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文檔可能有點重復,沒有整理一下。
0 w. R" s! p4 n+ {9 Z最先說人力飛機。可別小看人力飛機,人力飛機產生得比較晚,但說到 底,它解決的是單靠人是否能夠上天飛行的問題。人力飛機的產生,可以說 是對“撲翼飛機”失敗這一缺憾的一種補償。人力飛機是伴隨著飛機出現而 出現的,它一般采用固定的機翼,不過,提供力量的常常是腳而不是手,原 因很簡單:腳比手力氣大。
& D* X* {( i9 R! l( B" p* V( x% D 1936 年,德國人海斯勒•維林吉制造了第一架腳踏飛機,但只飛行了 40 秒鐘。1961 年,英國三名大學生制造了一架“升攀號”人力飛機,它的主體 是一輛自行車,該機飛行了約 50 米長的距離。1962 年、1972 年,英國人溫 彭尼、波特分別駕駛自動的腳踏飛機,各飛了 3993、1071.5 米。1977 年、( q) @. D S# E4 |4 k
1979 年,美國滑翔機運動員麥克里迪制造了“蟬翼禿鷹”號、“蟬翼信天翁 號”人力飛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后者飛越了英吉利海峽。此后,美 國的人力固定翼飛機“仿蝙蝠”,在三分鐘內沿三角形航線飛行了 1500 米,這標志著實用人力固定翼飛行的真正產生已經為時不遠了' g5 I" q. x5 @" i' |
8 x: F+ q1 F6 N' D9 f4 s2 Q1979年——“蟬翼信天翁”號人力飛機飛越英吉利海峽
9 M8 f" h% _! k1 u1 r/ V1 k* X 1979年6月12日,美國工程師、滑翔機飛行員保羅•麥克里迪研制的“蟬翼信天翁”號人力飛機由自行車運動員布萊恩•艾倫操縱成功飛越英吉利海峽。8 h! t4 d- d* Y+ h2 M3 N
人力飛行
; U" G Q, N' V( R& p5 u" ~ 1936年德國海斯勒•維林吉制造第一架腳踏傳動人力飛機,飛行持續(xù)時間40秒鐘。' L) c* w# j* M# q! U! D7 Q2 o
1959年,英國皇家學會設立“克雷默”人力飛行獎,懸賞人力飛機在相距800米標桿之間完成8字形繞彎飛行。+ u r# o* d: ^
1961年英國人以自行車為主體制造“升攀號”人力飛機,飛行距離約50米。 f4 o/ V* ^4 _2 G O* U
1961年,英國桑普頓大學學生以自行車為主體制造“升攀號”人力飛機,翼展長24.4米,重58千克,紀錄為飛行距離45.7米,高度1.52米。2 x& n ~" Q( T7 E3 r4 y+ c
1972年,英國空軍波特小組制造“木星”號人力飛機,直線飛行距離紀錄1070米,持續(xù)時間1分47秒。
- O$ c- R. I* G u1 i! a) Z 1977年日本大學生人力飛機將距離記紀錄提高到2094米。
& |* t( { D* q7 O @" J' N 至此,人力飛機飛行高度在2~3米范圍,而翼展大,繞標桿飛8字航線則機翼觸地,仍無人奪標。
0 Z+ G1 J5 e+ _ 1977年8月,美國滑翔機飛行員保羅•麥克里迪相仿鷹和禿鷲滯空行為制造“蟬翼禿鷹”號人力飛機。
& e/ r; \" I( s6 J$ u 飛機為固定上單翼,重量32千克,翼展30米,機翼蒙皮為一層薄塑料膜。無尾翼,飛機轉彎和俯仰都靠前部鴨式小翼操縱,駕駛員半仰臥姿態(tài)操縱,后置螺旋槳推進,以腳蹬鏈條方式傳動。* h7 P M: J6 [: P9 C" [
駕駛員為自行車運動員布萊恩•艾倫,體重62公斤,耐力測試可持續(xù)7分鐘提供0.33千瓦動力。
) I$ @* n8 }% w* p8 r6 z 1977年8月23日早晨,布萊恩•艾倫操縱“蟬翼禿鷹”號人力飛機實現8字飛行。飛行時間7分28秒,高度超過3米,平均速度18千米/小時。因連續(xù)18年無人實現規(guī)定飛行,克雷默獎獎金累加達5萬英鎊,為艾倫和麥克里迪共同贏得。4 y' Y9 i2 P; E, `; o
