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兩酒 于 2013-7-15 22:58 編輯 ( P- J0 Q( J. J% J( A) I9 f+ X& X
) ?. c7 J( ^' h
其實機加工還是挺復雜的,尤其接近800的加工面,一刀走過去,“推拔”度是肯定有的,(就是因刀具磨損造成的錐面)那是老T操心的事了,我就不管了。6 p6 M; R' ]& M) R3 @7 B7 w+ i
下面我就精心設計那個“大過癮”了。8 Q* T9 ^" _1 b/ l
首先嗎,要對大環進行應力校核了,軸我根本就不考慮,要壞,也是環先壞,用環的許用應力扣掉環件殘留的應力,工作載荷產生的應力。大概就知道熱裝造成的應力值的范圍。這個估算很快的,許用應力的范圍出來了。. E# | X8 s9 E4 n O' W
用許用應力的范圍倒推過盈量,我操,過盈巨大無比,跟自己想像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按照這個過盈量,加熱到800度,都TM裝不進去!(不說800度膨脹量不夠軸大,因為熱轉也要有最小裝配間隙的)4 b' S% Y- X# B. E0 T
800度,都TM回火了,那大環還能用嗎?
2 I- O# Q% y3 J或者是老外玩的是冷裝+熱裝,來個冰火兩重天?' g( X6 M. B3 e: N9 Q, u; p
后來回過神來,罵自己是蠢豬,許用應力值是一回事,傳遞要求扭矩,裝配表面所需應力值是TM另一回事!還有個彈性極限問題!
- ^, s# R/ U6 ~5 {) Y/ t! A% v" w8 q好吧,再來估算,傳遞要求扭矩,加上安全系數,反推裝配表面所需的應力值。0 c# d! T) F0 U+ R0 G8 w8 f
然后,不考慮殘留應力和工作載荷的應力,就用裝配表面所需的應力值再反推熱裝過盈量,我操,出奇的小? t5 t a/ o( X) B" J) R: H
不是大就小,本人頭有點大。4 L# `6 m9 k+ Q
) s& y. u0 E9 Y& k$ H9 q2 i0 G
當時頭有點暈,就出去走走,心里想,媽了個逼的,這老大,能從德國偷資料回來嗎?偷回來就省事了。
! O* w& o- \2 H' T) o+ x0 g7 B8 \& A4 C
看看手上幾個數:8 O# P5 [9 H# `. G
環件許用應力,環件殘留的應力,工作載荷的應力,傳遞要求扭矩所需表面應力值,大過盈產生的應力值,小過盈產生的應力值。: [% U% i0 {) r0 C
忙了一整天,就搞了幾個數,沒啥進展。本loser 心中充滿沮喪。7 s {) v7 G* \; r
, A0 w: \- ?& V" x本loser心高氣傲,給敲了一棒子,也冷靜下來分析一下。1 \3 @+ K- p1 X7 I
環件許用應力是廠家提供的,數值也最大,數字應該可靠。% P7 O# B# X% ]" I& x6 h
殘余應力,數值不小,即使相對于許用應力也不是小值,是最大的危險源。
' _8 U+ H/ M- T) J7 M4 k$ s工作載荷的應力,不大,但是這個貨呢,有個局部載荷集中問題,最高值也不小,但和前兩者比,也是毛毛雨了。6 Y4 t0 w* N: G5 ?
傳遞要求扭矩所需表面應力值,這個不大,但是,它是多變的,其他幾個值要么比較確定,要么能測量,這個值,不好把握,想了半天,按瞬時沖擊來算吧,還TM去電氣要電機的電流速度圖去。
( @ I9 @' U/ A3 {2 y# K大過盈產生的應力值,小過盈產生的應力值。也就給了個范圍,意義不大。
' G2 A2 [; i# b3 k. ]9 x5 L8 t應力怎么整合呢?本來想,加到一起得了,因為其他值相對于殘余應力值不大,想了想,本loser嗎,還是要顯示出壓倒性的實力來,省的有人有P話!; b7 f1 O+ R3 h
實際應用的時候,德國的滾碾子,有崩斷的,有大塊掉肉的,崩斷按第一強度理論校核,崩斷就按第三強度理論校核吧,對不對不管,先唬住人再說。
, w9 D3 l0 D+ n冷靜下來,又TM把《理論力學》書翻開,算工作載荷的應力時候,TM的,又去電氣要最大輸出扭矩,最大瞬時角加速度,再算了一遍。
# S/ T7 e. E) H# A3 L& I. O& r# r8 P1 H: ~8 H+ Z. }; L
算完了之后,本loser對過盈量的范圍有個譜了,確實不小,但也沒有到極端變態的地步,算是常態的邊緣吧。
; v* C" j7 _' k- p e1 v不過呢,本loser對計算結果一般是只當參考,具體取值,本loser是要根據經驗調整的,這也是本loser牛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