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明:此貼原為天水藍創作,對我來說感觸頗深!現在貼在論壇里,希望對像我這樣的迷途羔羊能起到一點作用,不要拿大話蓋人了,先學好了東西再說吧。6 L, i5 _# n$ X a7 v3 }
5 S" P9 m7 `: G- e7 j7 R 我來寫這個東西,有賣弄之嫌。不過看著不說,又覺得不痛快。
) E q' X' Y0 P 另外,如果你確認機械行業根本就不適合你,也就不用看下去了。
( M/ C$ }7 q3 g
% l' ]/ `) p _0 C, a k5 R 我自己不是老板,能賣弄一下的,僅僅是如何成為工作崗位的骨干----其實我也不知道怎么描述這種狀態,我只是覺得,成了骨干,才能算被認可了,才會有后面的發展。
8 j0 F8 _2 S" Z( s
7 ]6 R1 p( V, Y( L R 很多新手,感到前途迷茫的時候,首先就是抱怨自己在上學的時候沒有學到東西,或者書本上的東西不實用,等等。很遺憾,這個只能怨你自己。什么是知識?就是前人經驗的積累總結提煉。你在學校里系統的聽老師講授這些經驗的時候,我卻在車間里,一邊干活,一邊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聽師傅口傳心授,到底是誰的更具系統性,效果更好?當然,很多人在說,學校里,感性認識方面,不如實踐效果好。實踐會自己送上門來么??我們在北京參加展覽會,國際性的,6個館全部占滿,相關領域的國際頂尖廠家都來了。我跟身邊實習的大四學生說,明天告訴你們同學,一起來長長見識。第二天一個人也沒來,其實他們也沒什么正經事做。這又能怪誰呢? 8 X3 O$ N) n! d2 z+ I
8 `' F4 G' N8 E( m( ~. L
同年進公司的,一個翻譯,文科畢業,一個自動化畢業。兩年后,翻譯對于我們產品的技術性能了如指掌,晉升為銷售經理了。自動化卻每天還在嚼著口香糖,蜷在舒服的椅子里抄圖紙,連我們產品的系列都背不全。難道怪自己沒有遇到好師傅么?
! H8 |8 s) h1 l9 ^# J+ ^$ `4 J' B+ G* j
我曾經招聘一個生產主管。為了不埋沒人才,基本條件定的不高。我印象很深的一個小伙子,大學畢業,工作經驗3年,換過四個地方,堅持要過來面試一下(這種崗位,5年工齡,跳槽超過2次基本不考慮)。 , Z$ a4 G' N/ {9 [) D6 {6 n! l" ?
+ E$ E2 T" @6 j! g0 ]7 I 我:你為什么離開最后一個公司?(那家公司是做標準件的)
0 M# L& K4 o+ { 他:感覺太簡單,沒得學,也沒有發展。
4 x/ X. L. ?8 t) L 我:你在那里干什么?
5 e. S3 l- w. G4 h1 S1 n+ \ 他:工藝。 $ }; M' n! l( H. O+ u/ }# M
我:為什么想干生產管理? & B1 ^( I& a6 c$ t& b
他:我覺得這個更適合我。 6 K. H- C S" g/ Z0 Y
我:我們公司小,生產管理的工作比較瑣碎龐雜,你感覺你的性格適合么?
8 ` F8 E7 N6 N% D- B 他:沒問題的。我在現在的公司做了6個月,我覺得我已經都掌握了。
4 A" @; J2 [/ C& a3 ]6 r 我:那你說說,你們車間班產量是多少? 9 ?" \% R3 \: @! |' O3 m' [) v
他:??
0 Y' y B, X3 I5 f 我:或者,你做工藝的那個產品,每臺機器的產能?(他們做小螺釘的) * k P1 A5 w5 C; y
他:???
