖房了,這是給領導視察準備的,配備了2個農業本科技術員,1個微生物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和3個小工阿姨。 后來拓展成了一個800平方的生態別墅,內墻都是用的無土栽培來做,只運行了不到半年就gg了。主要有外來人員進出,霉菌就控制不住了。種子自帶一部分、空氣的凈化做不到100%、水里也會帶來一部分……其實這個就像是人造生態圈一樣,都活不長久。(當然,也可能是我們公司的水平太low,技術不行)" k. U1 Q" w X/ r) r ' ?- O3 S+ O- o6 L" O 因為缺少自燃環境的生物循環抑菌,其實算下來無土栽培對農藥和消毒劑的依賴性反而更強。如果目標是補貼和論文的話,可以搞。如果是單純的想自己搞錢,建議還是存銀行或者投資給我 ![]()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9-14 11:17 , Processed in 0.08479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