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到破產2013年,一部名為《大國重器》的央視紀錄片,風靡一時。片中,一家中國裝備制造巨頭,已然躋身全球機床產業的頂級俱樂部。它的名字叫沈陽機床。
% b' W0 q1 Z* E# i8 ~
' l! ^) Y9 i4 P; Q- D
$ H) X7 |2 z( b; s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制造業井噴,機床需求暴漲。作為中國機床業“領頭羊”的沈陽機床趕上前所未有的好時代,一路高歌猛進:2004年吞并云機、昆機,壟斷車床、鏜銑床市場;2005年,再并購德國希斯,力圖掌握數控機床高端技術。3 e" D$ M" D* O3 v$ ?; ^
- D7 e# b2 o, r快速的擴張,讓沈陽機床跨越式發展。在2012年的全球機床排行榜上,沈機已以180億元的銷售額,問鼎世界第一。但這樣的日子很快被證明是曇花一現。
7 Z8 |, |: W$ `7 e' A$ I: \/ c( V, u+ g; W
2018年,負債202億、負債率達99.26%的沈機病入膏肓;2019年,再度巨虧50億元的沈陽機床,不得不接受破產重整。
. v/ D% p3 L% w3 t5 F5 Y1 C. P3 q+ e Z0 {' Z( i5 v
沈機跌宕的命運,只是中國機床業浮沉的縮影。
# G' I2 F9 X$ R2 t; p% c& m9 V! a' s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但在號稱“工業母機”的機床產業,卻依然難言自主。0 d4 M; M( m4 J f
2 T% x6 Y5 k5 O- W" w4 }. {8 N“十八羅漢”,一度代表著中國機床行業技術和規模的最高水平。改革開放后,國門大開,中國開始大量引進日、德、美的數控技術,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如濟一機與日本山崎馬扎克率先合作,開創了機床業國際合作的先河。之后,沈二機與德國沙爾曼、齊一機與德國瓦德里希·濟根等紛紛合作……
A. S# {2 t, L% Y; u
; s: H/ z* V4 l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讓“十八羅漢”一度功力暴漲,但這種學習和進步卻沒能持續。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大幅降低關稅,進口機床紛紛涌入國內,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的“十八羅漢”經不起市場沖擊,不是改革轉制,就是破產重組;“七院一所”也轉型為企業,各謀生路。
/ I4 H# L& q7 |$ e0 @0 C4 ?, w/ P% K3 _3 b& X, t& S. N
2001年以后,機床業迎來“黃金十年”,行業總產值暴漲10倍,但大部分“羅漢”已毫無存在感,只有沈機、大機(大連機床)、濟二機(濟南第二機床廠)等幾家企業抓住機遇,走上新一輪快速發展的道路。
8 c0 y, D6 a. u$ c. l' r- I/ s) F+ a2 B: _8 Q3 a
2008年,沈機、大機在世界機床企業產值排名TOP 10中,分別位列第8、第10。濟二機成了“世界三大數控沖壓裝備制造商”之一,讓中國大型汽車沖壓產線,闖入了美國福特、日產北美、法國標致雪鐵龍的制造車間。
% P2 d/ N s7 h0 S S7 P% O" ?