隨后麥克里迪為飛越英吉利海峽研制“蟬翼信天翁”號人力飛機。" p9 e( g8 M8 f* o" p
飛機固定上單翼無尾結構,鴨式前翼,0.01毫米厚度超薄聚酯薄膜蒙皮,推進式塑料螺旋槳。機重25千克。翼展~30米,機身長~4米。動力裝置為一套腳踏機構,塑料鏈條傳動。骨架結構座艙安裝自行車座墊,艙底縱置兩小塑料輪為自行車式起落架。座艙外裹一層塑料薄膜整流罩。
: U3 c( {$ c3 j: j- j# x 1979年6月13日,艾倫操縱“蟬翼信天翁”號人力飛機從英國起飛,沿英吉利海峽最窄處的35千米航線飛向法國。計劃飛行時間不超過2小時。中途遭遇逆風,并座艙悶熱及運動脫水,飛行~2.5小時后距法國海岸12千米,艾倫一側腿部痙攣,飛行高度下降至幾十厘米,幾乎放棄努力而墜海。幸風停,可見海岸,終于堅持飛行,在法國海岸沙灘降落,創(chuàng)造人力飛機飛越英吉利海峽的紀錄。全程飛行距離35.82千米,持續(xù)飛行時間2小時49分,平均飛行高度2~2.5米,平均飛行速度12.7千米/小時。
4 R% v' }, j1 ` 后,美國“仿蝙蝠”固定翼人力飛機完成3分鐘沿三角航線飛行1500米,固定翼人力飛行已經接近實用化。
$ F3 ?) Z {( O6 O5 [% @9 P.
. z9 ]# X7 W7 a, I7 l“空中自行車”——人力飛機
6 _/ ]5 u# N/ [4 l在近代人力飛機的發(fā)展過程中,英國的克萊默獎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 H; k: Y* z! l0 w1 C) a1960 年1 月,英國皇家航空學會宣布,微電池公司主席兼經理、工業(yè)家克萊默提供了一筆5000 英鎊的獎金,授予能實現8 字飛行的人力飛機。條件規(guī)定人力飛行必須完全依靠人力從地面起飛,繞相距800 米的兩根立柱飛出一條8 字形航線,飛行高度要超過3 米。. o3 W+ Y3 ]' H% r" ~
1967 年,僅英國就制造了十幾架人力飛機,但沒有一架能完成8 字航線的飛行。克萊默在失望之際決定將獎金由5000 英鎊提高到10000 英鎊,并宣布此項獎金不再局限于本國。而是面向全世界。1973 年,世界上的人力飛機超過30 架,但仍沒有人能夠完成此項飛行。于是克萊默又將獎金提高到50000英鎊。這樣克萊默獎一舉超過諾貝爾獎,成為航空史上金額最大的一筆獎金。6 Q% Y- [, M& |
面對克萊默獎的巨額誘惑和飛行難題的挑戰(zhàn),英、日、法、美等國積極進行研制工作,展開激烈競爭。1961 年11 月,由英國騷桑普敦大學的學生們制造的第一架由人力從地面自行起飛的人力飛機試飛成功。這架人力飛機具有自行車式驅動的推進螺旋槳,翼展24.4 米,重58 公斤,最遠飛行了600 米的距離,離地約1.5 米。" |! P& A0 \ p K' b
此后不久,英國霍克•西德利宇航公司的職工制造一架更精致的人力飛機——“海鴨號”,并在1962 年創(chuàng)造了直線飛行908 米的紀錄。這個紀錄一直保持了10 年,直到1972 年,才被英國空軍研制小組的“木星”號人力飛機所打破。7 Q4 a& s a$ o7 R1 K6 U
“木星”號人力飛機長9 米,翼展24.38 米,重66 公斤。1972 年6 月,它創(chuàng)造了人力飛機直線飛行距離1070 米的新紀錄,留空時間為1 分47 秒。它的特點是把螺旋槳由機尾移至機身中部的槳架上,從而簡化了傳動機構,提高了螺旋槳的效率。% u) b, o& r! j. C; u" r
日本從60 年代開始研究人力飛機,日本的大學生用3 年時間制造了“紅雀”號人力飛機。后來又在“木星”號的啟發(fā)下,研制成功“白鶴”號人力飛機。“白鶴”號飛行距離多次超過500 米,并完成了180°轉彎。1976 年11 月,還創(chuàng)造了2093 米的飛行成績,成為克萊默獎的有力爭奪者。: [$ H4 D& N% }8 v+ y
