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科學家在延長數據存儲時間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一步。該校光電研究所(ORC)的科研人員運用飛秒激光輸入法,將納米玻璃材料變成記錄和檢索五維(5D)數據的存儲介質,使得存儲數據在190攝氏度環境下可保存138億年。
6 T6 _2 x! k! Z( F: K ! R2 E$ y, P# w- a f
這種存儲介質擁有的屬性,包括360TB光盤數據容量,在1000攝氏度下保持熱穩定性,在室溫下幾乎無限的壽命,開啟了永恒數據存檔的新時代。作為非常穩定和安全的便攜式記憶形式,這項技術可以用于大型檔案組織、國家檔案館、博物館和圖書館的信息保存。
Z% |. R: I% X$ S: w/ O3 N3 |. ^2 u
, x. S5 [- W! I* f: F南安普頓大學發布新聞公報稱,這項技術首次被證明可行是在2013年,一個300kb的數據拷貝成功以5D形式保存。現在,像《人權宣言》等重要歷史文件都已制成數據拷貝。《人權宣言》的5D拷貝數據,近日已由南安普頓大學光電研究所提交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B ~* v) |4 W9 q ( h I, E0 U- g+ n4 @# h! ]
這種堪比《超人》電影中“超人記憶水晶”的數據存儲玻璃,實際上是一種自組裝納米結構的熔融石英,包括五個維度,除了在納米結構中的三維結構,還包括大小和方向兩個維度。+ l" j+ w9 {& v h! E
- O9 k6 E- ^: P# q3 }9 C文檔記錄使用了超快激光技術,該技術能夠生產出極其短暫強烈的光脈沖。文件被寫在三層相隔5微米的納米結構點中。自組裝納米結構改變光線穿越玻璃的路徑,修改光的偏振,隨后可以用光學顯微鏡和偏光鏡的組合進行讀取。! {2 \( j; g3 V) U, ?# b$ n
0 E3 t6 R. x+ B- K; a
ORC教授皮特·卡贊斯基說:“創造這樣一種為未來和后代存儲文檔和信息數據的技術,我們感到很興奮。這項技術能夠保護人類文明的最后證據——我們所學都不會被忘記。”/ I) b8 U, Z, R4 _5 {. o: N" _
, r) k! }5 P# [
研究人員將在本周于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國際光學工程會議上提交他們的研究成果,團隊也正在尋找商業合作伙伴,以期進一步發展這項突破性新技術。
! i+ @1 P6 F1 c& n'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