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Q; F, N, H2 J c) `
這跟國家整體工業水平和政策導向有關:2 P( S6 o2 l3 \/ ], @ k/ o
中國工業發展晚,太多行業的初始技術都是外來技術,很多標準追根溯源大都來自于國際標準或歐美標準,我們只是轉化降檔變成自己的標準來使用,直到現在國內大大小小企業還是以產品仿制為主(中國自主核心的產品和技術也很多,不能一棒子打到一片),畢竟拿來主義上馬快,見效快,深受很多企業喜歡,加上我國基礎技術薄弱,真正搞研發的企業不多,在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大環境下,研發出來也很快會被人家學了去,雖然國人借助互聯網搞營銷模式創新花樣很多,但搞基礎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的條件卻很差,這方面研發人員也少之又少,這是現狀,學了皮毛很難真正掌握實質,因此很多企業機械技術大多以外觀、功能方面進行改動和擴展為主,而在提高產品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方面卻少有突破,好不容易出個華為能低頭搞研發,還被美國拼命打壓。
2 V+ ^9 @ ]- i" C4 U, t$ A# B4 s1 b# Q6 K
7 d" s0 m8 X! H! s( u3 `4 U
' y# j S) ~# `( u* J( E! q 國家政策導向也很重要,沒有好的環境氛圍,各科研院校都告別十年如一日的基礎研究,精力和人員轉而投向見效快,以盡快獲得國家獎項和撥款來獲得個人名譽的提升和資金的來源,政府人員也以此為政績,相互烘托,搞研發的技術人員快變成文職人員了,搞一點東西就寫項目報告,交審查材料,其中不免有歪曲、造假和博眼球成分,很多教授專家被揭出論文或研究成果造假就說明這一問題,機械技術聽起來高大上,實際上同質化很嚴重,水平一般的多如牛毛,競爭很激烈,而高水平的鮮有,也大部分被利益、名利場所左右利用了。
( U/ N$ T- F" Q# o% k9 N2 U0 Q# l3 ]
以前說國外官員都短視,制定的政策沒有長期規劃,并且各屆官員之間做事不連貫,現在看來,受追求多快好的利益驅使,中國也有這方面傾向了,每個人都有雁過拔毛的想法,畢竟誰也不會在某一崗位、職位干一輩子。
: S0 ~- r( M1 l% c' E: d" }2 S" D% G# w* w& V
現實很無奈也很殘酷,說多了都是事,且行且珍惜: {- F5 w. d' y. H
3 r" a+ F7 V7 y% o7 H% J/ `
+ L" f! O6 k8 W' d% t9 M4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