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面刮削與研磨在機械制造與修理中廣泛存在,有些是機加無法代替的。刮研用刮刀(常用軸承鋼鍛造、淬火)有粗、精之分,粗刮刀寬厚約20×4mm,精刮刀小些。長度因人而異以刀柄頂在下腹部右側,彎腰后兩臂稍彎雙手一前一后握于刀刃后六七十毫米,能發力自如為宜。鍛好的刮刀先在砂輪機將兩面磨平行,端面與刀身和兩平面磨成90°,再用油石磨。用油石(加機油)把兩平面和側面磨光后,將刮刀立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磨端面,注意左手不動保持刮刀垂直,右手貼近油石,前后10mm范圍內來回磨。刮削時手按刮刀,髖部前送,前送將結束時提刀一氣呵成,被刮過的地方留下一個漂亮的亮點。
$ j |+ X7 ^4 M% h9 }) e; I, h x2 _
所謂“刮研”,是刮削和研磨兩個工序的結合。即平面刮削——研磨顯示,再平面刮削——再研磨顯示,如此往復,交替循環,不斷運作。使鑄鐵平板的表面粗糙度值和形位誤差逐步降低;接觸精度、幾何精度在運作中逐步提高,直到達到規定要求為止。
' Y( W5 ~4 y, E% o1 _$ ]4 L& }3 Y1 z& W# N# |1 N0 K* E
平板的刮研工藝需要紅色鐵粉與柴油或煤油混合攪拌,然后將其色漿滴到平板表面用棉紗搽勻,研具與鑄鐵平板經過研磨以后,凸起部分的鑄鐵平板表面顯示的全是黑點,黑點分亮點、濃黑點、淡黑點。這些黑點在刮研中是一個變量。經過連續的交替循環不斷地運作不斷地刮研,黑點由稀少變稠密,由不均勻分布變為均勻分布。黑點的演變過程,也是表面光潔度、表面接觸精度、表面幾何精度逐步提高的過程。
2 i: c" v; b ]' r: @8 q* e3 F
3 r8 j+ F2 [! u) \3 R' G) x C4 m對研磨顯示出來的黑點要區分對待。對于濃黑點刮削的刀跡大小應同按粗、細、精3個階段規定大小刮削,其刀跡方向應同方向排列,逐步刮削到黑點全數刮完。經研磨顯示后,第二遍以交錯方向刮削也將黑點全數刮完。必須指出,每輪刮削,刀跡必須交錯,否則將影響表面光潔度。在刮削中對黑點按亮、濃、淡在用力上應有輕重之分,對亮點、大濃黑點用力要大,對大多數的濃黑點用力要適中,對淡黑點,則保留不刮,待下輪顯示后變黑時再刮,必須強調指出,對于分布在鑄鐵平板平面邊緣、角落的亮點。因隱布稀少,極易為人眼所忽略,極易漏刮。因為漏刮點在研磨時往往頂起研磨平板,妨礙黑點的正常顯示,會形成黑點越刮越少的現象。5 t: x% |8 F7 p+ D' {; M* Y
) X+ O; g# E# z& n) d+ B& p在刮研全過程中,一般都要經歷粗刮、細刮、精刮3個階段。粗刮階段:粗刮的首要任務應先解決形位誤差問題。刀跡方向是同方向順次排列,每輪變換一次。經過反復循環不斷刮研,黑點由稀少變稠密,由不均勻分布至均勻分布,細刮階段:細刮在粗刮基礎上進行。細刮的任務主要解決表面質量問題,同時還要兼顧到形位誤差。精刮階段:精刮是在細刮基礎上進行的,精刮的任務是進行提高刮研表面質量,兼顧、核定形位誤差。精刮要磨好平面刮刀,要鋒利,落刀要穩要輕,特別要避免刀角劃傷表面,當黑點增加到每任意方20~25點時,即精刮結束,其鑄鐵平板平面度應為0.01mm/500mm2以下,表面粗糙度為Ra0.8~Ra1.6。5 V! ]6 ^2 n. g* t6 v( L# w3 J6 w
3 U$ X& `, x8 @3 ?) G-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