( l; t! H, P5 } 我:你不是說,你對你們公司的產品已經掌握了么? 6 n6 ^" S9 Y" ?" y; @
他:我只是做工藝,別的我就不知道了
4 C0 J7 n/ S# @. Z. u 我:你不到車間里看看么? 2 j% k- c) S: o& [* ?3 C$ ?
他:看啊,但是我也沒算過產量啊。 ) g3 n* ]9 \( x- b2 y) o0 o
我:你不觀察一下合格率什么的么? - q( a! {; V' |" }
他:這,,,,一般都是品保部的人,不用我管的。(靠,我當然知道不用你管) " G6 B' R8 c' O
我:你吧,還年輕,應該............. ! d; v; O/ J- Y3 r
他:謝謝您,那我走了。 / t+ Q" O" [7 y2 P) j4 J8 T
. H6 ~3 |, \) u) O8 K 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你滿足于抄寫一份工藝,蓋章發下去后,上上網,聊聊天,上述的細節不知道也就算了。同時也就不要怨天尤人,詛咒這個萬惡的社會不能給你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如果你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志可凌云,又不是天才,請從身邊的細節做起。
$ W; H! r/ O% ~- n9 Q7 j1 G
6 K$ i r2 D1 ^0 u 對于你的本職工作,如果上司問到你,你能做到夠脫口而出,信手拈來,你的位置就基本占穩了。如果還有足夠的細心和熱情,掌握上下工序的細節,左右同事的工作狀況(不包括隱私),你就有機會坐在中干例會上向GM提交計劃,匯報工作了。再向上,就不用我說了。 : F) A) P* m& n7 v" [2 Z
x: h$ v K+ A( F; b1 G! ?
可惜的是,大多數人,對于這些瑣碎無動于衷,使得自己的夢想最終變成幻想。現實是:無論你做什么崗位,瑣事才是工作的常態。即便頗具挑戰性的項目,吸引人的,往往也僅僅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0 ~9 F2 T# g: b/ N" Z
& J) r" N2 q9 J4 Y \ 據說,大學的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糟糕的是,很多人,在這一點上,出那個門和進那個門之前沒有太大區別。 ; e3 `. e- v3 z( R" h( ~
5 Y. p- U( x' M8 Y; N/ I# Q
做機械的,遇到問題(其實多數情況下根本不是問題,僅僅是一些知識點。機械行業,早就被歸于夕陽產業了。一般人很少能夠接觸到高精尖的東西。你日常處理的絕大多數業務,可能20年前就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且被編寫在手冊里),應該做什么?
4 _; f* w) R# m5 b8 v我自己的順序是:1,翻查機械設計手冊;2,上網搜;3,去書店查;4,去圖書館查。 # _9 d- G. z' {: t
我們也有總工程師,而且他還是我師傅,但是我一般只向他請教處理問題的思路,而不是細節。為什么?相信大家都能悟出來。
* X$ g8 P) I9 U$ x- Z, s具備自學能力,才真正具備處理事務的能力。
/ B4 ^) g% R+ i" x r* w
; n( r3 Z& j u# O 當然,有個好師傅,提高效率,少走彎路,自不必說。 ; g. u7 @# V G* ?0 X
問題是: , G* d' _) Z& @- E: p8 N
有能力的人,本身就是少數; ' T+ p; }! Y( n9 L1 u$ |9 t
有能力又被你遇到,他還愿意傳授,這概率就不高了; + t$ ` r. k* a0 g# @
有能力又被你遇到,他愿意傳授,你倆又很投脾氣,這種事只能用緣分來解釋了。(投脾氣,合得來,這點很重要)
3 j$ K: z5 W3 j+ N5 z* i. T 上面的條件都具備,還要有個公司給你們提供環境。而且這個公司給你(們)的工資不低,讓你安心留下來半工半讀。 9 \+ q" O: ]$ R8 Y4 b
, R" v( x( |+ j5 N 換句話說,就是你,一定要進入一家效益不錯的民企或外企(工資有保證),而且這個企業還要具有國企那樣的傳統人際氛圍;你的師傅還要先于你來到這家公司,同時這個人還要有博大的胸懷,優良的個人品質和樂于助人的精神,工作又不能太忙......... 1 `( V8 S# d* T
我自己都覺得像天方夜譚了。 + ]' G Y( u) Q2 u. g% {, o E
6 A7 K: S1 {/ C
你不信么?
