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表達的不是很明白,固態(tài)干冰和氮氣在受熱時可以瞬時氣化,我不認同炸藥之說(是否只有爆炸能夠產(chǎn)生足夠的熱量? )~~~ 6 g* B) M* ^% p% g4 \, [% A
以下摘自網(wǎng)絡(luò):
# z5 e/ D: z! y0 B( B! Y安全氣囊主要由傳感器、微處理器、氣體發(fā)生器和氣囊等部件組成。傳感器和微處理器用以判斷撞車程度,傳遞及發(fā)送信號;氣體發(fā)生器根據(jù)信號指示產(chǎn)生點火動作,點燃固態(tài)燃料并產(chǎn)生氣體向氣囊充氣,使氣囊迅速膨脹,氣囊容量約在(50-90)L。同時氣囊設(shè)有安全閥,當充氣過量或囊內(nèi)壓力超過一定值時會自動泄放部分氣體,避免將乘客擠壓受傷。安全氣囊所用的氣體多是氮氣或一氧化碳。
補充一下:安全氣囊所用的氣體是疊氮化物爆炸產(chǎn)生的氣體,不含一氧化碳的,主要是N2。 另,傳感器測出加速度,加速度大到一定值時,微處理器發(fā)出點火信號,點燃疊氮化物,使之爆炸產(chǎn)生氣體充入氣囊。
8 a: ^7 }3 l- Y; m5 @l另外一種說法
2 w" I. V: e- h* K- H( e汽車安全氣囊系統(tǒng)的包括傳感器總成、充氣、折疊氣囊、點火器、固態(tài)氮、警告燈等。當汽車受到前方一定角度內(nèi)的高速碰撞時,裝在車前端的碰撞傳感器和裝汽車中部的安全傳感器,就可以檢測到車突然減速,并將這一信號在0.01秒之內(nèi)速度傳遞給安全氣囊系統(tǒng)的控制電腦。電腦在經(jīng)過分析確認之后,立即引爆氣囊包內(nèi)的電熱點火器(即電雷管),使其發(fā)生爆炸,這一過程一般只需0.05秒左右。點火器引爆之后,固態(tài)氮粒迅速氣化,大量氮氣化,大量氮氣立即吹漲氣囊,并在強大的沖擊力之下,氣囊沖開方向盤上的蓋而安全展開 : ^0 T5 I9 [1 I: ?; t
我更認同這種說法:
6 B" W+ O% O! z' A; E新的安全氣囊充氣劑即將面世
% c6 _$ y6 d$ X, H9 c) y6 t
6 n: R' p' v% h3 i- d- Z 火藥爆炸時,燃燒溫度高達攝氏1232度,并具有高毒性,對人類有著巨大的殺傷力。可是在如今路上行駛著的數(shù)百萬輛汽車上,就在前排乘員面前不遠的地方放著數(shù)百克這樣的火藥———氣囊充氣劑疊氮化鈉。 ! f1 M1 P1 x0 U, {
專家說,被用來作為使汽車安全氣囊展開的充氣劑的疊氮化鈉(氣囊有時在不需要時也會展開,此時問題不在它)是氣囊系統(tǒng)的極穩(wěn)定、可控制和可靠的部件之一。供應(yīng)商說,關(guān)于疊氮化鈉的潔凈性和安全性問題存有爭論,但市場上有人認為疊氮化鈉是危險的觀點未免是誤解了,因為一桶汽油要遠比它危險得多。 ) \3 ?6 \ P; v# Q( A
通用公司首先使用疊氮化鈉是一種氮和鈉的化合物,1970年被通用汽車公司首先采用。當時通用公司的工程師們正在尋找一種氣囊充氣劑,它既要可以安裝在轉(zhuǎn)向盤的鞍內(nèi),而且在劇烈爆炸時不會傷害乘員,也不會產(chǎn)生有毒氣體。 ( @8 b9 I) k, ~1 O! v
疊氮化鈉看起來是一種很自然的選擇物,因為它起爆時相對較和緩,爆炸后僅生成無毒的氮氣及其無煙粉末,這些都使其成為安全氣囊充氣劑的首選材料,但是它的原料并不是沒有危險的,搬運它就有危險。在供應(yīng)商的工廠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爆炸和大火。由于揮發(fā),充氣劑制造過程中粉塵嚴重,必須設(shè)法加以控制。而且,在廢棄的車輛中,有毒的疊氮化鈉的處理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 I' Z/ ~: i* z 由于疊氮化鈉具有毒性的緣故,汽車制造廠開始放棄使用它了,目前的替代品是焰火裝置,這種裝置的燃燒材料是硝化纖維或使用像氬氣一類溫和氣體的混合充氣劑。這種氣體被高壓貯藏(達到2.07×104千帕),在充氣時,使用少量焰火燃料使其過熱,以實現(xiàn)快速膨脹。 2 H6 s5 a* b& c5 a+ u* l4 b; e
每種方法都有缺陷,一些非疊氮化物的充氣劑過期即變質(zhì),并釋放出有害氣體,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而混合充氣劑用量大,并且由于要能頂住強大的壓力和保持10年或更長的時間,氣瓶的強度要求高,因而費用高昂。
. Z$ }0 g+ H! E# C8 ?# B6 l 雖然如此,自1994年汽車制造商首先開始選擇非疊氮化物以來,疊氮化鈉已漸漸失去市場。根據(jù)1997年杜邦公司的估計,到2000年新的安全氣囊充氣劑——— 非疊氮化物充氣劑將達到裝車氣囊的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