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使用壽命是指固定資產的預計壽命,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應計折舊額是指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應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W3 }- Q8 j C1 ?' N4 o" L
歷史發展6 r5 c5 w+ ?- d- R
在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期內對固定資產成本進行系統合理分配的過程。
3 F, I. P6 [! P) D9 r$ Q固定資產折舊的概念基礎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產業革命)以前,會計上幾乎沒有折舊概念,此后,由于大機器、大工業的發展,特別是鐵路的發展和股份公司的出現,使人們產生了長期資產的概念,并要求區分“資本”和“收益”,因此而確立了折舊費用是企業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費用。折舊概念的產生即是企業由收付實現制向權責發生制轉變的重要標志,其概念基礎是權責發生制以及體現這一制度要求的配比原則。按照配比原則,固定資產的成本不僅僅是為取得當期收入而發生的成本,也是為取得以后各項收入而發生的成本,即固定資產成本是為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期內取得收入而發生的成本,自然與收入相配比。
% H; |' b r' M$ M1 O: D/ h方法分析
! Q4 Z3 I. K ~* ?% }折舊僅僅是成本分析,折舊不是對資產進行計價,其本身既不是資金來源,也不是資金運用,因此,固定資產折舊并不承擔固定資產的更新。但是,由于折舊方法會影響企業的所得稅,從而也會對現金流量產生一定影響。, L# q; E7 @; a* n: A
可折舊固定資產并不是所有固定資產都計提折舊,可折舊固定資產應具備條件是:使用年限有限而且可以合理估計,也就是說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會被逐漸損耗直到沒有使用價值。: h: A& {# Q/ }- u4 T' t, ]
折舊范圍
W% j% U2 s9 D% T6 ~6 P; }" a" _, q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 s3 z( m& Z, M8 z& A1 L+ w- M' R) u; q(1)房屋建筑物;8 d9 H1 @+ X R) n2 K; p
(2)在用的機器設備、食品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
) F! _8 v' K1 y! d) i(3)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
3 X: I& U4 ?3 k) L* i, R(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6 X7 d) X8 K/ x- p折舊年限
3 O4 _% |0 L# {%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一般應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企業在實際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從下月起不提折舊。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后,不論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H8 i7 E+ P* R# Q0 h7 c: U
最低年限# B- ?6 w4 @" D; `0 c; S0 x
9 N% V/ \, F. q" b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1 A" ~" H$ m) d0 t! i4 O
(一)房屋、建筑物,為20年;: L& M( h! d( w. K! |5 F1 T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V: K9 [) `8 K# Y, Y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為5年;" q) P6 y7 w9 U6 m& b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q3 Q: t6 b I k8 ~
(五)電子設備,為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