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凳”,英語翻譯為butterfly stool,兩片彎曲定型的纖維板,通過一個軸心,反向而對稱地連接在一起,連接處在座位下用螺絲和銅棒固定。這種造型很像是一只蝴蝶的正在扇動的一對翅膀,這張凳子因而就取名叫蝴蝶凳了。1957年蝴蝶凳在米蘭設計三年大賽上獲得著名的“金羅盤”獎(compaso d’Oro),是日本工業產品設計最早在國際設計界嶄露頭角。這個凳子的造型,敏感的人可以感覺到來自日本傳統建筑的構造,從早期“神道教”的拱門上就可以看出它的淵源,把傳統和現代化的技術結合得如此精妙,實在令人嘆服。
7 Z: N8 U) U5 t2 n% p, E) s1 J* D0 U6 J$ `: G8 p% w& Q/ B
. w: S: z! o' m6 q8 s
: Y8 ]9 i: z$ p% \. ~& K如果真的有美,希望那是渾然天成的,就像柳宗理的設計。“True beauty is not made, it is born naturally.”說這話的人,正是柳宗理。看似平淡的話,卻讓人深思。正是抱著這樣的美學,柳宗理的作品才有著獨特的恬淡、優雅,天衣無縫。
3 L) A7 L* m* q" e c, ] 作為日本工業設計一代宗師,柳宗理對現代設計有獨特的見解。他認為“美是有用的”設計不需要純粹為美感,功能絕對排在首位。他設計的用具帶著含蓄的美,它們不著痕跡地融入你的生活,你越是使用,越發覺它們悠長的意味。“設計的本質是創造”、“傳統本身即來自創造”,在他看來好的設計脫離傳統是不可想象的,他的設計都帶著本民族的美學,不斷從民族的根源文化吸收養分。“真正的設計要面對現實,迎接時尚、潮流的挑戰”,他從民間工藝中汲取美的源泉,反思“現代化”的真正意義,將西方的現代主義與東方的淡然含蓄完美地融為一體。
# u1 G% ^( U0 d* |* W 對他而言,那些高價買入卻從來不舍得使用的作品,稱不上好的設計。真正好的設計,因為生活需要才有了生命力,每次使用會散發出簡單起居的人情味道,樸實無華,卻長長久久。因此他堅持以“手”來設計,“是手要使用的東西,所有當然要用手來設計!”不畫設計圖,直接用手工開始制作。雖然一個實物大小的石膏模型,要花費長達一年到兩年的時間,真正從“用”的角度出發,慢慢修正、拿捏。作品的每一絲線條都考慮到使用者,簡單的設計,深藏著設計師的感情。, P0 M, r4 E) W' n0 D% k2 ]; X7 a
在07年時“柳宗理——生活中的設計展”在東京現代藝術館二樓第四號展館開幕,展出了這位大師多少年來設計的各種產品,從蝴蝶凳,到白瓷茶壺,到最早在日本第一屆工業設計展覽上展出的電唱機(1952年),家具、縫紉機、汽車、和建筑物(例如行人過街天橋)等。
4 [0 L1 [) [, b; [! ?$ Q+ O( n g$ l9 m+ `9 x
. ^0 S$ T$ h; B9 c
5 D: V( Z% G1 c& d! V1 b3 e2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