1976 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航空工程師麥克里迪制造了一架奇特的人力飛機——“飄忽禿鷹”號。麥克里迪曾經是一名優(yōu)秀的滑翔運動員,還是傘翼滑翔的愛好者,他在設計中打破了最流行的人力飛機的設計方案,而應用了傘翼滑翔的原理。“飄忽禿鷹”號翼展長30 米,重32 公斤,翼表面蒙著一塊極薄的薄膜,大機翼下方有一個駕駛座,座前擋了一塊流線型擋板。駕駛座下方是一對腳蹬,它用傳動鏈條帶動飛機后方的雙葉螺旋槳。機身前方伸出一根細長的鋁管,管的前端安裝了一只鴨式前翼,用來操縱飛機的飛行。飛行員是24 歲的運動員布魯安•艾倫,他在短時間內可蹬出1.2 馬力。
; O. r. {$ R! @8 Y# t1977 年8 月23 日,“飄忽禿鷹”號人力飛機飛行了7 分28 秒,航程2173米,不僅作了直線飛行,而且順利完成了8 字航線的飛行,從起飛到著陸,飛越指定標志線時,離地距離超過了3 米。麥克里迪因此獲得了舉世矚目的克萊默獎。% U5 P; Z. Y* ]' R) o2 u3 V
在8 字航線被征服之后,1978 年,英國皇家航空學會宣布了新的克萊默獎,即以10 萬英鎊獎給第一架飛越英吉利海峽的人力飛機。消息傳出后,人們議論紛紛,飛越英吉利海峽是人力飛機所能完成的嗎?人力飛機的研究者們無不苦心鉆研、躍躍欲試,展開激烈的角逐。: K/ i/ }! I8 K6 Q e6 \) m
1979 年6 月12 日,在英國南部小鎮(zhèn)福克斯通的碼頭上停放著一架古怪的飛機,這就是麥克里迪設計的又一架人力飛機“飄忽信天翁”號。它有一對細長的機翼,沒有尾翼。翼展長30 米左右。機翼正下方的座艙中安裝了兩只小小的塑料輪子。飛機不帶發(fā)動機,只有一套用塑料鏈條傳動的腳踏機構帶動機翼后面的塑料螺旋槳。飛行時,飛行員的腳踏動力使螺旋槳旋轉,產生升力。
) M8 w- f- }# s% `+ y; b飛行員艾倫整裝待發(fā)了。他的目的地是海峽對岸的法國加來地區(qū)。這是歷史上首次乘坐人力飛機飛越海峽的嘗試。5 點51 分,飛機順利起飛。原計劃“飄忽信天翁”號可以在2 小時之內飛完全程,但是1 小時15 分鐘之后,海上波濤洶涌,引起海峽上空空氣的擾動,這給飛行帶來很大困難,艾倫頂風前進,速度減慢下來。由于悶熱和脫水,艾倫的腿部發(fā)生了痙攣,他已經精疲力竭了,但仍然堅持著。
! V( I: w) z$ i+ Z _: r9 E8 點40 分,“飄忽信天翁”號終于順利抵達了法國的格里內角海灘。此次飛行歷時2 小時49 分,航程37 公里,不愧為當代航空史上的又一奇跡、人力飛機發(fā)展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設計師麥克里迪因經再次摘取了克萊默獎。
( l' W9 K) X+ m& A, N) X" ~5 \' ], h此后,麥克里迪和助手們把“飄忽信天翁”號修復一新,送往當時尚未閉幕的巴黎航空博覽會上公開展出。以后,實業(yè)家亨利•克萊默再次向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捐贈10 萬英鎊。作為人力飛機的速度競賽的獎金。這個速度競賽被稱為克萊默世界速度競賽。競賽要求人力飛機在3 分鐘內沿三角形航線飛行1500 米。獎金中2 萬英鎊獎給第一個完成這種飛行的人,以后每打破一次速度紀錄獎給5000 英鎊,直到10 萬鎊發(fā)完為止。
; k% K! j+ N: p& Z M% Y/ W+ E1983 年9 月25 日和27 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薩夫特機場上,一架名為“仿蝙蝠 ”的人力飛機以每小時41 公里的平均速度兩次飛完了一個1600米長的銳角三角形的航線,平均每次飛行時間為2 分38 秒。 d F) K" J( H: P' Q9 o; {9 i
