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歸航 于 2016-7-6 17:14 編輯 7 M! H% Z, {" @ u, x9 C" h; B
0 r8 Y+ ]1 b1 K
對于機械行當,我是一個莫名其妙、誤打誤撞的闖入者,也不知道能在這個泥潭中掙扎多久,我只知道,就當下或者將來而言,只有不斷的求進,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中,保留住已有的三分地。1 u6 ]& F4 i+ b% ?5 P/ E3 \
+ ?% m/ f p! z) Z
作為經歷,若要說及過去,我想在我這已有的三十一年人生中,大致也就三個階段,十歲之前,十到二十三歲之間,和現在。也許有人會想,談論你的機械從業經歷,怎么會涉及這么遠,那么我不得不解釋清楚,因為我現在的性格養成與此休戚相關。
# T7 R$ K. R( `: ~# X* n$ g! K0 G8 z' u/ c# B& i
十歲之前,如同大部分家庭一樣,很完美,之所以產生相當大的變化,是因為那一年,我“媽媽”自殺了,也正因此,這個詞成了我之后生活中的最大逆鱗,我害怕有人跟我談及她,乃至于我的性情越來越孤僻和沉默。
8 f. D, ^% c) C, o3 L% y# h( ]' b1 x) @7 \5 C/ z( F
從那之后,我越來越趨向于用謊言和故事來撫平我內心的創傷和缺失,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如何評價那之后的十三年,因為在那整個過程中,除了學習,其他的一切行為似乎就是一個自己用封閉的內心去迎合別人而編織一套套漂亮的謊言,看似很成功,但是我知道,我的內心更封閉,也更失落了。我渴望真實,試圖改變,我渴望不去迎合別人而去做一個誠實的自己,但習性的養成讓我步履維艱,因為我已經習慣了,習慣了用他們的意見左右自己的心思和行為。
+ }, |+ u1 n8 F# B; O! f; h( \2 v' M: I4 f0 j N
因為這種渴望和迎合的分裂式心態使得我討厭與人相處,性格也越來越急躁,迷茫充斥著內心,我不停的孤立自己,行為也開始趨向于叛逆。為此,我沒少與他們爭吵,也許我的變化令他們大失所望,而這更促使我越來越放縱和墮落。拿當時的心思來看,似乎是看著他們遲疑和失望的神情,自己卻有著愉悅的心情這種病態心理。也許是潛意識中的不甘,接連兩次工作上的失利后,才開始反省和收斂。
8 b. V$ G/ h" M, b; u- q1 O8 B9 ?
- P$ s4 W4 K/ a4 j5 }第一次對機械的了解源于一次閑聊中,年紀相仿的堂哥說及較有發展前景的幾個行業。或許是他所從事的工作原因(從事制造和開發與福利彩票相關的設備),便提到了沿海地區機械行業,并言及當時沿海比較集中的兩個地區,廣東、江浙。0 l8 Q# H# d- f+ e9 w
- M$ d e N9 n5 V! y6 U# Z2 s+ R' K因為之前沒有和這個行業打過交道,所以也就沒當回事。直到在搭親戚的順風車,遠赴北京的一個印刷廠工作的時候,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大、中、小型設備,才算是初步長了與機械相關的見聞。也就是在那時,我才在頹廢之后第一次靜下心來思考,自己對于今后的事業,究竟該從哪方面入手,亦或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該怎么做。
3 i m8 X) R7 q1 n3 o5 [( ]1 [; N9 s5 ~9 w( E; Y
