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并不是一個有確鑿意義的詞匯,在部分范疇中,機器人被特指為“類人型”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的主要作用是賣萌賣身,并沒有從事生產的功能。在生產領域,絕大多數機器人都只是毫無思考能力的自動化機械,在一般人眼中是認不出來它們跟“機器人”有何關聯的。2 }7 l2 U$ T9 t5 j4 z9 I# r% H B
( j+ c5 i1 k7 W" d) p7 f8 P
所以在此題目中,咱們就仍然把機器人設定為生產和個人輔助機器人,沒有感情、人形這類累贅的附屬物,所有的生產活動都可以被替代,現今的大部分工作都不再需要手工操作。在這樣的圖景展開后,人類還能去做什么?
9 c5 O, P2 z% H' U9 W
' y( i/ H$ @4 t: O* L3 G+ Y" i0 I/ s先設想一下個人職業:我從事過兩個行業,一個平面設計師,另一個是辦公設備維護。很遺憾這倆行業都無法替代,機器人大概永遠也無法弄懂“美”是怎么回事。修理過程機器人可以參與一部分,卻不可能參與全部,尤其是故障判斷的那部分。看來我注定操勞一生了。1 u. h3 t6 q2 z5 R$ F
- c# |1 T' \. l3 i# g
以此擴展,所有創意、藝術、分析判斷類行業都是機械代工的盲區,在這些領域,機器人只能從事一些端茶倒水之類的工作。但有個好處是:機器人可以實現遠程操作,比如你在莫斯科有一臺電腦需要我修理,那么我可以在洛杉磯直接操作你家的機器人修理你的電腦。這意味著:在這個時代,我可以在去機場的路上以及飛機上休息十幾個小時,但在機器人大行其道的未來,我只需要按一個開關就可以為你工作,不再有等待休息的時間。所以有了機器人之后,人類有可能會更加繁忙——把所有時間都放在工作上,而不會被任何其它雜亂事物打斷。從過去幾十年的歷史來看,人類社會的自動化程度與人類的繁忙程度從來是成正比的,機器人替代人類后人類不會沒事干,而是要干的事越來越多。
t. k2 W* @1 e- \3 z5 v7 Q w. p5 z; c3 u/ a
再用農業舉個栗子:以前農民用牛耕地,牛耕完一畝地后累了,必須休息。人就在一邊喝茶聊天。現在用拖拉機,拖拉機自然是不會知道什么是疲倦的,所以機耕手從來都是一口氣耕完幾十畝地下班,而不可能在中間休息——拖拉機還在向前飛跑,你一稍一走神就可能會把地耕壞。6 @ ?. j: K8 H* s7 {: V" G: m7 j
) C+ p2 `0 ]. Y* I
如果以后有了會自動耕地的機器人,那么一個人類會管理幾千上萬畝耕地,人類的工作不再是掌握方向盤,而是查看幾百個機器的工作狀態,在這個人類面前會有一個巨大的屏幕,顯示出所有耕地的狀態和機器的狀態,可想而知,這份工作雖然不再需要手腳,但你的眼睛和大腦會非常疲倦,甚至比1000年前的農民更加疲倦。" ?; L c! K. x, J
$ z* f4 b" v/ X; l6 N/ r7 ]7 W- }. ]如果你是一個售貨員,那么你可以看看如今成熟網店的售貨員們是一個什么工作狀態:雖然你不需要像10年前那樣把貨物反復拿給消費者查看,不需要點數零鈔,不需要整理貨架……但卻被大大延長了工作時間,等待客人的閑余時間被大大縮短——和實體店不同,網店的客人們可以邊跟你交涉邊工作邊看電影邊玩游戲,客人們對你的回復時間可以等待很長時間。因此你可以同時接待幾十個客人,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毫無怨言的等待你幾分鐘。當你把這幾十個客人處理完畢,又會有幾十個客人接踵而來。! e( o; V+ T* O K* S2 v
7 S- V$ r: X* j5 L6 [2 D! {在機械制造行業,自動化機械的普及會讓一個工人從原來一人管理一臺機器變為一人管理十幾臺上百臺機器。于是就像上面農業的那個例子一樣,工人們只是從原來的手忙腳亂變成了眼花繚亂,工作強度并不會有所降低。
% i+ E7 T8 _! N r& C7 ^$ q1 V" i+ T0 g2 T3 Q# l- B" T" K
從以上例子我們應當可以確定這樣幾個顛撲不破的定律:
5 u4 `# d4 z: v7 d) j; D' |& h0 n$ l, u/ k" _0 P7 Q; M! ?
1 自動化設備本身仍然需要人類來操作監控。
4 k8 V' |8 G8 o+ t' @2 自動化生產環境會大幅縮短人類的等待時間,反而提高了勞動強度。
1 \* w" w3 e4 G/ Z L0 Z3 生產效率的提高永遠只會提高產量,以此消化多余的勞動力。0 h6 A( l" K1 f8 e
4 承上條:人類對物質的需求量是無限的,至少以未來數百年內的生產力還遠遠不能滿足。8 W6 D! }& i+ P/ {0 b
5 技術的發展從來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自動化生產模式的普及也只會慢慢到來,人們會逐漸發現自己的生產效率越來越高,或隔壁工廠的生產成本再次降低,而不會在一夜之間裁剪掉大堆的工人。即使有了什么重大技術突破,老板們也不可能把資源全壓在新設備上,一方面公司的人力配置、管理方法都需要與新的生產技術磨合,另一方面新型技術和設備本身也需要一個完善測試的時間。4 o- d9 L& E9 a% L
$ l! F, N) x6 x: X
最后的結果只能是:人類會更加繁忙。2 _: N3 | `9 o0 E
在數百年前,人類的需求只是能填飽肚子,但現在大多數人已經填飽肚子了,卻還是覺得自己很貧乏,又把目標轉移到了電子設備、箱包鞋帽、電影游戲上。生產力的發展永遠不會滿足人類的巨大胃口,所以機器人再如何發達也只是決定了創造財富的多寡,卻無法讓人類感到充實。
) y# A+ ~( ?9 k6 \- X8 d7 o Z%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