“仿蝙蝠”人力飛機是在麥克里迪指導下,用石墨、Kevlar、聚苯乙烯和聚酯樹脂制造的,重36.3 公斤,翼展長14.6 米。它帶有電儲能系統(tǒng),在飛行前10 分鐘,飛行員踏動腳蹬帶動發(fā)電機給電池充電。電池是與帶動變矩推進式螺旋槳的發(fā)動機接通的,這樣電動機可幫助飛行員驅動螺旋槳。這次飛行由麥克里迪的兒子完成,使麥克里迪再度獲得了克萊默速度競賽獎
4 |7 T N7 O" L5 [* m7 ]- c( G) u0 C$ r0 `0 `1 x2 c" T7 C
- |# j5 \6 ]9 ^0 X克雷默獎是英國工業(yè)家克雷默于1949年設立的、頒給第一個飛畢某特定航程的人力飛行員。麥克里迪是美國加州一位工程師。他利用現代技術制造了一架飛機,長9米,翼展29米,約重32千克,被命名為“薄紗信天翁”號。這架飛機有一雙巨翼,可在約16千米的極低時速產生最大升力。機身主要用鋼琴絲系鋁管制成?其他材料有輕木、波紋紙板、泡沫塑料和塑料片,紙板制成機翼的前緣?塑料片用來覆蓋駕駛艙和飛機表面。這架人力飛機由一條連接到駕駛艙后面大螺旋槳的自行車鏈傳動,航向靠扯動一個扭轉機翼的操縱桿來控制。它取直線飛行約需1/3匹馬力,這樣的動力,人力只能維持數分鐘。操縱這架飛機的是24歲的自行車兼滑翔愛好者艾倫。1977年8月23日,“薄紗信天翁”號在加州沙夫特的克恩縣機場跑道上加速滑行了9米,機頭升起,飛機開始飛行,飛越3米高的障礙物,用7分22秒的時間飛畢2000米航程。艾倫贏得了50000英鎊的獎金。 I8P&y ?;G f W H¬W i;l: |& G8 I6 t- V: M9 g
0 }1 J& B9 U2 |7 o# b2 e- n 1979年6月12日美國自行車運動員艾倫踏動“薄紗信天翁”飛行器,歷時3小時以平均距海面不到1米的高度飛越英吉利海峽,贏得為首次用人力推進飛行器橫越英吉利海峽而設的10萬鎊獎金。這架大部分透明的飛行器用最新的合成材料制造。它的機翼和駕駛艙是用塑料制造的再用碳纖維加固,同時涂上一層聚脂膜。飛行器的方向操縱系統(tǒng)經過特殊改進,由主翼前的一只小翼控制,還有可以調節(jié)的翼片 p5 l, |: [; ?, W% `
: S& y2 w6 d( L4 R3 Q% b" ^“空中自行車”——人力飛機在近代人力飛機的發(fā)展過程中,英國的克+ U) h$ R9 t( ~) K
萊默獎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2 `0 X/ X" H( d& z1 M1960 年1 月,英國皇家航空學會宣布,微電池公司主席兼經理、工業(yè)家
1 N! b# `, `8 l% r" y克萊默提供了一筆5000 英鎊的獎金,授予能實現8 字飛行的人力飛機。條件" |5 Q* q0 N; m& }0 R5 r
規(guī)定人力飛行必須完全依靠人力從地面起飛,繞相距800 米的兩根立柱飛出
9 u: W7 @! k) X! Z/ ]* v$ d9 ^5 `/ k$ m% C9 V
一條8 字形航線,飛行高度要超過3 米。$ N7 w$ {0 h% A3 H
1967 年,僅英國就制造了十幾架人力飛機,但沒有一架能完成8 字航線, W/ g7 A) E' A
的飛行。克萊默在失望之際決定將獎金由5000 英鎊提高到10000 英鎊,并宣6 ~ x- g3 \) Y) s3 w6 E7 p
布此項獎金不再局限于本國。而是面向全世界。1973 年,世界上的人力飛機5 J- Q5 `0 t1 s
超過30 架,但仍沒有人能夠完成此項飛行。于是克萊默又將獎金提高到50000
6 L/ G1 N" e2 _( `4 q: Y7 L/ n英鎊。這樣克萊默獎一舉超過諾貝爾獎,成為航空史上金額最大的一筆獎金。
0 @* z4 \# N% Z1 f m0 W面對克萊默獎的巨額誘惑和飛行難題的挑戰(zhàn),英、日、法、美等國積極進行
3 m$ [+ D0 s* g研制工作,展開激烈競爭。6 s- j8 q: o g4 _
1961 年11 月,由英國騷桑普敦大學的學生們制造的第一架由人力從地
