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機集團設備再“智造”造出“新天地”
/ V! ]) k0 ^% O2 Y; `. _- Y! }0 x; O' y
發表時間:2014-10-13 14:19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中][小] [打印] [關閉] , q$ s0 b6 E" F7 s7 `3 g
8 I7 B$ `: ]% N7 F% w% g, T2 o7 ~5 D3 s5 ~9 k, N2 U/ T
* S% u G2 n5 M7 p0 Y 工廠里的老機床用久了怎么辦?如果繼續使用,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也無法保證;報廢、更換新設備,則投入成本高,企業難以承受。一機集團瑞特公司的創新做法是:自行改造,加工“智造”,讓老機床“搖身一變”,成為數字機床,重新煥發活力。
; ^9 c s: t9 _0 K( d* W “這12臺數字化機床是我們用普通機床改成的,只用了4個月時間。這個小型立式加工中心是我們自己‘攢’的,省了15萬元。”在一機集團瑞特精密工模具有限公司的廠房里,總經理陳鈞邊走邊說,很是自豪。( j' `% ?& ^. w+ ]9 ^8 g
瑞特公司肩負著軍品車輛懸掛系統、發動機支架、液壓控制單元制造等制造重任,并為母公司————一機集團的軍品、科研試制提供著強有力的配套保障。公司現有機械和動力設備設施338臺,其中大部分為普通的老車床和銑床。這批改造的就是1956~1958年產的車床,它們曾見證了一機廠的投產過程,至今仍在服役。/ J0 N, k8 j8 u, }" }* O3 T
老設備狀態普遍不好,精度下降,生產效率低,而且備件難買,修理成本高,已經嚴重制約軍品生產上量的要求。“活兒多時,我們的工人哭都哭不出來。”陳鈞說。
! U0 L8 n. W8 g4 K1 x 但要大批量更換新設備,投入不菲,便宜的小型數控機床要十幾萬元,大型設備更是要幾十甚至上百萬元。而且購進設備后,還需花費較長時間進行調試,又會影響生產進度。簡單靠買新設備并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 y" H4 i) A- [: v! A1 h7 R4 ~0 v$ p 在合理化建議開展過程中,瑞特公司充分調動員工的創新思維,形成集體智慧,通過充分論證,決定自己改造老設備。“想和不想的差距很大。”陳鈞說。1 r/ E4 x" \- C5 f; ~: o+ \1 p! n
除了想干,還得能干。陳鈞說,現在的供應鏈發達,專業廠家眾多,零部件可采購的空間很大,像“攢”電腦一樣“攢”機床已成為可能。同時,一機集團有從德國花400萬元購進的導軌模,能將“攢”出來的機床調試到最佳精度。此外,瑞特公司多年來培養出一批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在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國家技能大師宋殿琛身后,還有2名兵器集團技能帶頭人、24名高級技師、21名技師和20名技術能手,這對一個僅有400名職工的企業來說,實屬難得。
0 e- K* S5 o/ {+ l 天時、地利、人和,促成瑞特公司在一機集團內率先扛起了自行改造老設備的大旗。4 W3 d) E! B0 }0 ~# D* |
行動變成現實
- y+ p2 }8 N" Y$ b5 r; D 改造老設備的任務落到機動系統身上。這幾年,他們通過對外合作等方式,積累了許多改造設備的經驗,機電修技術水平提高很快。他們按照設備大修的工序,把老車床的零部件一一拆開,保留底座、尾座、床頭箱等基礎部件,再配以集中采購的散件,歷經恢復機床精度、增加數控系統、更換關鍵元器件、改進傳動和驅動系統等一系列過程,一臺普通車床就實現了由里到外的全面升級,成為自動化程度很高的數控機床。
5 {: L* Z2 d6 [1 z* k0 e3 a* f8 e% B* p 經測試,改造后的設備性能完全可以和購買的新設備相媲美,而設備剛性和效率還略勝一籌。3 F2 Y$ P9 w) P7 w7 I. b% v9 T6 j& f k
2013年改造第一臺設備時,機動系統用了2個月時間。今年他們一口氣改造了12臺設備,僅用4個月時間。“通過參與改造過程,我對機床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的了解一步步加深,干活兒時自然越來越順手。”機動系統機修工楊嘉萌說。- J, w# {" y2 O# B* ~
改造設備與新購設備相比,一臺C62新機床價值12萬元,改造時的備件及人工費用合計5.5萬元,省6.5萬元;大規格的C63新機床價值25萬元,改造備件及人工費用合計7萬元,省18萬元。
! r/ M1 A! E7 B. j# z 設備改造使廢舊機床得以重復利用,既環保又經濟,瑞特人稱之為“設備再制造”。! o/ |9 \& h% W* D' P
做大“設備再制造”
& d; T8 y ^* D4 A$ z) B “再制造”得來的數控機床和普通機床放在同一個廠房里,區別很明顯。
! ?" G M, `# h3 j+ q4 a 在改造舊設備的基礎上,最近,瑞特公司又“攢”出了一臺小型數控加工中心,從制定方案、購買備件、消化圖紙,到組裝和系統調試,46萬元的設備他們用了31萬元就全部搞定。最重要的是,自己組裝為生產贏得了時間,而且在設備維修上不再受制于廠家。( h7 _% Q# {+ ?. X; X$ O
目前,立式加工中心正在進行試件加工和精度驗證工作,之后進行改進和完善。下一步,瑞特人將加大自行攢機力度,力爭通過幾年的持續組裝,使公司設備能力得到質的提升,把降本增效工作落到實處。
% s( r" G; g) d5 d( j “一機集團和周邊的小廠還有許多老機床,今后我們可以通過改造這些設備,再獲得一塊經營外的收入。”陳鈞說。
' b* ?& e s- G5 P
! d1 _8 N: Z9 d, ^+ g' \
- T& r' |' `! Z,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