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8日下午消息,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已經(jīng)開發(fā)出一種尺寸很小的無線溫度傳感器。這種傳感器可以利用射頻信號來獲得電力。
0 O1 m5 z0 X& U! R6 x
; d; B% e( ~1 ]$ P; n" g! k9 ^這意味著傳感器不必連接任何線纜,而用戶也不必為傳感器更換電池。對于智能樓宇等應用而言,這將是發(fā)展中的重要一步。# L9 O3 o5 @, @1 U1 c
4 V3 j0 ]# }0 m* P
未來,智能樓宇將布滿傳感器,從而即時響應住戶的各類需求,而這樣的傳感器需要支持長時間使用,例如當用戶走進房間時打開空調(diào)和燈光開關(guān)。然而,傳感器必須是無線的,且不需要更換電池,才能滿足這樣的需求,否則在大樓內(nèi),用戶每天都要為不同傳感器更換電池。
" r$ [4 }0 G. l% {7 n* }4 X5 d2 J8 G8 a1 a: C2 k9 Y
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高浩(Hao Gao,音)開發(fā)了這種傳感器,而這也是他的博士學位研究課題。他開發(fā)的傳感器僅有2平方毫米大小,重量僅為1.6毫克。
. S: D/ N* |" x4 }5 e: e: ^; d
+ D/ Y P/ B: U6 E當前版本的傳感器傳感范圍只有2.5厘米,研究人員計劃在一年內(nèi)使這一距離擴大至1米,而最終目標則是5米。傳感器配備了專門的路由器,內(nèi)置的天線則可以將射頻電磁波傳送給傳感器,帶來電力。由于能量傳輸精確瞄準了傳感器,因此路由器只消耗非常少的電力。此外,傳感器自身的設(shè)計也使能耗保持在極低的水平。+ u7 O- H3 Q, M3 {; M) q
0 t5 {# G# j' d這種傳感器可以埋置在油漆、塑料和混凝土的下方。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無線技術(shù)教授皮特·巴爾圖斯(Peter Baltus)表示,這意味著傳感器可以方便地用于建筑物內(nèi)。" {0 s p( A7 I; w2 a
, s% c" X* F+ l: J f6 U
傳感器內(nèi)置的天線能通過路由器獲得能源。傳感器將會充電,而在電力足夠后,傳感器將會開機,測量溫度,并將信號發(fā)送給路由器。基于測量到的溫度,這一信號有著略微不同的頻率。而根據(jù)頻率的不同,路由器可以計算出實際溫度。
: M1 A6 T5 ]$ p5 E7 d: R' T- u( Q9 L5 _; ~, [' c
同樣的技術(shù)可以被用于其他類型的無線傳感器,例如運動傳感器、光線傳感器,以及濕度傳感器。巴爾圖斯表示,這一技術(shù)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例如可用于支付系統(tǒng)、無線身份認證系統(tǒng)、智能樓宇,以及工業(yè)生產(chǎn)系統(tǒng)中。此外,這一技術(shù)的成本不高:在大規(guī)模量產(chǎn)的情況下,單個傳感器價格可低至20美分。傳感器的生產(chǎn)基于65納米CMOS工藝。
; C6 C' \$ x5 A*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