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都在虹吸哪些城市? 而從北上廣深流出的人才,又去哪兒了? 近日,澤平宏觀發布《2022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報告,提供了一些參考答案。 * |; y2 u' J# \+ K3 `& K/ m3 L
這份人才吸引力百強城市名單,是基于智聯招聘的大數據平臺,據報道,智聯招聘擁有3億多職場人用戶,月活躍用戶數5000萬+;其中約8成為專科及以上學歷,在求職者中,約四成為流動跨城求職者。 j4 K" t, U* C7 ^
下面就來扒一扒。
" x3 _1 d( q% R8 {" L5 r/ L8 Z
01 主要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 北上深廣排前四,其次是杭州南京成都‍‍‍‍‍‍‍‍‍‍‍‍‍‍‍‍‍‍‍‍‍‍‍‍‍‍‍‍‍ 以下為人才吸引力100強城市:
0 F* Z3 o Z8 y* F z
2022年,人才吸引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為:
5 K3 T5 a5 Y! L. v9 x
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成都、蘇州、武漢、無錫。 十強城市從分布看,京津冀地區只有北京,長三角有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等5個城市,大灣區有深圳、廣州2個城市,西部有成都,中部有武漢。 z b% N0 Q" z! w/ X5 @
這十座城市是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城市。 值得一說的是,人才吸引力十強城市中,還出現了蘇州、無錫兩座地級市。‍‍‍‍‍‍‍‍‍‍‍‍‍‍‍‍‍‍‍‍‍‍ ) n7 O- Q9 `$ d1 ]* h) Q
蘇州是中國最強地級市,自身產業吸引力是比較強的,再加上靠近上海,有利于承接上海的人才外溢,所以能穩居前十。
* A, _' i4 w$ j/ B
無錫在地級市里面GDP排名第二,僅次于蘇州,地理位置上離蘇州、上海都很近,分析認為,無錫在同級別城市中屬于工資較高、生活成本較低的城市,因此人才吸引力能入圍前十。 ! K( w( Q( u. f a, y
TOP20城市中,廈門是唯一GDP沒有超萬億的城市,其人才吸引力排名第16位,超過了東莞、西安、合肥等萬億城市。 8 e1 \! N" x. s- m4 T6 ]! H. I
分析認為,福建屬于經濟發達省份,而廈門可以說是省內的金融中心城市,再者廈門還是全國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城市環境好、產業新,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所以人才吸引力不可小覷。
4 x2 o9 f7 `0 m
02 流出北京的人才去哪兒了?‍‍ 上海、天津、深圳居前三 以下為流入北京的人才TOP10來源地:
+ X1 v( {* Q' T6 A
流入北京的人才主要來自天津、成都、鄭州、上海、西安、廣州、石家莊、重慶、深圳、保定等10座城市,合計占比達33.3%。 # Z3 n& X5 v7 H- J3 C% V+ b
天津挨著北京,排在第一很好理解,成都居然排在第二位,這一點讓很多人沒想到。 3 w) ~2 k2 t$ a* A! e- w X N* ]
分析認為,北京前期因嚴控人口、疏解產業,人才凈流入占比逐年下降,但這幾年開始回升,主要原因還是北京收入水平高,再加之人才引進政策放寬。
' |2 f( C- k8 H1 k* @6 d
2021年北京市人社局發布的《北京市引進畢業生管理辦法》,在放寬年齡和門檻的情況下,不占引進指標的畢業生范圍增加:“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南京大學的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符合一定條件可直接辦理落戶……” - E$ G6 G V9 m/ a5 ]
那么,從北京流出的人才,都去哪兒了?‍‍‍‍‍‍‍‍‍‍‍
$ F, i% r! c3 N+ u" J: C D
如上所示,流出北京的人才主要去往上海、天津、深圳、成都、廣州、杭州、石家莊、西安、南京、濟南等10座城市,合計占比41.1%。
( z S: ], |" \2 O% \
北京最強的三個產業分別是金融、IT和工業,上海、深圳的金融業和IT也都非常發達,因此有條件承接北京人才的外溢。
, |0 {. b5 d0 V1 z