人,對于自己想要、想從事的事情,一旦進入思考階段,所迸發出來的強烈欲望,使得你縱使在其他行業有著很好的工作前景,也愿意將之棄之不顧。我開始不停收集有關機械行業入門的相關信息,并開始分析突然進入一個陌生的行業所要承擔的后果。因為當時我已經二十三歲了,高中畢業之后一直從事的是與服務、人事相關的行政工作,沒有任何與機械技術相關的操作理論和經驗。
2 z/ @! f4 w5 F, p! R$ {1 @# g& x& @
我還記得那年回去之后,父親的愕然,但做為自己的固執選擇,他們即使有意見,除了牢騷,也無能為力。收集的信息,經過分析過后,我曉得,從事機械行業,不論從哪一個階段和工種入門,首先,你得會識圖,而識圖的基礎,便是你要會畫,而初、高中所學的數學三角函數和幾何,便是你立足的根本。為此,我報了技能班,學了CAD。
% K5 R9 U/ F, o! B) _ ^5 V4 l
& i- t R% H7 u+ c; p在學了CAD之后,我沒有按照家里的想法和安排,選擇在深圳從事這一行的堂哥。而是獨自一人去了江浙地區機械行業發展極快的城市“溫州”。
3 r5 ~) `& o& c0 Z
0 l# Y, B6 u8 U% w9 J單獨一人身在異地,沒有親戚和朋友,對我來說是第一次;冒然間選擇從事與機械相關的技能職業,也是第一次。不知是行業技工的急缺,或者是經濟發展的必須,我就這樣懵懵懂懂的進入了我從事機械行業以來的第一份工作,溫州甌北的一個閥門廠,盡管只是個畫圖員,月薪也才八百塊,但這對我來講無疑是個偌大的鼓勵和支持。; d' C- c: M2 U' d
3 V' s* a0 ^# Z0 h
在從事這份工作那一年中,可以說是見識和不安齊飛。見識源于我對機械設計軟件多樣化的驚嘆。不安源于我對機械技工所有理論的不通,因為沒有任何機械理論基礎,所以在工作中總夾帶著一種力不能及的恍惚。我要學習機械理論,這是我在第一年工作中最強烈的愿望,只是令我沒想到的是,這個愿望對于一個在社會滾打幾年的老油條來講,是那么的困難。" ~. Q `5 r1 h2 e3 @3 H5 J
% ^; a" w' S+ |6 Y! b$ F$ i. I
看書看不進去,工作就這么在工程師的指導中按部就班的進行者。隨著三維軟件的熟練,慢慢的,開始有人叫我老師了,過去的那種同事、朋友之間的吹捧又開始在耳邊縈繞了。也許是經歷過類似的掙扎,我越來越對這種互捧似的言論感到嫉恨和厭煩,乃至于我對工作的要求接近于苛刻,開始得罪人了,開始被人穿小鞋了,自然而然的陷入了工作中的推諉循環中,總之,與相關同事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
+ D; \% a7 \9 |9 X5 U, `) h6 e0 _4 J0 r& A
一年,也許不長,但在機械行業,卻可以學到很多,乃至更多的東西。作為一個畫圖員,只要你肯去做,很多事情,你都可以了解的很順暢。為此,我學會了用PRO/E、Solidworks,學會了看公差等級表和配公差,學會了點焊、鉆床、磨鉆頭等等好些機械鉗工該懂該會的技能,雖然不精通,但足夠有模有樣了。但我知道,這遠遠不夠。( G' _* }: m: _8 N7 x f3 a
- u4 q9 o+ y3 i一般與機械相關的企業,都會備有幾本、或者全套“機械設計手冊”叢書,但是對于當時的我來講,除了一些表格能約莫著知道些意思外,其他的可以說是完全看不懂,是天書。更夸張的在于,當時年輕,再加上剛從事這行,工資低、花費大,攢不下錢,想報學習班也是有心無力。為此,我想到了離職,在當時,似乎也只有這樣才能激起我繼續向上的決心。/ s! u; ]1 y& K5 _
0 Y ]0 u2 u3 M& L我很決斷,也很無情,這源自這一年中對過去的透徹認識:華而不實。因而,我急于改變這種現狀。所以,即使老板打破慣例給我漲薪四百,我還是選擇了走。或許這一走對我來講是個失敗的選擇,但我卻遇到了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企業。
9 @; x# ]0 l9 i. e% \/ s3 X7 s