* ^# f# E* P! b5 y9 |/ Y- f% z 告訴你,我公司的總工,一牛人,高中畢業后挖了兩年排水溝,而后趕上恢復高考第一批考上國內排名前十的大學,這樣一個老工程師。技術部那幾十號人,能讓他有耐心傳教十分鐘以上的,只有兩三個人。當然,這兩人也是響當當的骨干。
& M$ A1 p, d% T$ P. s 所以,最好不要把這種可遇而不可求的事,當作自己后半生成敗的賭注。
+ q; E3 \5 Y, ^7 T 看過大把的新面孔來到這里問問題,好像他們根本就不知道《xx手冊》到底是神馬東西。如果真是這樣,請耐心花費幾個小時的時間:機械設計的,仔細看一看成大先主編的那套綠書的目錄!或者花費兩三天時間,簡單的翻翻這套書的內容;搞鈑金的,翻翻王孝培主編的《沖壓手冊》;搞工藝的,翻翻楊叔子的《機械加工工藝手冊》,等等。如果你工作在小民企,老板不舍得買這些資料書(遇到這樣的老板,趁早換地兒吧),請帶著干糧到書店。
8 ] N( O7 Q9 P6 \/ w) u
3 t; h I4 H+ h/ w; ~ 有問題優先請教手冊,至少有如下幾個優點: 8 G. E0 k5 Y+ z, u
1,手冊上的答案,基本是精確的,雖然有的時候有些落后。而不是我們經常從師傅那里得到的類似:“大概,一般”之類的,中國人常用的說話方式。 1 K; k# b! m2 l1 G
2,查手冊,很難一次翻到所需的頁碼。隨翻隨看的好處,就是你又知道了手冊里其他的內容在什么地方,甚至發現了你之前一直在找的答案,甚至發現了暫時與工作無關但是你很感 興趣的問題。
$ M/ L8 A4 q5 k' w6 E1 i( D 3,如上之后,再遇到其他問題,你很可能會發現,這個新問題,好像在手冊的什么角落里見過。
0 L# F4 A& T: E- t) m
7 K/ I. c" @' t! E 手冊上查不到的,比如,超出了自己行業范圍,上網搜,是最便捷的辦法。如今專業論壇很多,有大把酷好賣弄淺薄(如我本人)者暗中指手劃腳。當然,經常光顧用得著的論壇,混個臉熟,也是必須的。這樣才好厚著臉皮求助。
; w2 y6 P6 {8 F& G 新的、系統而可靠的東西,很多還是被印成書來賺錢了。所以,去書店查資料,也是重要手段。遺憾很多書店,放眼望去,滿是成功指南、發財秘訣之類的垃圾,而見不到真正科技書刊。 5 d! R* J* ]4 z+ q
# D1 C4 {) {- l3 T
自立更生的終極的解決之道,就是去圖書館。優點自不必說。缺點也顯而易見:效率極低。你會發現,你要拜讀的那本書,十之八九是館藏善本,需要一系列手續,方能到手,且只閱不借。無他,帶著本子去抄吧。(這點,深圳圖書館比較好,服務人員態度和藹) h( n8 }+ @0 V& E
1 t4 t6 f q9 T8 |* ?2 D1 X. L# j
到此,如過還是沒有解決問題,請發帖到論壇,向網友求助。我保證,論壇內,定能引出一班難見首尾的深水老怪。沒準你的問題還能入選論壇年會的議題,成就一群有志創業之士。
& I' R) w! V2 p5 n2 q2 h' r1 z8 d# J* ]) @
有了指導思想,剩下的就是方法了。 " a# e. a/ V/ h5 N" o1 b4 C1 U2 }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不過基本思路還相通的,不必多言。如果還是覺得無從下手,出個小主意:
" R8 |/ I/ p* M+ R% ]( u8 O- G# S比如,把別人的問題當作自己的問題,窮究一下:論壇里有人問,車床主軸如何調整,同時論壇里還有《機械修理手冊》之類的技術資料。能不能麻煩您連夜查詢一下,給個標準答案?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專業是鈑金,跟這個不搭界,那我也說不出什么。問題是,請記住,你不是工作了十年以上的資深鈑金工程師,而是日夜夢想著有一天買車買房娶老婆的機械小生。
; [$ i1 Z) m' a( p& v/ Q/ u$ A1 b" i: a" V3 p8 P4 u. |
對周邊的事情有興趣、有熱情、有好奇心,是能夠達到上述要求的前提。前兩天北京聚會的時候,害怕伏櫪老師說過,網上的一個“恒壓”問題,討論起來自己不熟悉,每天早晨查工具書然后回帖論戰。害怕伏櫪老師說,也只是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并不是與自己工作相關,事后了解了好多液壓方面的知識。 ; \% R. j, J4 V, V3 C0 {! T* \
同樣,現在論壇里還在討論PV值的驗算問題。雖然那個問題本身是針對機械密封的,你可千萬別認為,除了水泵,別的地方就用不上了。比如說,機械結構里非常常用的滑動軸承。 2 w- z9 ~3 F6 L) F9 S
