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機械神話 于 2010-7-24 21:11 編輯
( s/ k" n" L3 R+ |, O( q8 \ r' x1 B! T: t
一些參考資料,要不是58年,多少資料都寫錯了啊? f: J p1 f& @6 d, Y
" k3 b7 g; d% [ I一、
6 F0 [) ^2 V+ x9 |
& x: s& v* S# ~: ]# N0 c2 a) i1 g' I t4 k$ P
# K8 M5 K" N' {& \& G( ~9 _
二、6 S) a1 \$ Q: I5 D/ i
爐外精煉 ' d& M1 K J$ H6 }1 Q! B+ j
作 者: 高澤平 ISBN : 9787502438151 G. w4 J' J6 _( r1 {. T* F9 g4 z+ C! i
出版日期: 2005-10-01 頁 數: 0 ; W) ^( c- i# I
' p) m. e$ \# d B( _1 |
”我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就在煉鋼生產中采用高堿度合成渣在出鋼過程中脫硫冶煉軸承鋼、鋼包靜態脫氣等初步精煉技術,但沒有精煉的裝備。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有些特鋼企業(大冶、武鋼等)引進一批真空精煉設備。“. E! j W2 U& J
/ _% i* j: d! m. H2 L
三、# E9 B1 I g+ B, U7 s
- C/ g3 Q- X; \! `' J
9 d4 U. ?) \. J
$ m: W" `# j- Q; m四、
) w. _5 V4 |3 L3 |; f/ b; J大冶特鋼可提供jundui先進武器用鋼,Mao。ze。d曾兩次視察。
$ P) x. h7 t* t$ V) K$ i# T7 G2 @* \' c$ c7 a7 v- n2 K
9 M7 }' ~+ _- T( |/ U& X3 c
大冶鋼廠前身為張之洞創建的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1953年和1958年,Mao。ze。d視察大冶鋼廠。1949年,企業改名為“中原臨時人府華中鋼鐵公司”。 1953年,企業改稱為“中央人府重工業部鋼鐵工業管理局華中鋼鐵公司大冶鋼廠”。 1995年,“冶鋼集團有限公司”揭牌。大冶鋼廠一期工程(1954.6—1958.12)竣工投產。1965年實現“轉普為優”即由普通鋼廠轉為特殊鋼廠。1967年建成RH真空脫氣裝置,增設2.5噸電渣爐,開始生產特殊不銹鋼管。1975年鋼產量比1965年增長71.87%,平均每年增長5.6%。1973—1975年,連續3年鋼產量超過50萬噸,合金鋼材比達到40.37%,軸承鋼年生產能力達到5萬噸,能生產飛機大梁、大口徑薄壁不銹鋼管等產品。1975年鋼產量達到51.4萬噸,創歷史紀錄。大冶鋼廠的技術改造,不僅增加了鋼鐵產量,更主要的是特種鋼品種的增加直接支援了軍工產業的發展,為鋼廠利稅的穩步增加創造了條件。1970年建成銅錄山銅鐵礦,1971年正式投產,全年生產礦山銅8513噸,鐵精礦13萬噸。1965年至1975年先后對冶煉廠主體設備反射爐、轉爐和備料設備進行了三次革新改造。第一次改造1964年至1965年進行,通過這次改造,1966年粗銅產量達到3.05萬噸,突破設計能力。第二次改造于1972年到1973年進行,經過這次改造,粗銅年生產能力達到3.4萬噸。第三次改造于1974年到1983年進行。經過三次革新改造,大冶有色金屬公司的粗銅生產能力大大超過設計的水平。1984年達到5萬噸,實現產量翻番。從1968年起,大冶有色金屬公司有計劃地開展資源能源的綜合利用,陸續建成了利用煉銅轉爐煙氣制酸的2個硫酸系列、化肥生產系列、轉爐電收塵煙灰綜合回收系列和反射爐余熱發電系列等大型綜合利用設施。: |4 t8 P+ D% _: b9 M+ L. }
2 [, C, d: N* Y& S4 L w
五、
8 ?- \7 F& z" }6 G( Z北*戴*河*會議 1958.8.17~8.30(17)大冶鐵礦地處湖北黃石,是我國近代最早的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的一部分。1951年新中國建立不久,就派出地質專家到鐵山了解礦床情況,抽調力量成立大治資源勘探隊,進行全面勘探工作,以充分開發利用其資源。1955年中共黃石市市委專門成立了鐵山工作委員會。1956年1月礦山基建工程全面鋪開,1957年底礦區即實現通電、通水、通車。1958年6月,礦山剝離工程進展神速,完成582萬立方米,超過技術設計數字。7月1日,東露天采礦廠正式投產,與武鋼冶煉投產同步,從而成為我國現代化開采的大型礦山。
) L! ^" k7 k' y* G' R) o; | X$ ~- s6 o( X+ H
六、) ?% M( C8 w3 w; n% R: v$ G
孫德和0 k) V* X$ E3 o; Q
" I# e1 M( E! h- b2 G2 j
# R$ o0 N+ R* X1 k* r' s5 f七、( L n5 T& C* M$ \ J u. ~6 j( ^
李正邦教授的論文,北京鋼鐵研究總院的教授,親自參與過RH設備的引進。論文題目是:真空冶金新進展,發表于1998年8月的《特殊鋼》雜志上。
9 _) B* R& C6 U1 d0 ~3 c
* I W& t9 }5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