" I5 Q0 `" I6 I* X: |% B% P這個企業主要是做電工線纜設備,有些年頭了,也已經走下坡路了,之所以繼續存在,主要在于他過去的輝煌和行業競爭的不激烈。就一直在這里拖著不死。然而我是帶著目的來的,對于這種低薪低要求企業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我不知道當時哪來的底氣與一幫大學生競爭,但毫無疑問,我敢去試。也許因為繪圖夠熟練,所以這個廠的總工摒棄了所有有理論底子的大學生,而選擇了我?這在當時,我是很激動的。3 g P3 h% ]" U4 C0 @# d
) g. I- e5 w4 A
之后便如同所有機械廠用人一樣,他們會挖盡你的所有潛在為己用,卻只施舍一點點對你來講極為有限的產品知識。要想懂,只能去干、去學、去折騰,用盡你的所有手段,將車間和公司與你工作相關的所有人和物都忽悠、折磨一遍。到這時,你才算是及格了。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我只記得公司原本那套嶄新的“機械設計手冊”有幾本已經被我翻缺頁了,我還記得為了弄懂錐齒輪的所有參數和主要計算方法和力學性能,而看書看到凌晨的幾個不眠之夜。要知道,沒有基礎的琢磨和學習是很痛苦的,為此,在這個公司的四年間,隨著理論水平的提高和技能底子的積累,工作也愈發的變得順暢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你請教,心態也就慢慢的變得微妙起來。7 V5 _7 A* f' z9 h' L5 T7 v) G% z5 l
( t7 a/ z+ }8 s; S& p
機械行業,一批批新人的崛起,往往會預示著新老更替和換代。毫無疑問,總工上年紀了,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這就使得新的頂替者們有條件也有機會去爭取他們想要的權、利,漸漸的,技術部各成員的工作內容開始轉移重心了,這就使得總工的脾氣越來越急躁,出錯也越來越多,而部門內部針對他的聲音也越來越嚴重。# ~3 @) X9 g8 J8 q6 O/ D6 @
4 ?: g, I% Z% F, R8 N也許因為我是他一手提攜的,亦或是他親自教導的。在內部爾虞我詐最嚴重的那半年,大老板居然幾次私底下找我了解總工工作中連續出錯的具體情況。毫無疑問,我是站在總工那一邊的,不是我不識趣,而是我確實厭煩這種毫無品質的人文爭斗和自吹自擂。這也就導致了技術部內部派系的鮮明,曾經最要好的同事和朋友也因此成了互相打壓的對手,然而也正因為此,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工作任務越來越重。十幾人的技術部,我和總工似乎被孤立了,所造成的結果便是開發和生產的進度越來越慢,使得幾個老板不得不就重避輕,將總工從原有的位置上撤了下來,但總工因為資歷的緣故,仍舊占據很重要的位置。
' e u" |; ?9 _. c; c) K7 z/ U! r. I
新任總工原本是電氣工程師,也許是因為工作年限夠長的緣故,使得他對機械結構設計和制造不以為然,而這一次與他站在同一陣線的結構設計師自然受到了他的器重,而我則徹底成了技術部的裝飾品,連圖都幾乎不用畫了,只得長時間穿梭于車間檢驗、校對、制作和裝配。
: q# F; S5 U7 T2 n% s' @4 D( O k5 `* G m* O0 d+ `, B
被器重的結構設計師是有本事的,名校畢業,理論水平精湛,能設計、能繪圖、能計算,但工作這么多年,似乎缺少現場實踐經驗,所要求的東西過度理論化,工藝編排更是想當然,從而使得車間技工怨聲載道,生產成本大大提高,更致使生產中連續不斷的出現問題。而這更促使新任總工與老總工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也正因二人之間撕破臉似的互相針對,老總工只得黯然退場,被調離技術部,去生產部打醬油去了。只是,一個年近七十的老工程師,面對技術部一手造成的亂象,在生產部又能干什么呢?秉著眼不見為凈的態度,沒兩月,便徹底退休了。