但當中國市場告別井噴式增長,重新回到增量有限且全球企業激烈競爭的常態,中國機床業的各種短板再度暴露無遺,曾經快速發展的幾家領軍企業,轉眼成為衰落最快的反面典型,并在最近兩年集體進入告別演出時代。, e. @* }3 D2 w7 }+ j, P" |( C/ ~
6 [+ F5 S/ d' x% n0 J, j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規模以上機床企業15.1%虧損;2020年上半年,這個數字進一步擴大到24.1%。中國機床業曾經的“四大天王”,老大(沈機)、老二(大機)破產重整,老三(秦川機床)虧得披星戴帽。& z9 i- L* Z: f1 F! E
$ l# h+ e$ W& j9 Q7 {$ R0 [
/ S. J* Q' N% r+ Y# u4 u
在最新的全球機床企業排行榜上,山崎馬扎克(日)、通快(德)、德瑪吉森精機(德日合資)等老牌企業重新回到前列。而在全球TOP 10中,日、德各占據4席、美國占據2席,中國無一上榜。6 a, a6 A/ a: t. L5 Y/ {
6 T# X; {+ G3 n; a, m與之對應的是,中國高檔數控機床的國產化率不到10%,90%以上靠進口。
& s$ c a- E( @' I
3 W6 a# s: W, p4 Y; }- l2019全球top10數控機床企業排名
# {4 N& Y+ o8 z8 Y* V# P艱難的自主. B6 f; O- s! D6 G" B: o
( q9 m0 a1 l' X1 E: T& q/ U
作為全球機床第一大生產國、第一大消費國,中國機床業,怎么落到這般田地? - R+ ]( P$ p/ h
首先是技術的落后。而技術落后,很大程度上則是因為技術研發路線的搖擺,國外企業對技術的長期封鎖與壓制。和汽車等行業一樣,中國機床也曾試圖走出一條市場換技術的研發之路,并且有過內外合作的甜蜜期,但最終,都失敗于國外的技術封鎖。 / [# f& ?; |0 U! ~' ^
而當中國機床業決心自主研發時,卻往往已為時過晚,或者因為總是落后于人,而處處挨打。 $ c# B( |) M/ X% i8 a0 b- i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 T" `9 ~+ u+ s5 ?
1996年,沈機耗資上億元,引入美國橋堡的數控技術,但外方只發來一個源代碼數據包,卻不告知核心技術原理及使用原理,由此開發的數控機床成了廢品。
+ J& W& w6 b8 { N% I2 }* n$ S) i! a
! n) F) A2 N4 p& A5 r, b; Z 1999年,大連光洋進口日本機床時,日方強加了一串“霸王條款”:裝機地點、用途要限定;擅自挪動機床,會被自動鎖死,機床直接變廢鐵。
. u+ W( g) S% K" W: F* j) @
2005年,沈機買下德國希斯,以為技術到手。沒想到,德國法律規定,“本土知識不得外移”;五軸以上機床技術更對中國禁運。2007年,沈機打算用6000萬歐元,買下一套數控系統源代碼,但專家一論證,解讀要5年,產業化再5年,技術都過時了。
9 [+ V( V. f* J8 U# b& V i
技術引進與合作走不通,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只剩下自主研發一條路。
' \$ Y' k0 W1 `8 R. z
然而,這條路也不順暢:凡是中國不能自主制造的,國外品牌便高價出售或禁售;凡是中國實現自主突破的,國外企業立刻低價傾銷,讓中國企業巨額的研發費用打水漂。
/ s$ U( `$ z3 \1 J9 I' k7 @
由此,中國機床業掉入“中低端陷阱”。1 L( s) O: B5 m- e0 \, }" h
X6 ~2 P2 ?* X: P- v 一方面,大量中小民營機床企業,聚集在山東滕州(中國中小機床之都)、浙江玉環(中國經濟型數控車床之都)等地,陷入低端混戰。另一方面,企圖打破國外壟斷的大型企業,投入巨資研發成功后,產生不了利潤,陷入越創新、越破產的困局。
. L. `/ ?+ h$ @# O; H. g4 t" v
比如,沈陽機床快速發展的幾年,銷量大增的背后,利潤卻沒多少。數據顯示,沈機一臺賣35萬的機床,僅是購買德國西門子、日本發那科的數控系統就要花28萬,如果再加上后續的系統維護、升級費用,沈陽機床基本無利可圖。
# U/ `3 j9 f W7 P9 h
核心技術缺失、國外企業打壓是外因,“十八羅漢”們的失敗,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自身發展戰略、經營管理,經營體制未能匹配市場競爭的要求,甚至與產業規律背道而馳。這也進一步令其研發與經營狀況雪上加霜。 機床業是高技術門檻、強調專業分工,而且需要長期積累的典型,日本發那科、德國西門子等企業都是長期集中力量,聚焦做單一領域的冠軍。而中國機床企業,但凡有了一定的成績,就會走上貪大求快的道路,沈機、大機都是因此走入“萬劫不復”的艱難處境。
& B5 G/ C8 E, A/ F/ P# ]
比如,沈陽機床曾砸出10多億打造出世界上第一款智能化、互聯化數控系統——i5,并在i5推出后推出i5數控機床。時任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甚至提出要把i5鍛造成機床業的“蘋果”,顛覆機床業商業模式的宏圖,但最終卻被證明是步子邁太大:到2016年年初,i5已獲得10000臺超級訂單,但當年沈陽機床卻巨虧14億元。 3 b' L) `; q& L0 b1 H" \& ^
導致巨虧的原因集中于兩點:一方面,為了快速占領市場,沈機定下以租代售的策略,結果導致入不敷出;另一方面,沈機還長期短債長投搞研發與擴張。僅2017年,沈機實施了92.51億債轉股,依然難解現金流枯竭和債務暴雷。 4 B! k$ m1 j7 J' E; K4 v6 ]8 C9 O
而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連機床,則不但打著“像造汽車一樣造機床”的口號,大干快上,還造假騙貸融資,最終捅出數百億債務窟窿。
$ F. }& b2 i' ?- J; c X" O" Y, E6 [" N' \: |* K
民營企業是否能撐起中國機床行業的一片天?
