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折子 : v2 a2 u0 s- { x7 K* H& A
那些愛看古裝劇的小伙伴們,經過都能看到這樣一個情節,在夜深人靜伸手不見五指的晚上,劇中人物殺人越貨干壞事或者辦案時,就會掏出隨身攜帶一個圓筒狀的小東西,揭開蓋子往里面吹一口氣,就能將其引燃,瞬間就能照亮周圍環境,還能用于點火。 其實這個東西的名字叫"火折子",它就是古人會隨身攜帶用來點火的“黑科技”就如同現代人所使用的打火機。 # u) K: x8 D1 M6 m" F
. Q9 o$ z. b) i8 n
; V l6 X! C9 ^' Q0 g/ Z" n' }/ Z火折子小巧便于攜帶,不用時放在身上,使用時只需要扒開蓋子一吹或者是來回甩幾下就能開始燃燒,可以說是古人夜間外出照明或者點火的必備神器。
% c) w4 S" W+ v+ \" m# u& D 火折子的歷史關于人類用火的歷史有著很遙遠的歷史了,當古人不再對火產生恐懼后,就開始了利用火,最早是從大自然雷擊后的山火中取得火種后,就會長時間將其保留,主要的辦法是不斷往火中添加木柴。
1 q6 T& y' C) w" L
后來又開始發明和制造一些取火工具,如鉆木取火,還有從自然界中發現一種燧石,當其與鐵器擊打后就會產生火花并引燃可燃物,古人就用燧石與鋼制的火鐮作為打火工具,所以也被稱為火石。
. h, h" s: E1 x+ V* B而在南北朝時期,皇宮中的侍女發明了一種新的取火工具,這就是火折子,火折子與火石比較更加小巧便攜,而且火折子還能直接存儲的火源,并且火折子并不是一次性的取火工具,它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很多次重復使用,特別適合在野外取火,如行軍打仗中燒火做飯。 0 ^$ b8 {: k @" i5 W- v
后來人們根據火折子的形狀和結構,用松木制作的小木棍上包裹一層硫磺,遇火就會燃燒,雖然不能直接燃燒,但是這應該就是最早火柴的雛形。 火柴又比火折子更小巧便攜,并且使用更加方便,所以火折子可謂是火柴的前身。
0 I3 p1 |; x2 h# _) [5 L q
在沒有先進取火工具的古代,火折子的誕生也充分體現了古人的智慧,也對后來的取火工具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 u+ @1 t* d* ?- y8 j5 A& y
火折子的原理: o) L, n$ H8 T N" s
物體的燃燒需要幾個必備條件,這就是可燃物,氧氣以及達到著火點,反之,這幾個條件只要去除一個就能滅火。
. n! `. N% L$ d4 K: u* y% E6 S
火折子從取下蓋子通過吹一下或者是晃幾下就能燃燒,也就是從火星的狀態變成了明火燃燒的狀態,這個過程在物理上也被稱為復燃。
9 w1 j. ^3 b/ v% n: l% e
在一個狹小半密閉的空間內,明火在其燃燒很快就會造成缺氧的環境,燃燒的明火就會變成火星,打開蓋子后就會重新獲得充足的氧氣,就會開始重新燃燒。 + i! s. V/ W8 }, K& N
/ u& o- A; ?) ^( M; L/ P3 j
C; G' p& O6 T7 e% z6 K2 b) u6 Z而火折子在竹筒內因為缺氧就會處于一個半燃燒半熄滅的狀態,但蓋蓋子時也不能太緊這樣會將氧氣完全隔絕,火星就會熄滅,或者是在蓋子上打小孔以保證有一定量的氧氣進入。 8 K. D6 \- u) I
打開蓋子就會獲得充足的氧氣而復燃,其實這就是通過控制氧氣的濃度而控制燃燒的程度,這可見古人的聰明才智。 ) _! I Q6 G) c, f0 h3 {
! _& l6 ]5 T" Y; {$ c圖片來源:《探秘歷史:古代的火折子為啥一吹就冒火?揭秘古代黑科技》 8 N. y! e- N1 M8 L8 C
火折子制作過程
! g% H, D( ` Z7 b我們小時候在農村曾見過,用白楊樹皮曬干后捆緊制成的火把,可以在晚上點燃照明使用,由于是捆緊的所以并不會快速燃燒,但是也不會熄滅,一直有火星存在,將火把晃幾下就會快速燃燒起來。
* c4 H* ]/ i$ S$ ?. d
火折子的制造過程比較相似,只不過將其裝在了竹筒內;簡單的火折子是用粗糙的紙卷成緊密的紙卷,在卷的時候不能太松,不然很快就會燃燒完,也不能太緊這樣不容易保存火種,而且還不容易復燃。
; W: i% K* h. S' C% s
而高級一點的火折子材料和工藝更加復雜一些,用番薯藤作為原料,經過浸泡一段時間后取出用石頭敲打變成纖維狀,最后再將其與棉花和蘆葦混合在一起繼續捶打。
/ I" A3 l( W; T7 ^, o $ g9 G x) ~: w! C# d" Q% |
圖片來源:《探秘歷史--古代的火折子為什么一吹就著?古人實在聰明!》
. Y9 }8 f- }# X4 _% s. R. ~, R- w" F最后晾干,還要在其中加入松香,硫磺等易燃物質,還有些火折子會在其中加入一些香料,將這些原料放在一起后就像制作旱煙一樣卷起來,放在制造好的竹筒內。
6 v" V; d, P' B* V0 v! L/ F
+ j; D6 l( ^9 S) o圖片來源:《探秘歷史--古代的火折子為什么一吹就著?古人實在聰明!》
( u2 ~1 d3 B9 T4 Q& O% t# U火折子圓形外殼通常會采用竹子制成,長度大概在15厘米左右,蓋子上也會打一些小孔,以便很少的氧氣進入到竹筒中。
* \9 W5 J z1 D4 p1 m( d8 S! H
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火折子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變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像現代火柴以及打火機的出現,火折子也已經逐漸消失,現在也只能在一些影視作品中見到它的身影了。 , s& z2 t& q) U, X;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