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wq19810302 于 2023-4-6 13:15 編輯 ( b% a( l5 b6 ]" P- j- E
+ h8 q2 y' P0 L: n7 o& A4 [
相信坐過高鐵的人都知道,我國的高鐵站都修的氣勢磅礴,是集科技加美學設計為一體的超大型建筑體。
# E& J$ v) Z6 N) ]. S
比如曾經被譽為亞洲第一大高鐵站的南京南站,建筑高度居然達到了59.96米,接近60米。再加上它45.8萬平方米的超大占地面積,進站后會感覺內部非常空曠。 ' m. x+ I4 d# a6 `$ M$ O
- t9 p5 c3 B/ v
當然,雖然如今南京南站已被占地47.52萬平方米的雄安站超越,但它依然是高鐵站中神一般的存在。 " L$ F( N A: d; D7 {" L: p3 z
不過高鐵站修這么高大,看起來實際能用到的地方卻很少,因為層高太高,讓人感覺空間都被浪費了。我國成年人的平均身高基本不超過2米,修60米高的高鐵站,難道只是為了增加氣勢,看起來有面子嗎? % ?$ e# n& ]( k. l' i1 F1 K
為什么高鐵站要修這么高? + C" @) U7 q/ e3 r0 o8 L+ W+ _
首先高鐵站作為城市名片,設計感肯定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 & g0 K8 f5 e' L2 m, V* r
當高鐵駛入一座城市時,高鐵站便是旅客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這時,高鐵站便是城市的臉面。 n- z1 ]# E$ F- Y* n- j! _
其次,全國所有的高鐵站都建這么高、這么大,證明這肯定是功能需要,而不僅僅為了形象工程。
1 ~* K5 z Y# R Q4 P
高鐵站是一個人流量十分密集的地方,那么它的大廳內就需要有嚴格的功能分區。
5 s8 q5 Z+ b$ U3 r* ~2 i
售票區、安檢區、候車區、檢票區等等必須一應俱全。并且無論哪個功能區,都要保證人與人之間有適當的空隙,密度不能太大。
' G# Z# I: g+ x/ j; z
R6 u `- c! }: u
試想,一個密封的空間內如果發生擁堵和踩踏事件,后果有多么嚴重?所以在高鐵站我們會注意到,候車區的座椅,排與排之間的間隔是挺大的。這個間隔距離不僅保障了旅客休息不被打擾,還留出了足夠的人行通道。
2 N3 v' M) E* M/ g- N! Q* ]1 A+ W
檢票區通常在候車區的旁邊,一個高鐵站有好幾個檢票區,能分散客流量,縮短檢票時間,保證列車在規定的時間內上客完畢,按時發車。 5 _& N: [: O; v$ f d) R0 ^
如果高鐵站空間太小,只有一兩個檢票口,著急的旅勢必在排隊檢票時出現人擠人的現象,造成安全隱患。 $ e4 M) a9 k) m9 N, p
/ u, o! c0 j6 r5 `% d9 o9 W
說到這里,肯定有人要問,解決這些問題,只需要增加高鐵站的占地面積就行,跟修60米高有什么關系呢? T+ w- g+ j, o5 A: J
從建筑學上來說,這中間的關系可太大了。 / n% l8 K) H( U- ]2 g. t
不管什么樣的建筑,都要考慮綜合因素,建筑設計不僅僅考慮美觀,更要考慮實用性,高鐵站就是最需要注意實用功能的建筑。
$ [: r" R, @/ U& W% r
其實,高鐵站跟機場一樣,都有超大的挑高空間,機場在前往各個登機口的路上,還有很長的步行距離,這兩個建筑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需要不停地上下,因為乘客等候區都分了兩層,進去一趟仿佛翻山越嶺。 . b& u0 ?. ]& Q! @& T# D( j
! G3 U2 h1 ~' I* J6 M- N
然而這恰好是為了分散客流量設計的,當很多人聚集于某個密閉空間內,首先需要的是空氣流通和采光。
2 i$ O1 J% V+ c1 D7 r5 E
如果建筑修的太低,肯定會有相當大的壓迫感,讓人在長時間的等候中產生煩躁感。有的人有密閉空間恐懼癥,要是把他放到低矮逼仄的環境里,他一分鐘都待不下去。
: H2 e5 Y( ~* O5 V+ d7 x4 X% P
人在房子里待久了,想外出透氣就是因為空間壓迫感帶來了心理不適感。所以高鐵站空間開闊了,人與人之間都能保持正常的社交距離,待著也不會那么難受。 4 m b! w% A1 x$ [9 t1 C
3 D% W. O% Q$ A" o9 T1 J$ m