: ]+ K8 f7 G5 Q$ D1 D! f+ I
( G' G, ?) ^$ `/ U# @4 \* ^- e
$ D0 `$ e$ O7 A
隨著下游制造業的復蘇和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機床行業回暖跡象明顯。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各家民營機床上市公司在2020年前三季度的表現。
' `6 k' `, f; i: n# Z
深圳創世紀機械 # @0 i3 [3 B( @+ D3 Y& W" m4 a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28億元,同比下降42.3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6億元,同比增長312.7%。 2020年10月20日,創世紀榮登“2020深圳500強企業”榜單第226名,相比去年上升16位! 。
9 v2 y. {0 {* C B8 Y
江蘇亞威機床 3 t- v# p9 P1 G$ S! v/ U4 g g
2020年前三季度,亞威股份多項財務指標創歷史新高: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1.97億元,同比增長6.06%。 ; j; O* m9 Y9 e* f
2020年7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2020年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項目經過公開招標、評標和中標公示,正式下達中標通知書,亞威股份成功中標“數字化車間集成-通用機械及零部件”項目。 ! E9 [1 p! S8 X7 o1 l; O; u) {5 E- f
廣州市昊志機電
" Y0 @. z+ g# n8 w$ G
昊志機電發布2020年三季度報告,公告顯示2020年1-9月實現營收約6.66億元,同比增長155.1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000多萬元,同比增長571.87%。 9 t: P8 J' ~* Z1 q- F0 ]- ?
受公司高速加工中心主軸、PCB主軸銷售收入大幅增長影響,昊志機電主軸產品的銷售收入為26,026.26萬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34.71%,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9.07%。公司自2020年1月將Infranor集團納入公司合并報表,Infranor集團的運動控制產品(伺服驅動、伺服電機、運動控制器)貢獻銷售收入合計18,493.77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7.76%。 7 K" s" }- U$ z% P2 Y1 E4 C
寧波海天精工 , Y* Q2 R1 v. Y' V1 N3 j
海天精工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約11.07億元,同比增長34.54%;凈利潤約8957萬元,同比增長73.68%;基本每股收益0.1716元,同比增長73.68%。 5 y! w' [; Q1 j; H
海天精工主要產品包括數控龍門加工中心、數控臥式加工中心、數控臥式車床、數控立式加工中心、數控落地鏜銑加工中心、數控立式車床,主應用于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零部件、模具等領域。 ' _ ]0 k& p/ d: X, @
宇環數控(湖南) 1 A% H+ a3 i0 g' b& B* z7 G
宇環數控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9億元,同比增長319.2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09.19萬元,同比增長438.84%。 $ a$ n% E: i4 Y5 L' l8 x( a
宇環數控在互動平臺上表示,隨著消費電子行業景氣度的提升,公司2020年重大訂單簽訂情況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明顯提升。
; x1 w# C+ H, f8 O- ]9 k
合肥合鍛智能
' C% ]* m3 ~" T+ f$ G. V9 z m) R9 v
合鍛智能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5.4億,同比增長7.2%;實現歸母凈利潤2765.4萬,同比增長72.7%。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35.6%,基本維持上年水平,凈利率為5%,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 # d6 Z8 [* ?9 I2 t' d" k
