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c7 J, }/ s
幾乎所有搞技術的人,都面對一個困局,或者曾經面對過,那就是--掙錢,為稻粱謀,背離了理想;
4 C7 Q4 m2 r# S+ I/ d8 l. v, D) x, `1 l& u p' m% l7 f
掙錢的問題,也確實是實實在在的擺在那里,不過本人有個發現,學到了真本事以后,掙錢變得不是那么難了。
0 m; h% h& z: d3 ^! _3 w" H& n* E9 a d* l% S# \
說白了,咱們掙的錢都是用干活兒換來的,你能為社會創造出遠遠高出普通技術人員的價值,社會當然也會回報你的。; I+ ~0 Z' I/ w/ H% P
4 |: y# F- @1 w) t5 q% ^, k, Z. K
如果天天耿耿于懷掙錢的問題,反倒落了下乘,學了一堆皮毛,到老了,也多半混的啥也不是,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還牢騷一堆,痛斥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把這個說成是自己懷才不遇的唯一理由。
+ f1 p: \* \5 j+ Z
1 ^" `/ Q N0 [% Z3 g6 _2 O) _+ |$ F5 G' @7 R' i4 t( [
傳統儒家文化強調 {遇事要 反求諸己,自問能否給社會創造一千萬的價值,然后再想想是否配得上拿一千萬的報酬,光想著不勞而獲,不想回報社會,不想創造什么價值,那就是社會的竊賊,做竊賊哪里能夠長久的,長久之道,在于把傳統的價值觀與當代社會的現實有機的結合。
4 p ~" M& P6 s) h3 h
1 H) F6 Q! S, f/ E* U7 S$ C
/ [/ }: z) n* O, x# g k p真做到這些,賺錢能力恐怕遠遠超出一般水平了。: j; t9 ^ i, u8 `0 U6 V' Y/ Q: `
4 U% b# y5 Q8 R. ^% q _, N
道德經里面說過,圣人無私以成其私,據此類推,個人感受:" |3 t4 X9 }) y
3 s8 ]- H9 i4 c
把錢看淡的人 更加能夠掙錢,因為那超脫的境界,使他更加有智慧,更能夠洞燭機先,那是許多利欲熏心者無法察覺的,那是風起青萍之末的潮流,所以這些看淡金錢的慧眼,能夠指導技術人順應潮流,甚至 引導潮流,開風氣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