, S; {0 G! Y% b2 {, `2 W7 J+ c8 n( s7 P% e* T6 k' d
在其徹底宣布退休的那次公司聚餐中,老總工跟我聊了小半會兒,總結下來就一句話:搞機械技術,要實在,更要事無巨細的去各個環節了解和操作,知道了各個環節的制作過程,你才能造出合理的結構,安排恰當的工藝。而他也說了一個更讓我震驚的結論:后悔沒有在電氣方面做更深一步探索和研究,以致在臨近最后結局的時候出現了這么一個亂局。當然,那時這段話我也只是放在心里,因為具體是不是這么回事,只有在獨立設計制造一套設備時,才能檢驗出是不是真理。) O5 C3 m9 b+ @2 O! T% h
; _2 o8 j5 F9 r; r
總工退休后,我在技術部也就沒有那么多針對性了,但是工作內容卻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徹底成了廠里的零配件質檢,按圖索驥,到處挑生產部的刺。說實話,有時候真是昧著良心做事,明知道是圖紙和工藝上的錯誤,也只能硬著頭皮往上頂。這些問題都提過,奈何人家不聽,也只能任之了。所以在老總工走后的半年里,技術部挾帶者生產部,開始亂套了。工作中的責任推諉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于是慢慢的積重難返了,誰都不想背鍋,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時候的這個鍋,誰背誰死。/ b& N0 M6 N+ h/ n
+ U7 @" `5 F4 i- A5 ^# ~; Z& Q! z
慢慢的,不論是樣機,還是新發出去的設備,問題不停的被反饋過來。到這時,我知道,這個廠的不會再安逸了,便再一次萌生了辭職的想法。也同時萌生了自己做設備的愿望。
; j# k" Y2 ?$ e# e7 z8 \
9 C0 C# A: _0 c, V9 I到了這個程度,辭職是很快的,但找工作卻并不順利,因為現今但凡是做機械設計,都是要大專以上文憑的,否則你再有水平,也很難在這個環境中謀得一席之地。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小廠,所以就有了現在的這份工作。
! H }$ Q& `3 z9 m6 ^! B: p1 C$ x/ K4 F# X1 O W% h
這個廠不大,做包裝機的,因為做出來的產品是量大低價格的東西,所以整個廠也有兩三百人。這個廠所生產的機器,在我來之前沒有任何圖紙,零件全是讓外加工拆樣依葫蘆畫瓢做出來,然后自己不停改動之后裝上去的。所以關于技術這一塊,在我剛來的時候,一個字,就是亂。想象不到這樣的發展模式居然堅挺了二十多年。
9 z% J E$ u' q- [
2 @8 @7 \7 f& ^/ x6 t0 t1 }4 X! d而公司之所以這次專門招幾個人來協助處理和整理這一塊,其一,是老板意識到確實太亂了。其二,是政策要求。之前有大刀闊斧的搞過,但是失敗了。而我也就權當是個機會,就背著個旅行包這么來應聘了,因為是大熱天,所以來面試的時候脖子上掛著個濕毛巾,雖然時尚,但也帶著些土包子氣。/ m% s. C' R* }6 J F9 i
! Y1 i* `! Y! J, K
來面試的時候,接待我的是人事,實際面試的自然是跟技術相關的人,一個號稱是南工大畢業、某國企退休的二線工程師高工就這么出場了,面試很順利,就我了。因為這是個“電氣工程師”,所以他迫切的希望招一個懂結構的人來協助他,然后再招一個繪圖員,那么一個廠的技術部就這么成立了。后來才知道,之前有過一個繪圖員,因為還沒招到真正懂結構的技術員,所以這個繪圖員被他放在車間里面折騰了半個多月,然而跑路了。- [3 e: S* s, Q2 i" t