+ E! s# v1 h2 x( \* y2 Q% I面自行起飛的人力飛機試飛成功。這架人力飛機具有自行車式驅動的推進螺
) i2 |- A$ Y& M4 ^* P8 {; `2 O旋槳,翼展24.4 米,重58 公斤,最遠飛行了600 米的距離,離地約1.5 米。
$ y! A" _1 m- Q此后不久,英國霍克•西德利宇航公司的職工制造一架更精致的人力飛
9 z9 m$ _0 ?# V }* l機——“海鴨號”,并在1962 年創(chuàng)造了直線飛行908 米的紀錄。這個紀錄一! B0 y" `: ^+ H% r& {! M7 z/ u* Y
直保持了10 年,直到1972 年,才被英國空軍研制小組的“木星”號人力飛
5 }& |: Q# e9 Z4 l: v, J# k機所打破。: O. K# k6 _: |0 O& Z. _
“木星”號人力飛機長9 米,翼展24.38 米,重66 公斤。1972 年6 月,
7 X, Y* S6 N" F" `7 W它創(chuàng)造了人力飛機直線飛行距離1070 米的新紀錄,留空時間為1 分47 秒。. C9 }1 B1 e9 m
它的特點是把螺旋槳由機尾移至機身中部的槳架上,從而簡化了傳動機構,
/ v! d! t5 N. \% ?- b提高了螺旋槳的效率。( ]! a* i1 |$ K6 o! A1 U
日本從60 年代開始研究人力飛機,日本的大學生用3 年時間制造了“紅
$ [) h; ]" B. E* |雀”號人力飛機。后來又在“木星”號的啟發(fā)下,研制成功“白鶴”號人力% T" i/ V, _! S1 } O: j2 C
飛機。“白鶴”號飛行距離多次超過500 米,并完成了180°轉彎。1976 年
2 K1 I3 ^4 P- A4 N! e! l11 月,還創(chuàng)造了2093 米的飛行成績,成為克萊默獎的有力爭奪者。# Z$ X6 F* O& D, z! U
1976 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航空工程師麥克里迪制造了一架奇特的人
/ ], T J0 d) B力飛機——“飄忽禿鷹”號。麥克里迪曾經是一名優(yōu)秀的滑翔運動員,還是8 q) j$ h$ q. u
傘翼滑翔的愛好者,他在設計中打破了最流行的人力飛機的設計方案,而應. M; E$ R" `1 o2 X2 b7 O
用了傘翼滑翔的原理。
8 j7 [( D0 `8 b* d; w“飄忽禿鷹”號翼展長30 米,重32 公斤,翼表面蒙著一塊極薄的薄膜,
% O8 K/ r" |; ?. I0 U: C$ d, _大機翼下方有一個駕駛座,座前擋了一塊流線型擋板。駕駛座下方是一對腳
. h% L* G1 H f/ x# A% z2 g7 R蹬,它用傳動鏈條帶動飛機后方的雙葉螺旋槳。機身前方伸出一根細長的鋁7 \. m1 }6 l* G6 M
管,管的前端安裝了一只鴨式前翼,用來操縱飛機的飛行。飛行員是24 歲的
" c( n* ^0 P9 r: P# C運動員布魯安•艾倫,他在短時間內可蹬出1.2 馬力。+ t; t+ e, h6 U3 z
1977 年8 月23 日,“飄忽禿鷹”號人力飛機飛行了7 分28 秒,航程21735 q. w: o1 t4 [! |
米,不僅作了直線飛行,而且順利完成了8 字航線的飛行,從起飛到著陸,
1 c7 J- a( j+ O7 y, e: X5 B飛越指定標志線時,離地距離超過了3 米。麥克里迪因此獲得了舉世矚目的
1 E8 Z2 P y1 `9 ]1 |克萊默獎。9 g! G( a0 p$ ~; X
在8 字航線被征服之后,1978 年,英國皇家航空學會宣布了新的克萊默
! b9 O" f/ c* Y- |: n7 m$ ]; W獎,即以10 萬英鎊獎給第一架飛越英吉利海峽的人力飛機。
$ n0 {6 f" e/ \' {) ?, f' c4 W消息傳出后,人們議論紛紛,飛越英吉利海峽是人力飛機所能完成的嗎?
