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升國四,迫在眉睫的事。也因此,到底買國三產品還是國四產品,竟然也成了行業關注的大事。按理說,國四不是應該比國三更有優勢嗎?這么大政策推動的事,為什么用戶不愿意買單? . c; k1 g: m" [' h- D# V; M+ Z
筆者以為,這里面的原因很多,不單是價格提升,也不僅是維修難度提升,更不只因產品質量和技術不過關。庫存,以及看到庫存能掙到一些好處,也是眾多原因中的一個。
# k/ z4 u+ k6 b i
先看升級國四態度 農機排放升級,在技術上的提升并沒有更多地體現在使用環境上,比如效率和技術的提升。但排放升級的確推動了農業機械的技術升級,只不過效果沒有那么明顯。
- U& O1 z3 G$ b+ U5 `$ Z$ q
升級國四,有兩類企業。第一種是不得不升級,第二種是樂于、希望早點升級。發動機企業如此,主機廠更是如此。 ) H$ V7 ^8 Q/ P
而且,第一種要比第二種多得多。 `- r0 s$ D, o9 z
很多地方可以佐證。你要說國四不好,罵得越兇,行業轉發越多;相反,你要說國四好,不但沒人鳥你,還希望罵你兩句。
+ Z3 u% D+ u( I0 f9 {
也不能說這種現象不好,只是不同的現象是由不同的態度所造成,而不同的態度導致不同的庫存理念,這個理念影響著國三機的狀態,一不小心就會掉坑里。
# _0 h: H& I7 ]1 w% x) t
態度關聯庫存理念 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一個現象,到2022年6月的時候,已經有很多農機企業不再提供國三產品訂單。實際上,更早宣布國三訂單截止的企業,也不在少數。 / s! ^4 X1 a7 Y& M
而到現在還再說抓住國三尾巴的企業,會有更多。不單是現在,就是再過一個多月,仍然會有不少。甚至于,在國四法規執行后,還會有企業呼吁用戶抓住國三的尾巴。到購置補貼不能錄入系統后,還會有國三的尾巴,畢竟還有二手機啊!
! S! h4 ?7 F. M4 L" C
對待國三和國四的態度,會讓企業對庫存產生一些差異。 9 k4 n; p8 p( w
除了寧可不要剩下幾個月的國三市場,也要堅決切換國四的企業,這為數不多的“表率”外,還有兩類。注意,這個表率加了引號,什么意思各位看官自己理解。 9 c, j* y* {3 C
另外兩類,一種是前期確實有一些庫存,另一種是還要生產一些庫存。
7 }/ L1 J! E! t6 T+ N# A
不同理念的坑 國三的尾巴,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你能不能抓住好尾巴,就要看各位本事了。
3 r6 h$ ]* ?' O
到了這個時候,肯定抓不住最好的那個尾巴了,因為最好的那些個尾巴在2022年1月份陸續沒有了,到6月份幾乎絕跡了。
f' ` A0 H# s* A8 ^
最好的沒有了,那稍微好點的有沒有呢?當然有,但要避開一些坑。 3 j8 J* `# T" q
比如,有些企業2021年以前的產品,就不能叫優質了;甚至有的企業2022年及以前的產品,都不能叫優質。也就是說,第一個坑就是看這個國三是不是正常的國三,是特別老的、混淆視聽的,還是正常庫存或者新生產的,這個需要各位自己把握。
7 _% ?# u. C9 x; u, I; U( z9 k( ]
另外,還需要注意補貼。 ; @4 F* h$ y# y+ H9 B0 f2 I( q
盡管錄入系統給了足夠的時間,但資金是有限的。各位需要權衡利弊得失。特別是有的產品升級國四后提升了性價比,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
4 E7 |: v% L0 K+ W
結語
- s4 u1 a, P' g, ?
國三產品在使用上,確實更加粗放耐造。但是,國三也有不少坑。文說了,老國三未必好,粗制濫造的國三肯定不好,拿不到補貼可能也不好。 9 {5 _+ {: v6 h/ l+ z
還有,當國三和國四并行銷售的時候,你猜售后服務會優先照顧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