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ss08 于 2015-6-15 22:38 編輯 # v; _$ N7 K/ J: `
1 a9 B4 \2 p9 X1 H下圖為絲錐的圖片,分切削部分(一般約有5P長)
7 m5 _4 P( u7 l3 o w8 g* C1 f3 q: ~7 J
當絲錐開始與工件接觸時,絲錐的切削部分開始不斷地切削工件,隨著切削的深入,參加切削的切削刃數量連續增加直到所有的切削刃全部投入切削,這時絲錐所受的扭矩在極短的時間內急劇增大;當切削部分全部進入到工件時,絲錐的校準部分開始進人工件,由于其主要起到導向和校準的作用,幾乎不參加切削,故切削載荷幾乎不再增加,而是穩定在某一個值,并有稍許波動,鈍化后的絲錐與未鈍化的絲錐相比承受的扭矩波動要小得多,這說明鈍化后絲錐攻絲時所受的載荷相對平穩,對絲錐和工件沖擊小。也就是說攻絲載荷越平穩,攻出的螺紋越標準(出現樓主提出的剛開始加工時通規較緊,很費勁才能擰進去現象) 分析其原因為:一方面絲錐經過鈍化可以有效地去除絲錐切削刃口以及前、后刀面經刃磨后留下的毛刺和劃痕等微觀缺陷,進而提高了其切削性能;使攻絲過程相對平穩。 由于鈍化半徑較大時前、后刀面與工件的摩擦加大,使扭矩變得相對較大,直到刀具的損壞。(出現樓主提出的很費勁才能擰進去,然后越干越松,大約100件過后就基本不緊了,再后來越來越松快,基本一直到絲錐壽命結束都挺松快)所以,切削刀具存在最佳的刃口鈍圓半徑。 5 P' d: Z$ P8 T: u. C9 g$ j+ U
6 @# ^& M3 y6 j9 N/ o7 @
+ c% }# x/ j4 q, g. {; n4 Q8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