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讀到了一篇十年前的文章《民工打工的代價:四萬根斷落的手指頭》,不知道為什么”四萬”這個數字在我的腦海里久久無法散去。作為一個在機械安全領域從業近十年的普通工作者,心里不是滋味,同時也覺得肩頭的擔子又沉重了許多。所謂“十指連心”,斷指之痛,必然痛徹心扉。那一根根斷落的手指背后是一張張無奈的面孔。他們離鄉背井,外出打工本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卻因為工傷事故不得不從此面對殘缺的人生,從心底里為他們感到惋惜。
/ c2 c6 _/ c0 @2003年,廣東商學院教授謝澤憲、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黃巧燕等學者開展了一項涵蓋順德、中山、東莞、惠州、廣州和深圳地區,以工傷為課題的調查。這也是我所知道的為數不多的,比較系統且有數據呈現的調查之一。報告中提到,這些地區中約71.8%的企業發生過很多工傷,而且絕大部分傷者是年輕人,平均年齡26歲,31歲以下的占81.6%。發生工傷最直接的原因主要是軋傷和割傷, 受傷部位最多的是手指,約占所有工傷事故的75.8%。工傷發生最多的行業是五金(32.3%)、家具(13.1%)、電子(18.1%)和建筑業(5%)。在這些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高速增長的GDP讓工人付出了血的代價。雖然上述引用的數據陳舊了一些,但多少還是能說明一些問題。后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該調查未能持續進行,但從媒體的反饋以及珠三角地區依然紅火的醫院手足外科來看,斷指事故并沒有得到遏制,悲劇依然在持續上演……' Z4 f6 p5 P0 Y. {. g
! E2 z$ V1 v: _* @痛心疾首之余,不禁要問“究竟是誰弄斷了他們的手指?”
2 R# [) ]! a1 l# ~9 x* I$ P( q& n0 o7 S
機器設備缺少安全防護是造成打工者傷指、斷指、斷臂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機械壓力機為例,機械壓力機屬于通用型機器,主要用于金屬板材的沖孔、落料等冷沖壓工序,是機械、五金、汽車等行業的必備設備,其在操作時存在沖壓、剪切、擠壓等許多危險。2013年國家質檢總局對機械壓力機5類產品質量進行了國家監督專項檢查,主要是依據GB27607-2011<機械壓力機 安全技術要求>等標準要求,結果顯示機械壓力機的不合格率居然高達85%。而對于安全要求不達標的機械壓力機,用“事故多發”一詞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一旦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連續加班出現疲態,輕則斷指,重則廢臂,甚至喪命。
9 K" c& s [) g, H3 y9 h
, b3 x. j$ g9 ^8 l# y' I; A" N7 ?% t為什么不使用安全的設備,或者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呢?" @3 K5 L& c% H3 D% ?
) P0 \( q7 R2 v# K% n) O3 o G原因一,安全理念缺失、心存僥幸3 I# P, s0 f$ s: n, M) u$ V
. h8 Z( F: a, o% v. v9 s不少企業管理人員,無論是從事安全、環境和健康工作的人員、或是設備采購和管理人員、甚至是廠長,對機械安全沒有很強的概念。想通過培訓員工嚴格遵守企業安全規程,以避免事故的發生。誠然,安全培訓和安全規程是減少事故發生的手段之一。但是,人是不可靠的。無論是在操作簡單設備或是復雜設備的過程中,由于人員的疏忽而導致的事故案例數不勝數。此外,在與很多設備使用人員溝通中,總能夠聽到這樣的觀點,“這臺設備雖然沒有安全防護但也一樣用到現在,沒有出過事故”。他們往往心存僥幸,樂觀地認為事故不一定會發生。殊不知,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設備安全性沒有任何提高的情況下,其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大。對于那作祟的僥幸心理,我想引用中國的一句古話“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濕鞋”,對于危險性很高的設備,如果不主動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發生事故只是時間問題。- J( s) n/ [* | H |
% o, ^1 ^2 \, d p* o. A8 W
原因二,成本+ m% ~+ J8 D1 y A* R$ H
2 S; H- n! e0 [% W6 s( p相比于設備工藝升級的投入,設備安全防護的投入對企業的利潤貢獻無法短期實現。這正是很多企業愿意在工藝升級上投入成本,而不愿意在安全防護上投入成本。得益于生產效率的提高,前者帶來的效益立竿見影。而后者帶來的潛在效益常常被人們忽視。企業往往不會預見到,一起事故所帶來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給企業的效益帶來怎么樣的影響。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員工維權意識的提升,企業主面臨的是越來越昂貴的工傷事故賠償的費用。按照目前市場的行情,如果出了工傷事故,企業起碼要負擔2萬的工傷賠償,加上龐大的醫藥費,這也將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同時,停產、事故調查、企業品牌負面影響等帶來的間接成本,其實遠遠高于賠付等直接成本。因此,機械的安全防護,其實才是真正的小投入大產出。0 l8 A# S3 a) P3 w$ d+ s2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