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備管理體系組織機構與職能 ( o$ C" U7 s8 i8 N. P4 E! j
$ C) K% A, t' Y設備管理的領導體制與組織形式
2 z( h% ^% j, ~" e# p2 f6 m
! B9 }5 b2 g+ d$ L* @' m) D! E8 p% X! u* h) Y4 c p- z& l0 z
9 d5 W6 j1 U7 E6 H+ `
7 T; A o% v( m: a
1.廠(公司)級設備管理領導體制
- ]" [" t- @4 \4 {" b1 R* e/ ~ (1) 廠級領導成員之間的分工廠(公司)級設備管理領導體制,是企業最高層次領導班子諸成員之間在設備管理方面的分工協作關系。我國企業內設備管理領導體制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8 E, e& T. F& K* a
① 設備廠長(或副經理)與生產副廠長(或副經理)并列,即在廠長(或經理)的統一領導下,企業設備系統與生產系統并列,分別由兩位副廠長(或副經理)領導各自系統的工作。我國冶金系統的不少的大型企業采用這種設備管理領導體制。據報道,瑞典的不少企業也采用這類領導體制,在公司總經理領導下,設立維修經理與生產經理。( x9 X2 ?! v: b5 G5 t
② 生產副廠長(或副經理)領導企業設備系統工作,即由生產副廠長(或副經理)直接領導設備處(科、室)。, h8 Q- z% D; m' B; D7 Y0 m' c {
③ 總工程師領導企業設備系統工作。9 E: w( H# a: p+ J
(2) 設備綜合管理委員會(或綜合管理小組) 它是我國不少企業在推行設備綜合管理過程中逐步建立的機構。在廠長(建立)直接領導下,由企業各業務系統主要負責人參加。它的主要任務是處理設備工作中重大事項的橫向協調,如:《設備管理條例》的貫徹執行;重大設備的引進或改造;折舊率的調整和折舊費的使用等等。我國航空工業有50多個企業建立了設備綜合管理委員會;鐵道部戚墅堰機車廠、上海第三鋼鐵廠等也成立了設備(綜合)管理委員會或小組。
3 M- p/ ]7 b( `+ {) a* H$ ^ (3) 技術裝備中心 有些企業內部成立了幾大中心或多個公司,技術裝備中心(或設備工程公司)是其中之一,承擔對設備的綜合管理。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隨著各類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技術裝備中心(設備工程公司)一般都逐步發展成為相對獨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
4 s7 N D* |% z, f: z 2.基層設備管理組織形式3 H1 P* x6 n& q- N9 H* n" q
我國大多數企業在推行設備綜合管理過程中,繼承了我國群眾參加管理的優良傳統,參照日本TPM的經驗,在基層建立了生產操作工人參加的PM小組。# `; H" S" I6 n, T- o
隨著企業內部承包制的發展,在企業基層班組中出現了多種設備管理形式,其重要特點是打破了兩種傳統分工:一是生產操作工人與設備維修工人的分工;二是檢修工人內部機械、電氣的分工。有些企業成立了包機組,把與設備運行直接有關的工人組成一個整體,成為企業生產設備管理的基層組織和內部相對獨立核算的基本單位。
. N! R B x9 e A! a [* s0 h( M w J1 T( ]8 X; ]' Z* N0 ~
* F: o3 F4 ?' a/ `
設備管理組織機構的設置原則8 i* \( l2 W0 [1 b: O
. P7 I2 `8 c4 r5 D8 h
(1) 應體現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原則 建立企業設備管理機構,應根據現代化、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有利于加強企業設備系統的集中統一指揮。我國企業內部的設備管理工作,是在廠長(或經理)的領導下,一般由主管設備的副廠長(或副經理)統一指揮。企業內部各級設備管理組織,要按照設備副廠長(或副經理)統一部署開展各項活動,并協同動作,相互配合,以保證企業設備管理系統能夠正常、有序地進行工作。統一領導要與分級管理相結合。各級設備管理組織在規定職權范圍內處理有關的設備管理業務,并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這樣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各級設備管理組織的積極性,還可使設備副廠長(或副經理)集中精力研究和解決重大問題,諸如企業設備管理發展的戰略與決策,企業整體技術裝備素質的提高,國外同行業設備技術現代化與設備管理現代化的信息等。
; b% E. Y$ B5 u" r; Q C) h' X: g: z; u6 O! u5 `+ [, Q. q
(2) 應有利于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目標與設備系統的分目標,力求精干、高效、節約。
8 C! a) y: K3 G) Z) J) B) L; Q; `* U; e/ O' x$ A( {: X
(3) 既要有合理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協作,貫徹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 設備系統的機構應從各項管理職能的業務出發,在機構之間進行合理分工,劃清職責范圍,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協作與配合。由于設備管理和各項專業管理之間都有內在的聯系,因此,在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目標與設備系統分目標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它們之間的橫向協調。同時,設備管理各類機構的責、權、利要適應。責任到人就要權力到人,不能有權無責,也不能有責無權,并相應規定必要的獎懲辦法。
