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說幾句。雖然以往從事過幾年紡織機械,也由于機緣巧合,讓我見到了這一行業之大。
+ W% S R. o9 F 單說與紡織有關的行業:有紡、織、印、染、服裝類,而就每一大類又包含很多個小類,比如織,就有針織、梭織、經編,這些二級分類又可以分很多類;染分為高溫、低溫、水洗、連續等,可以想象這個行業有多大了,所以基本上沒有一間公司能夠將紡織類的所有門類的設備全部都做的,不要說生產了,就是設計,也不是一間公司可以成就的。
5 V- J D5 u$ Y" @% C1 g) T+ i/ B 比如瑞士的mullar公司,在窄幅行業中算是老大了,100多年歷史,夠牛了!有優勢的只是他的窄幅織機。. J$ ]3 R) s) O' Y& t( _3 l# m
除了紡織材料不同外,從歷史上的黃道婆到現在的電子籠頭,所有織法(工藝)基本相同,無非是從原始的手工到機械,再到現在的電子式。手工到機械有質的飛躍,但機械到電子只是商人逐利得因素多一點。但其原理沒改變。
% x. |( N, E4 x 反觀服裝類加工設備,其發展就快一些,特別是縫中縫后設備。為什么會這樣?這與人類的愛美趨勢有很大關系。而對于我們的任何面料而言,幾乎大部分行業提出來的要求不是織造工藝上的,而是材料本身的,比如吸汗、透氣、彈性、強度、色彩等,而對于織造工藝很少提出來這種直接的要求。因為不是業內人士不容易想象到一種新的織法會產生的實際效果,業內人士可能比較法會有結果,但又沒有相應的機器織出來,最終也是不了了之。* L# }; T k% i3 r
所以由于需求決定了一個行業的走向,變成很多東西就基本成形了,很難有所改變。
" u( {# H- R, a0 A6 ^: ]. e8 { 啰嗦了那么多,還是回到話題。$ x! S# F( p; {
板塊人氣不旺,我分析可能的原因:+ C# I# m6 T, S8 E* k7 Y8 }
1 提出來的問題可能淺顯一點,變成很多大俠不想敲鍵盤。
3 m9 F W7 j8 d: K5 q6 G+ m 2 真有稍微難一點的,這個行業中或許沒有解決,大家都無從知曉,沒話可說。1 y! U, S' b R" L2 C( y1 F% h+ D
3 紡織行業的設備,雖然也是機械,但與纖維打交道,與通用設備相比(或工作母機)有很大不同,沒有搞過這行的朋友就不愿多說了。' b6 C8 t+ v- S$ X7 t- U8 o' |1 A
吃飯先。見笑了。不過是為了增加一點人氣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