年紀稍大的朋友可以回憶一下曾經的老式火車站,空間低矮,光線陰暗,站內人擠人,等車就像趕集一樣。現在的高鐵站空間寬敞,與地面距離高,高處的空氣流通更加好,在站內候車也沒有煩悶的感覺,多呆一會也不會感覺難受。 ' h" d1 @- g0 ^
而高鐵站擴大之后,有一個棘手的問題是采光。
2 h6 p. I6 O E6 y, ~6 L/ J' a5 N
如果全靠人工照明,不僅電費昂貴,人工電源的長期照射,人體也會受到一定的傷害。比如產生眼疲勞,眼睛酸澀等癥狀,另外皮膚也會受到燈光中紫外線的輻射傷害。 - J3 s' S* k( D, g
+ m( x ~! S! t( B
白天光照充足的情況下,室內最好不開燈。但高鐵站空間大,采光要求也高,因此增加空間的高度,屋頂和墻體材質上使用玻璃,也增加了自然光線的投射,減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 x6 b; z3 M j$ N q& S& Z
我們進入高鐵站抬頭便能看到透光的穹頂,讓整個高鐵站看起來明亮舒適,同理,機場也是這樣的設計。
2 b: z# o3 | A3 F8 l
' ~ y# A2 |' V% H8 D2 v( L+ K" a
高鐵站的大空間除了滿足了旅客乘車的需要,還有更加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安全性。 5 l( S3 y5 G5 @% _" b
大型建筑在修建的時候考慮的一個基礎因素是抗震,不管所處的城市是否為地震高發區,抗震都是基本要求。高鐵站的鋼結構是非常好的抗震設計,但我們這里強調的抗震是列車運行時造成的震動。
5 [' V" t5 M+ I* f- N0 T" h6 S
我國的高鐵時速在250到350公里之間,列車的快速運行會產生強大的噪音,聲波震動的強度和頻率太高,除了會傷害人的聽覺,還會激起建筑物隨之振動。高鐵站來往的列車眾多,因此,在修建的時候必須考慮防震問題。
% U) T8 c5 p% T1 T
; [. g$ {% v" R8 e
我們能看到,現在的高鐵站除了大量使用鋼結構,建筑表面使用的玻璃也很隔音,就是為了更好地抵御聲波對車站和站內乘客帶來的不良影響。 1 x, m, T% H$ R* y
除了防震,另外一個安全問題是列車行駛帶來的氣浪沖擊。高鐵站建成60米高,有助于分解列車經過產生的氣浪,降低空氣阻力,讓列車過站時能更加安全。
; R! D, v, ^$ n, i9 ~3 i, @8 m. v
另外,高鐵站空間60米高,候車區可以分為上下兩層,充分利用了高處的空間,自然就減少了占地面積,那么便能騰出更多的地面給列車使用,土地利用率也提上來了。
0 n/ {. ?( s4 e0 X: |# l
$ _, y8 f" f# c$ z- P P0 j6 }
增加了空間使用率,鐵路部門還能在站內增加各種工作間和列車檢修車間等,車站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 p$ G4 T, ^0 C2 i
高鐵站空間高還有一個好處是,功能區得到了科學劃分。比如安檢口和候車廳就被完全分開了。
) z; k) W8 e# w* q6 Q
旅客進站的時候就進入安檢區,如果有人攜帶了危險物品,那么可以在進站時就扣下,將危險品及時阻隔在站外,大大提高了站內的安全性。
+ H6 J0 o* Z+ R7 ]& W
2 `2 y( M: x; n8 M. X6 ~
退一萬步說,站內真的由于危險品發生了爆炸、火災之類的事件,60米的挑高空間和良好的通風條件也能避免危害的進一步發生。
+ V( N" N) y" J2 O! ]" h
還有,現在的高鐵站高度,加高了候車廳的離地距離,這也是出于安全的需要。曾經的老舊火車站,候車廳就在鐵軌邊,很容易出現乘客跑到站臺邊橫穿鐵軌的現象,造成人身安全隱患。 2 ]$ f* Z9 H9 J9 \0 N L/ T
, T+ J- `# _: f& v* [
而現在“高高在上”的候車廳讓人完全沒有機會接觸站臺,想到達站臺中間得經過各式各樣的通道,這就減少了旅客違規穿越鐵軌的幾率。
2 P5 p+ G$ J8 E( j9 L, k
并且站臺離鐵軌也有一定的高度,即使有人到了站臺想橫穿,跳下去再爬上來的難度也相當高,通過增加難度系數來避免危險的發生也是一種不錯的設計思路。 ! R4 s9 {/ z$ S# I
4 i( p1 f) }( s- h& |) ~2 y
總之,高鐵站能修這么高,絕對不只是為了面子,而是為了更多地為安全考慮。各位社友對此還有什么看法嗎?歡迎討論。 : ]1 W3 h [ W) X( G8 o' \. M* Y+ z3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