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原來也搞過這個事情。我們當時是設備交貨期太長,要6個月以上,老板想控制在三個月以內。然后我想了辦法,把所有的物料清單全部寫上日期,然后要求采購按照日期入庫,看起來很簡單,作起來就麻煩了。
; l7 K2 v% z: g+ p6 T+ r4 C- D1大部分很簡單的墊片端蓋類的零件都會提前,然后倉庫大媽是沒讀過書接近60歲的老太太,大量的零件提前入庫導致管理混亂,記得當時找零件不是根據圖號,而是認形狀,具體原因不表。有很多原因導致找不到所需零件。問領料人是沒入庫還是其它雜七雜八原因,直接就一個答案,反正是找不到。你看著辦。
" m8 w( b% S6 j* w$ C/ F6 M! d$ B2經常會有關鍵部件不能到貨,沒有它其余什么都動不了。
0 G- f2 Q% L( F/ }0 I' [3裝配絕大部分都是線性的,很少能并列進行,現場沒有工藝指導書,裝配全部靠鉗工的記性。
2 n1 W0 U: x* S8 I) ^& k4所有工作無論按時不按時,絕不會有任何人去負責追究責任。& p0 R$ s+ o' {% ], [! X
5整個周期中花費時間最長的是設計出圖紙,沒有標準化,每臺機器都要出所有圖紙。基本上圖紙和物料出來交貨期就快到了。銷售設計各自為營互不考慮對方。
8 B' E* v4 I" L, m* [/ F: o) g6經常會有關鍵部件加工不合格返工。曾經出現過用牛皮紙墊在主軸箱下邊跳整中心高。客戶發現機床不好用拆下來發現這個問題。/ X7 X A! r% c8 D
改革的理想是好的,現實是困難的。根本的問題不是方法而是人。一個人在一個企業工作三年基本上墊定了他作事風格,如果是年輕人,還可能有所改變,但是對于占據公司領導層的大部分5 60歲的人來說,絕不可能變,最重要的是老板自己絕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精力追究責任促進執行。
8 }2 x( Q) H1 s/ t! K7 N0 `3 k, w改開35年,造就一大批笨拙雍腫的行業領頭企業。任何一個進入的公司都在考慮如何作的更大,直到臃腫的走路走不動為止。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