% q0 g' |' F& M1 G- E8 x人力飛機的研究者們無不苦心鉆研、躍躍欲試,展開激烈的角逐。
5 G! ?* V& l2 E& T( o! \9 @* @1979 年6 月12 日,在英國南部小鎮(zhèn)福克斯通的碼頭上停放著一架古怪
3 K, m* V/ }4 Q" c的飛機,這就是麥克里迪設計的又一架人力飛機“飄忽信天翁”號。它有一! B) t6 P4 A5 U, L }
對細長的機翼,沒有尾翼。翼展長30 米左右。機翼正下方的座艙中安裝了兩
/ h- }6 J/ o1 Q8 l5 a只小小的塑料輪子。飛機不帶發(fā)動機,只有一套用塑料鏈條傳動的腳踏機構,* v! E! U/ T9 Q* N- A
# W- u, U( L3 G" Y9 y7 i
帶動機翼后面的塑料螺旋槳。飛行時,飛行員的腳踏動力使螺旋槳旋轉,產1 G& _* E# }& g) w' F! w; S
生升力。) ^/ e' Z: |+ N {
飛行員艾倫整裝待發(fā)了。他的目的地是海峽對岸的法國加來地區(qū)。這是- g* h. h" a: a2 f( C$ @7 \
歷史上首次乘坐人力飛機飛越海峽的嘗試。
; V& u* v' \1 l. P( u5 點51 分,飛機順利起飛。原計劃“飄忽信天翁”號可以在2 小時之內) [% f7 k+ Y8 }) q; ]
飛完全程,但是1 小時15 分鐘之后,海上波濤洶涌,引起海峽上空空氣的擾
9 N5 N" R# p {/ Y( z7 H$ P% H動,這給飛行帶來很大困難,艾倫頂風前進,速度減慢下來。由于悶熱和脫
5 ^8 q4 ^, `* z m4 v$ M2 c水,艾倫的腿部發(fā)生了痙攣,他已經精疲力竭了,但仍然堅持著。
: ^( e, F$ J' V7 H; @2 s8 點40 分,“飄忽信天翁”號終于順利抵達了法國的格里內角海灘。
7 p. G$ P& H2 R此次飛行歷時2 小時49 分,航程37 公里,不愧為當代航空史上的又一7 W2 Z% B9 _6 i
奇跡、人力飛機發(fā)展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設計師麥克里迪因經再次摘取了
2 H9 i3 P0 T" P8 p6 ?5 K" A3 P克萊默獎。8 N# N3 H& W/ a+ d% D
此后,麥克里迪和助手們把“飄忽信天翁”號修復一新,送往當時尚未$ B1 ?4 F, v/ m& N
閉幕的巴黎航空博覽會上公開展出。( n" ?7 a/ B! I7 p: \- I/ `: S
以后,實業(yè)家亨利•克萊默再次向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捐贈10 萬英鎊。作9 q1 `5 \4 W1 d
為人力飛機的速度競賽的獎金。這個速度競賽被稱為克萊默世界速度競賽。+ c; i% Y" e1 y; }# u
競賽要求人力飛機在3 分鐘內沿三角形航線飛行1500 米。獎金中2 萬英鎊獎
5 V7 f" t3 G9 b" ^0 T: W( G' T給第一個完成這種飛行的人,以后每打破一次速度紀錄獎給5000 英鎊,直到+ M: I' C( ]7 b' v' H) ^, A
10 萬鎊發(fā)完為止。
! r* j/ F( a* _ E3 X1983 年9 月25 日和27 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薩夫特機場上,一架名( R: k# r- P* I2 v5 S
