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鐘最早出現在商代,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是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智慧結晶。在上海世博會閉幕式上,世界首創的“磁懸浮編鐘”卻為人們聞所未聞,是首次亮相。 《多元・融合》是上海世博會閉幕式文藝演出的第二個節目。音樂響起,多媒體屏幕上浮現出荷塘、墨竹等一幕幕中國意境的畫面。24位身著白衣的女樂手“翩然”升空,青年舞蹈家黃豆豆登臺表演,舞姿灑脫、飄逸。 世界首創的磁懸浮大型編鐘此時“神奇”地出現在舞臺中央。在全場觀眾屏住呼吸的緊張注視之中,古老的編鐘緩緩地飄離地面。這10個巨大的編鐘具有標準正鼓音和側鼓音,每個都重達40余公斤。 兩位身穿銀色鎧甲的“未來人”穿越時空,降臨舞臺,將編鐘一一奏響,傳出陣陣美妙的旋律。
* X" `; H; [) y8 w* ~0 T
eda47f3c785825a1a2a06e14fed34daf.jpg (105.94 KB, 下載次數: 1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11-5 15:09 上傳
& H1 y6 `% @! G7 o
磁懸浮編鐘的工作原理是:每一個編鐘的上面都有一個稀土元素制作的釹鐵硼強磁,其上有特制線圈,線圈中裝有傳感器,高精度的傳感器每秒鐘上千次地高速自動檢測青銅編鐘的懸浮位置,并通過控制電流作出及時的調整,使得編鐘一直保持懸浮的狀態。
# y# k' s( B% a7 s; i 研制這套磁懸浮編鐘需要克服三個難點。首先,編鐘每個約40至50公斤,如何才能將其懸浮?其次,現場電磁環境非常復雜,如何克服各種干擾信號,保證其懸浮?再次,在演員用力敲擊編鐘演奏音樂時,編鐘還須保持穩定狀態,尤為困難。如果讓現代科技磁懸浮與古典編鐘結合為觀眾表演,那將是一次古代文明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融合。隨著電磁屏蔽、最優接地、光電隔離等一系列措施的應用,不穩定的困擾終被解除。! t* A* f# U2 W/ v
' f3 i; ], k, ?7 V4 \6 T
& R0 R: E1 E0 F& `$ m# ?/ V" k; T; E$ K+ U, {# o4 N* f0 ]: \
! E; c. c0 p! d7 s; }8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