0 i6 `8 J% c* a& |+ {; \7 G) D4 k (4) 要貫徹設備綜合管理基本制度的要求 即設計、制造與使用相結合;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等。# b2 d" ]$ }( v6 }
! @' g9 ?7 p$ I m4 G
' P" g e) D0 o, a6 v0 V設備管理的職能. c0 o- W* U5 s9 M8 |; a! E( @ H
& Z$ p8 E- g+ R- }% F" ]7 J+ ^
( ]0 g) g, o9 x7 D M- q% s' ?/ j' B' R* Y+ ^8 V
9 I6 v3 E9 @4 R7 f在現代化的生產中,設備日趨復雜化、大型化、自動化、連續化、柔性化、智能化,使得設備成為企業資產的主要成分。如何使企業設備正常運轉,降低機械故障,減少事故停車,合理維修等,已成為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控制成本、加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課題。因此,設備動力管理部門在工業企業中,尤其是大型工業企業中是十分重要的部門之一。企業設備管理的職責如下:
6 `' h; ?* t( v( W) ]& }$ e (l) 負責企業的設備資產管理,使其保持安全、穩定、正常、高效的運轉,以保證生產的需要。
* K) b/ _# `$ B; x \: k+ w. N (2) 負責企業的動力等公用工程系統的運轉,保證生產的電力熱力、能源等的需要。
0 |$ g1 h; E2 v, c( k7 f( n6 x( h (3) 制定設備檢修和改造更新計劃,制訂本企業的設備技術及管理的制度、規程。
1 a" c2 c: L, {, N (4) 負責企業生產設備的維護、檢查、監測、分析、維修,合理控制維修費用,保持設備的可靠性,發揮技術效能,產生經濟效益。
7 ^* S+ ]- M! B { (5) 負責企業設備的技術管理。設備是技術的綜合實體,需要機械、電氣、儀表、自動控制、熱工等專業技術的管理與維修。同時還要執行國家部門制定的有關特種設備的安全、衛生、環保等監察規程、制度。
% Q$ N1 n6 `3 }: K (6) 負責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參加對設備的選型、采購、安裝、投產、維護、檢修、改造、更新的全過程管理。做出經濟技術分析評價。/ T; B# K9 ?* Z
(7) 管理設備的各類信息,包括設備的圖樣、資料、故障及檢修檔案,各類規范和制度,并根據設備的動態變化修改其內容。
9 A: g" W6 t1 g" y8 a! E* C( q" J8 q, e
$ V" ~) X3 w( `設備管理人員的職責" t: B @& P4 [9 Z0 _5 @( h* j
/ U7 v: P( ], t8 n: H
設備管理人員的職責的確立是根據設備管理系統的職能的總體范圍來制定,內容的劃分可依照以下原則。
7 r+ d6 X3 t1 E- d" z( x% ~, l8 X1.分級管理的原則5 X6 L, Z+ v4 f) X0 m' p6 c7 Y
經理(廠長)層次,部門管理層次,基層生產單元應有各自的管理范圍、內容、權限、責任。要嚴格的界定,不能混淆。
! V" X2 {9 q' |2. 以事設立崗位的原則
9 y5 z) h! w5 w. a4 t% C/ D 企業的生產經營內容各不相同,生產規模大小不等,設備種類千差萬別。因此要以同類設備的多少,各種設備在生產中的作用,維修工作量的大小等因素來確定各種崗位及人員數量,并考慮盡量精干高效。
0 w4 S6 Q/ G# A9 p3 F6 a) ?" p3.合理分工協作的原則- G# i& |, R9 g
按照專業技術和層次進行合理的分工,在制定專業技術崗位和各級管理崗位的職責的同時,還要建立協作的機制和協調的部門。% E6 l5 ^1 ~8 e0 ]2 ^; n C
4.全過程綜合管理的原則
- F8 B7 D3 \( t! n% T# N設備的一生是由設計、制造、安裝、運行、維修、改造、更新,直到報廢的全過程。設備管理部門主要負責設備的運行期的管理工作,而要管理好設備,就必須參與設備的前期與后期的工作。) z( F C! a7 D
5. 建立對設備管理人員的責任制和獎懲激勵機制) Z1 x* `: P* K V9 _3 g7 E
設備管理人員承擔著生產、安全、環保等重要責任,對設備隨時出現的故障或事故做出迅速的反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承擔著一定的工作風險,因此應給予設備技術管理者相應的報酬。
% K' F" _0 {# N i! N0 [6 A
) n* W3 a8 j" r- t8 x% {; ?, K% _, O% G, a# M0 Q) G1 P
5 _" P5 s) V: g8 L# x
! Z1 |$ U% l- c% ^% X6 Q" Y& z* I
% v9 s8 L3 x2 x/ e( V" S% K. i) ?8 b
- U) l6 S Q: f* D4 a( G @" d% a' k, K1 R2 \" P) x. p3 O! L
8 Z' g* i4 _: w# t' _. d2 H$ x2 T! n; I! e
% J2 c) S n- r
5 u7 i/ K) h) q* N
! _. U1 ?- f, J7 ]% e2 d( M# @7 q, t9 A# X2 ~8 m
# e; ]) s/ g7 T0 D! l9 L+ m! Q5 t
3 b% \0 L# u( J) R
0 s) C2 v" M4 ~6 p6 q2 ~2 Y( S- l& @3 o; b+ y: I( J- q)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