青海華鼎
/ _# E: F5 B' \" M- d
青海華鼎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79億元,同比下降7.4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35.35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去年同期虧損8435.36萬元。 0 D. k, V; Z! i3 S. u k. S
民營企業整體業績向好,反觀國企,如秦川機床、沈陽機床在2020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均處于虧損狀態。
# Q/ c) u- w8 h5 f
根據機床行業周期來看,每隔10年或將迎來一個更新換代的大周期。由于機床的一般產品壽命在10年左右,因此,7—10年約為一個商業周期。
6 K+ Z( X# ?, W* A6 U- J" B; B. Q% A% |: X7 b5 P
據研究統計,機床行業最新一輪的周期從2009年開始,2020年過后或將是新一輪更新周期。而根據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機床保有量800萬臺,其中,使用年限超過10年的傳統舊機床超過60%,即約480萬臺以上的機床需要更新換代。: K9 N' U/ r" B) c
# s5 v$ _$ B+ H( U
有專家預測,從民營企業相對樂觀的經營發展狀況來看,機床工具行業在近10年的下行期間,轉型升級、格局演變,生存韌性和發展基礎得以增強,在市場上已經從低端優勢,向終端競爭和高端突破轉變,在今后的10-15年時間,機床工具行業或迎來新的發展窗口期。
4 l. ?, M# A& Q8 [7 c
自主創新,破局“大而不強”
0 l6 ]( u+ y# T" s3 {5 a! G! C0 }+ ]
“高端依賴進口,中低端競爭激烈”是我國機床行業一直以來亟待改變的局面。
7 X2 p: I5 S* Y$ t4 f2 Z% e; S! U3 X5 W/ R4 s, F1 e6 v3 J. o0 k
在高端數控機床方面,國內供給能力嚴重不足,長期被國外企業(如西門子、發那科)壟斷,進口依賴度超過90%。
9 |9 h/ v" n' t0 B+ z# ^$ w) A
有專家認為,在高端數控系統領域,我國少數產品在精度方面還是可以和外國企業相比的,但是,在產品使用壽命、性能、穩定性等方面還遠遠不如它們,所配套高檔機床的市占率不足10%。
. J& X6 ^1 s' h! g
中低檔機床市場是目前國內外競爭的主場地,國內中檔系統技術正走向成熟,目前市占率不足50%,國產化趨勢不斷擴大。低端市場準入門檻較低,產品競爭加劇,同質化現象嚴重,產能過剩,最終陷入降價競爭的惡性循環,致使企業盈利能力降低。 0 N& o+ s# {! }7 h4 y" Z
如何加快推動機床工業轉型升級,盡快縮短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唯一的出路便是自主創新,打破同質化競爭格局,我國機床工具行業主力軍——民營機床企業依然任重道遠。
% \) Y8 w8 w$ W M
如國內中低檔數控系統廠商代表——廣州數控,便是通過自主創新成功搶占市場。近10年來,廣州數控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均超過14%,截至2020年12月底,已有110萬套數控系統落地,其產品無論是在加工精度、加工效率,還是可靠性等關鍵因素上均可與西門子等國外大廠相比。
# p) x. @1 o' K3 f
華中數控,自1994年成立以來就致力于攻克當時最先進的五軸聯動數控系統。如今,華數不但激活了武重的戰略重器,更在軍工、航天、汽車、造船等高端制造領域大顯身手,還打造出全球第一款AI數控系統。
5 l2 ?' a6 j+ E3 D/ m) ]4 _2 j2 x
大連光洋,20多年來,通過“破產式”研發,從軟件到硬件,鉆透數控系統、關鍵零件、機床整機的全產業鏈,核心技術自主率高達95%。
8 l3 W V3 ~% {4 ~6 w* h! `
可以看出,國產機床還是很有實力的,只不過囿于資金、政策、人才等因素,在自主創新的路上背負了太多的壓力。此外,還有更多業內人士呼吁應該多給中國機床行業更多的市場機會,讓國產機床企業在自主創新的同時也有市場應用的機會,逐步加快高端數控機床國產替代的速度。
: Y$ A5 u) M# h) ]
近期,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協會對2021年機床行業形勢做出預判:如果疫情不反彈,不確定因素得到有效應對,并且各項政策持續顯效發力,2021年機床工具行業將延續2020年恢復性增長態勢,可能呈現前高后低特點,主要經濟指標有望增長5%以上。
# l, b( }2 ^5 ^ 新一輪周期,中國機床業能否抓住機遇,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呢? & \" l) y r% P/ E+ w2 l0 V$ z2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