為“仿蝙蝠”的人力飛機以每小時41 公里的平均速度兩次飛完了一個1600' i/ c9 {% d& Y6 g3 _ Q" j Q, @3 P
米長的銳角三角形的航線,平均每次飛行時間為2 分38 秒。
5 T' `& A, Z: W: H) Q/ e: e“仿蝙蝠”人力飛機是在麥克里迪指導下,用石墨、Kevlar、聚苯乙烯9 ~1 ?+ x0 ]( S7 U8 @
和聚酯樹脂制造的,重36.3 公斤,翼展長14.6 米。它帶有電儲能系統(tǒng),在. O2 A& i# j3 W: t+ I
飛行前10 分鐘,飛行員踏動腳蹬帶動發(fā)電機給電池充電。電池是與帶動變矩* x# [9 O6 c' I2 v6 B7 U
推進式螺旋槳的發(fā)動機接通的,這樣電動機可幫助飛行員驅動螺旋槳。4 {) Z- ~$ i- h4 P, k
這次飛行由麥克里迪的兒子完成,使麥克里迪再度獲得了克萊默速度競4 h. s: t' _ B5 }0 A
賽獎。- q4 C; L1 y$ f+ d, k
翩翩翱翔的太陽能飛機太陽能飛機是以太陽能為動力飛行的飛機。世% ]! |7 s" `6 k6 v: W9 k7 I# p
界上第一架太陽能飛機是由美國航空工程師麥克里迪設計的。
8 H; U4 r7 r, @& ~% ~" B1 V+ R麥克里迪設計了“飄忽企鵝”號人力飛機,在機翼上安裝了16000 塊光) j* K5 g8 d/ r( q) d( X8 R
電池。光電池又叫太陽能電池,它是一種夾有光敏層的硅片,可見光通過硅
$ x \" Q! N8 Z% s! Y1 h5 \5 i片時,光粒子與光敏層的化學物質作用,釋放出電子,產生的電流經過導線
( m/ X+ s3 k8 L5 {7 ]% T傳遞給發(fā)動機,發(fā)動機帶動螺旋槳轉動,使飛機飛行。. Z9 Z. q% z2 K
1980 年8 月,“飄忽企鵝”號由女駕駛員珍尼絲•布朗操縱,飛行了3.23 `% u! b3 ]7 a. V
公里,飛行時間為14 分32 秒。在初次飛行中,飛行的高度僅為30 米,雖然
. |1 T7 o$ ]4 q, @在這一高度上不能保證獲得足夠的陽光,但初次飛行的成功,足以證明了麥
% N- l2 P( k* h/ c- ?克里迪的設計思想是可行的。2 A. h) }! O7 q: |
隨后,麥克里迪決定進一步改進他的太陽能飛機,他得到了著名的杜邦
4 k/ t; b3 k# o( \4 P. d公司的支持。杜邦公司為他提供了一系列航空和宇航用的新型材料——工程
* W6 J6 F$ z+ T: P6 N塑料,以及經費、工程師和攝影組等。
* R! ?9 b, Q% {* Y; {; b0 S1980 年12 月,新設計的“太陽挑戰(zhàn)者”號太陽能飛機試飛成功。它的* x3 P( ]$ Z; Y5 r+ w
主翼和尾翼上裝有16128 塊太陽能電池,飛機全長9.1 米,翼展14.3 米,機% |8 [, C% a W0 v
體重量僅為90 公斤。在8 小時的時間里,飛機飛行了370 公里,高度達到( C( E, u2 e2 W' L* g% c: n- U
1 ]0 q3 u" }- B) q7 n6 W1 H
4360 米。即使在云彩遮住陽光的時候,飛機下降的速度也僅有30 米/分,
" z# W. I% A& {/ i- X' l$ R4 G能確保飛行安全。$ j3 ~5 h0 b: Y6 T, t2 h9 o+ w
“太陽挑戰(zhàn)者”號太陽能飛機幾乎是一架全塑飛機。首先,在機翼的主
