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方案上的分歧往往是理念上的不同所導致的。關于電動口罩的電池我還有如下的看法:! i5 m/ R K; x5 L
1/空氣流動的能量與空氣流動的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要想減少空氣流動的能量就必須把空氣流動的速度降下來。密實的過濾材料可以簡單的看作允許空氣通過的通道非常狹窄,因此只要密實的過濾材料的面積足夠大,一定體積的空氣在一定的時間里通過密實的過濾材料的速度就會足夠低,驅使這些空氣通過所消耗的能量就會足夠小。由此可見,只要密實的過濾材料的面積足夠大,人靠自主呼吸的能力也可以順利的過濾掉PM2.5的微粒。( o, _$ t$ @/ z, H
2/為什么要加一套電動風扇?有兩個目的,其一是使密實的過濾材料的面積減少一些,其二是保證口罩里的氣流的單向性,以使人只能吸到過濾后的新鮮空氣。如果把電動機的功率和電池供電的能力簡化為電池的重量,那么研制過程實際上就是尋找在密實的過濾材料的面積與電池重量之間的“可以接受”的平衡點。熊彼特的創新理論里沒有“最優”“最佳”的概念,只有“可以接受的“足夠好”的要求,其實是各種沖突的因素妥協和平衡的結果。所以根本不用顧忌電池有多大。
, ~; a r- x z$ Q. v9 k 3/在考慮電動口罩的同時,我也考慮了一種無動力的口罩:過濾腔—輸氣管----單向閥---口罩:在輸氣管與口罩之間加一個非常簡單的空氣單向閥(用一個非常輕的小球做閥芯),人在吸氣的時候靠人的吸力打開,呼氣的時候靠小球的自重關閉。但是我覺得這個方案只適合比較強健的人,而且密實的過濾材料的面積會比較大。這個方案實際上是在密實的過濾材料的面積與人自主呼吸的能力之間尋找一種平衡點。這種口罩和現有的工業防塵口罩類似,只是密實的過濾材料的面積大一些,而且過濾材料的位置也不同,應該不會出現現在的工業防塵口罩過于憋悶的狀況。" ~( ^2 L/ I1 C
! A2 I' }+ V4 z& e
今天(2013-03-12)看《新京報》在D07版上有篇文章觸目驚心:《公眾對肺癌認識遠遠不足----全國百余肺癌專家研討肺癌解決之道》。其中“在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列男性腫瘤首位,女性腫瘤第二位和第一位。近年來肺癌發病呈年輕化趨勢,四五十歲的肺癌患者越來越多……”$ C e# S# c0 t& [
這篇文章傳達了三個信息:
# ?# a; e% A( H 肺癌的發病率已經到了需要集合全國的力量探究的程度了;
5 k2 w- \% p# v9 D/ ^9 `# C 因為“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不過你是風光無限的小白領還是行色匆匆的勞動者,誰也躲不過空氣污染的陰影;: D J \1 t z9 G1 @& T
不論從市場的角度來講還是從功德的角度來講,空氣防護用具的需求量都將是巨大的。治未病要比治病更重要。& W9 B* Q* c! [( s& d; s" P: w9 [
要想創業的人為什么不到這個領域來?這才真是以小博大的行業呀!4 x1 }+ U+ }2 Z1 f7 l0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