工業方面,北京的芯片產業、智能手機、液晶顯示模組規模都做的比較大。
- k1 V4 `- m0 O: B( e& a
03 流出上海的人才去哪兒了? 北京、杭州、蘇州居前三 先看看上海主要虹吸哪些城市的人才: # @# v, ]: f, t7 O. F! Y
流入上海的人才主要來自北京、深圳、鄭州、成都、杭州、蘇州、南京、西安、廣州、武漢,合計占比37.9%。 " F) N/ F( J" u9 {
從上海流出的人才,主要去這些城市了: 流出上海的人才主要去向北京、杭州、蘇州、南京、深圳、廣州、成都、武漢、合肥、鄭州等10個城市,合計占比48.0%。 & b, `/ {: O$ Y5 J; D6 z7 p
其中杭州排在第二位,超過蘇州、南京,一般認為杭州的電商、數字經濟、網紅產業等在全國遙遙領先,能虹吸一線城市相關人才。 8 R+ `/ \0 r: g- D2 j8 K6 i
除了一線城市和長三角核心城市,中西部的省會城市也能虹吸較多上海流出的人才。
& e/ b3 E7 e- L( `( @6 U/ F. `
04 流出深圳的人才去哪兒了?‍‍ 廣州、東莞、上海居前三 先看看深圳主要虹吸哪些城市人才?見下圖: 6 Q5 P2 ]; M ]0 T' m
' N4 G& Y( a! Q e8 G9 V" Y
流入深圳的人才主要來自廣州、東莞、北京、長沙、武漢、成都、鄭州、上海、惠州、佛山等10個城市,合計占比41.1%。 9 Z5 G) W- D' m: q" U% b* x& M: h
大家知道,深圳產業比較強,但是本地大學比較少,2022年在校本專科生只有15.53萬人,而廣州有在校本專科生148.9萬人,因此廣州給深圳提供了大量人才供給,所以廣州排在第一非常正常。
/ K G. v5 Z( k+ l* e2 b
那么,從深圳流出的人才,都去哪兒了? 流出深圳的人才主要去向廣州、東莞、上海、惠州、北京、佛山、長沙、武漢、蘇州、成都,合計占比52.0%。 : F# `! y9 {, H) k
廣州、深圳被稱為華南雙雄,廣州的第三產業、工業都是比較發達的,加上廣州的醫療、教育、房價相對深圳有一些優勢,因此廣州成為虹吸深圳人才的第一大城市。
& |" Y/ Z: q0 d* C2 P
05 流出廣州的人才去哪兒了?‍‍ 深圳、佛山、東莞居前三 先來看看廣州主要虹吸哪些城市的人才?見下圖:
; U G( t4 Y; n9 J% T
! W+ I6 T! x! y( B, y5 g9 _& I
流入廣州的人才主要來自深圳、佛山、東莞、北京、長沙、成都、鄭州、武漢、上海、重慶等10個城市,合計占比40.1%。 5 {3 Z5 f2 n4 t8 N
那么,從廣州流出的人才,都去哪兒了呢? 流出廣州的人才主要去向深圳、佛山、東莞、北京、上海、珠海、惠州、長沙、成都、杭州,合計占比52.8%。 ( S/ S L; y1 R; [* T- d: a2 @2 w* K- q
06 TOP10城市的人才,分別從哪兒來?‍‍‍‍‍‍‍‍‍‍‍‍‍‍‍
. [6 b, L& D! C: a6 c1 G. |* s
如上圖,長三角核心城市對京滬人才的吸引力還是蠻強的。 比如,流向杭州的人才主要來自上海、北京。流向南京的人才同樣主要來自上海、北京。 - f, a' L/ {- [) `! V( S
鄭州流出的人才偏愛去北京和長三角,長沙流出人才偏愛去深圳、廣州,武漢流出人才基本是全國各地跑,沒有明顯偏向。
) b$ Q" }' H+ T+ I
杭州流出人才,多數選擇在長三角流動。
$ ^+ c: h9 s' O. y8 D( P
廣州、深圳互為第一虹吸對象,上海的第一虹吸對象是北京,而北京的第一虹吸對象是天津。 07 從十大城市流出的人才,分別去哪兒了?‍‍‍‍‍‍‍‍‍‍‍‍‍‍‍‍‍‍‍‍‍‍‍ 以下為十大城市人才流出去向前十城市: * _6 y7 {* ~! H8 @; [ I2 q9 Z- k
如上圖,北京和上海互為第一人才流出地,廣州和深圳互為第一人才流出地。
0 P/ D l& C) p6 w7 B9 N& r
簡單說就是,北京和上海互相虹吸,廣州和深圳互相虹吸。
* C& v- B; y7 Y2 _
上海在長三角的首位度非常高,杭州、南京、蘇州等城市人才流出去的第一選擇都是上海,無錫人才流出的第二選擇也是上海。
, u/ o& j Y# ^4 v. k& x2 f
武漢的人才流出數據值得一說,武漢是中部地區經濟最強的城市,更重要的是,武漢還是中國內地科教第三城,擁有武大、華科等名校,科教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所以武漢的人才是比較吃香的。
2 ` B3 b A9 I! p
流出武漢的人才主要去向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長沙、南京、蘇州、宜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