( O: m, ?/ ?9 ]* v0 y/ p& ^& u支撐結構,以及操縱、著陸裝置等部位,使用了強度是鋼鐵5 倍的聚芳族纖5 ^3 U: c1 |; J7 ]" d0 I0 X
維,在整個機體的增強部位,也都使用了這種材料。其次,在機休和機翼的
9 S6 [6 Q2 V# h1 x蒙皮上采用了聚脂薄膜。最后,在主翼的夾層結構中,還使用了聚芳纖維紙
& K1 z' l5 k G+ ]* l蜂窩。此外,用得較多的材料是具有優(yōu)異耐氣候性和不易變色的丙烯酸薄膜
6 r& n# a+ f+ F) L, N+ V- t和氟塑料薄膜。正是由于采用了這些性能優(yōu)異的工程塑料,“太陽挑戰(zhàn)者”7 ]) |6 a" W0 P: ~; P
號才既牢固又輕便,成功地完成了飛行。
2 L& Z# R% K! u* p) ?1981 年春天,“太陽挑戰(zhàn)者”號即將飛越英吉利海峽的飛行。飛行員是5 `2 w3 q. j/ K5 I. {% I
28 歲的普達塞克,他既進行過滑翔機的飛行,又駕駛過噴氣式飛機,經驗十
3 S( c7 @- i4 k1 Y% w4 E2 M分豐富。1981 年6 月,太陽能飛機由一艘航空母艦運往法國。7 月7 日,晴" p7 ~7 ~1 q. @2 U' h
空萬里,太陽能飛機就要起程了。普達塞克依次接通5 組太陽能電池,開始, t# j1 C9 V6 f
駕駛“太陽挑戰(zhàn)者”號滑跑起飛,經過7 次試飛,飛機終于離開地面,以大
6 X$ y8 ?1 A+ X& m2 t約每分鐘70 米的速度迅速上升,幾分鐘后達到600 米的高度,然后昂首飛向
" ]& o e& `) S: x英吉利海峽。* s. p" q9 }: a! L; \& I
普達塞克穩(wěn)穩(wěn)地爬升,同時不斷調整航向和轉動可調螺旋槳,以便進入
; G" w: q- ^4 X6 T- B9 S/ Q最佳飛行狀態(tài)。突然,平靜的空氣中出現了一股紊流,“太陽挑戰(zhàn)者”號劇
; v ~4 Z+ B! o, s; m烈地俯仰、扭擺起來,原來附近出現了兩架飛機,上面滿載著新聞記者和攝
7 v* J( |$ j2 o, D) |影師。雖然距離相當遠,但那強烈的尾流足以令輕盈的“太陽挑戰(zhàn)者”號面
3 @! j7 z# B; \" C6 F I' x, i! U臨滅頂之災。幸虧法國空中交通管制部門及時解圍,才把熱心的采訪者打發(fā) M: i U, H: I4 I
走了。
2 f: N! Z7 d' |3 w0 a5 B) u% I8 ^此后,普達塞克耐心地斜飛Z 字航線,避開云朵,捕捉更多的陽光。不& l$ H | @" Y( A, n0 H0 w
久,英國的多佛爾海灘終于映入眼簾,太陽能飛機飛臨英國領空。在連續(xù)飛
2 f0 ^: e# D& Y4 K2 w5 _/ ~2 s行5.5 小時、行程260 公里以后,“太陽挑戰(zhàn)者”號終于安全降落在蒙斯頓6 ]9 j2 k$ ^% Y8 _
皇家空軍基地。3 [. k, Y" n' I+ h2 S6 ]/ Z( ]( r
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飛行,標志著太陽能作為一種嶄新的能源進入了人& |6 | p; u# _7 b
類航空領域。
. _- l8 c- s6 U! _ w1 t P# w8 I5 K! q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