# q; u# U3 n: Y+ x
上面的演練過后,重要的,并不是你知道如何調整車床主軸,或者怎樣計算石墨軸承的PV值,而是掌握了如何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
6 ?! ~$ P$ R! q. p- _! Z% S" o2 Z+ P. n7 r+ I/ R2 L
上面說了《手冊》們的重要性。當然,重要的還不只這些官版《手冊》們。質監總局的人自己都承認,中國的標準,落后歐美很多,也就達到人家一半的水平。勤跑展會,就會發現,還有那么多新鮮的東西。這些被“拿來”或“送來”的新工藝新產品,一時是收錄不到我們老掉牙的手冊里去的。更重要的是,很多公司(更多的是國外公司)的產品手冊里,提供的使用方面、指導性設計數據非常詳細。有了“米”,剩下的就是看自己是巧是拙了。
% K0 F0 Z5 {( H+ e# v- e1 v) t: }7 w; Q1 @
機械行業的實踐經驗,包括技術的和管理的,得到的方式,與其他行業似乎有區別,特別是工作環境方面的。
Z: A: E/ D/ s8 v6 J8 ]我也想整天呆在辦公室里,吹吹空調,喝著加非,用21寸的液晶顯示器假裝畫畫圖----其實不是我自己畫,我只要看看圖紙是否干凈,簽第三排的字就好了。但是,想達到這個境界,一般要經過20年左右的機油熏陶,噪音洗禮,或是其他的,總之是不利于人類生存的惡劣條件。 5 F5 P7 k7 N( X' U& m4 ~9 h. J
我們電氣總工,享受政府津貼的,仍然經常陪著我們在現場,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兒女看他太累,最終勸說他退休后馬上去了那個流放囚犯建立起來的漂亮大島國。 8 a; {% }! o" f9 C9 t$ R, E
1 Y/ m. ^: F- o1 P q. Z
其實,在車間,也是有方法的。看,永遠代替不了動手操作,你永遠發現不了,自己設計的倒霉結構,會浪費工人多少時間。當然,如果你還能講一兩個曖昧的笑話,與工人打成一片,你會發現,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除了當年不愛讀書,比你少背了幾本手冊以外,與你是一樣有才的。 0 @2 R3 R! N3 k# c$ Y B: C) N2 ^
1 W- i" k# j, L3 m1 w- Z
簡單的東西,玩兒熟了,就是技術。賣油翁的故事小學就應該學過,賣油老頭兒說過什么?
5 Q0 R3 u. ^3 u& c3 f. p4 U/ t9 r5 T* v" u0 H' g8 R7 G
“無他,惟手熟爾”。
* I6 f' O, T6 i* F$ ~& X9 E I+ c8 b$ i
本壇內有帖子說明什么是熟練使用CAD軟件的標準。我本人也偷偷摸摸的按照標準驗證了一下。實話說,我個人的熟練程度也就是達到要求的80% 左右。即便如此,我仍然敢大言不慚地說,在我坐過的辦公室里,我是畫圖最快、鍵盤命令使用最熟練的。甚至有人見到我在AUTO-cad中使用%%P輸入正負號都驚詫不已,因為他說這個沒學過,只會鼠標點開對話框選擇修改!此等工程師,與手工畫圖不會用三角尺無異。
0 [6 _# ^# T% E& L. ]8 Z" H- f; I, ?7 b7 h' S
你認為不重要么??我給你舉幾個例子:鉗工的基本技術有幾項?銼、鋸、鏨、鉆。現在還有較大實用價值的只剩下鉆了,其他的,慢慢地都被機器替代了。磨鉆頭,就成了重要技術之一。不要小看鉆頭,要想隨手磨出一根定心好,兩邊排屑的鉆頭,你要每天鉆啊鉆、磨啊磨。半年左右,基本就信手拈來了。這,就是你夢寐以求的、所謂“師傅”們具備的技術之一。而且我堅信,是不能以快餐的方式傳授給別人的。 ! Y2 S$ ?) f" Q
) `- @) `; r0 C9 ]' A
對于工程師,熟練使用軟件(2D,3D,辦公,等),熟練使用手冊,與工人熟練使用鉆頭車刀沒有區別。停留在“我知道每個命令的用法”的階段,基本可以認定是外行。就如同,你也知道鹽,是咸的;醋,是酸的;糖,是甜的。然后你就認為,自己可以應聘做廚師了么??
& V4 f. Y# O* D4 ~, s& F0 V& W0 L; d) k9 y& F7 x1 _+ q
不夸張地說,能夠真正熟練地使用自己應該掌握的工具,就會大大拓展工作空間,甚至打開另外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門。 4 F8 m6 h4 |, a3 Z
$ h, M: ?/ o2 i' y5 `% o' E
重申一遍,上述這些,僅僅可能讓你盡快提高業務能力,成為工作中的骨干。至于更高的發展,涉及個人特質、發展環境、運氣之類,怕不是別人經驗可以借鑒的著的。
6 n0 J/ a- G2 r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