# U4 H9 }% K/ a
在此,我為他的走感到遺憾。因為在一個廠,要碰到一個真正愿意從實踐中開始栽培你的老師傅或領路人,是需要極大的氣運的。沒有人能夠一蹴而就的直接用理論去設計和改造任何東西,因為機械制造是一個多環節互相印證的過程。就鋼件零件結構設計而言,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涉及材料選型、力學計算、公差選用和工藝編排,僅從公差選用和工藝編排來講,他就詳細到一個合格的技術員必須清楚車、銑、刨、鏜、鉆、磨、焊等所有技能的操作全過程,在工藝步驟要求比較嚴格的企業,懂與不懂的差距,就如同專家與學徒之間懸殊對比,是非常大的。
" \. ]8 z, t( B( Q% J: j* V4 S4 W
因為是新組成的部門,所以急需開發新產品,來確定自身的地位,以及對得起自己的薪水。因而在高工的領導下,咱們的動作開始了,而我也就開始了機械設備制造的第一步:仿造。也許,很多同行會看不起我們,但這并沒有什么用。中國的市場就是這樣,自己獨立研發一款經濟高效的新產品,不如直接仿造來的直接痛快。在以量大低價為主唱角色的包裝機行業,要想取得非常成效,首先,你就得擁有極為快速的仿造、改造能力。毫無疑問,這家企業過去的那種摸石頭過河的仿造、創作、創造模式已經跟不上當前的變化節奏了。大家都是仿,比的是誰的動作快。所以之前既定的目標在停頓一年之后,又開始提上了日程。
3 c8 H, S; ]; r" P
* `; o5 K) k4 }7 W p7 F然而,接下來兩個月的時間,人事部連續新招了幾個繪圖員,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走了,所以在一次嘮嗑的過程中,他們問我會不會機械制圖。誠然我是會的,水平還不低,只是應聘的工種不一樣,也不好直言“我都會呀”。只是人事部的人在知道這個情況后也樂的清閑,報老板批準,給我加了工資,讓我把這份工作給兼了。就這樣,兩個人的技術部,就這樣巧無聲息的成立了。
4 ]9 D& ~/ f/ f0 Y" a) m9 ~, x# t' v0 W* [
第一個產品很簡單,所以進度是很快的。然而也就因為這樣,幺蛾子來了。我萬萬沒想到這個電氣工程師這么能吹,一個簡簡單單的小產品,愣是被他吹的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也正因為如此,在陸續開發出幾個產品之后,他的地位和權力也在慢慢的壯大,能與廠長一較高下了。
- Y! I, r* Z S, o3 b
& G2 t% ?- e+ k- o! ?1 z" \1 y在經過打聽后,我才知道,原來現廠長曾經是他一手帶起來的倉庫主管,前幾年,公司也曾經歷過一次大刀闊斧的革新和新產品開發,領頭的正是高工,只是因為當初產品的開發失敗,導致公司損失數百萬,而選擇了跑路,使得整個廠的生產亂了套。為此,公司為應急把倉庫主管調上來管生產。因為公司各生產車間是承包性質,所以新上任的廠長因為不懂技術而鎮不住場,促使老板不得不放下姿態把他又請了回來。所以,就成了現在這個局面,回來了,就得拿出成績,這就有了重新成立技術部的事情。7 S' {: ~' d( E
- U( W+ r4 h/ L/ }8 C! S再后來,斗爭又開始了,因為不懂技術,廠長下課。因為過度牛氣,鈑金車間的主管與高工撕了起來,如此循環,他的觸手伸的越來越長,不論外加工或者自加工的零部件開始陸陸續續的出問題了。因為在開發產品的這個過程中,公司各車間零配件的圖紙和工藝也是我一手測繪、整理和編排的,所以我很清楚問題出現在了哪里。不自然的,我一次又一次觸犯了高工的利益,間接的揭露著他的手段和野心。為此,我們之間也開撕了。
7 U Z/ D5 j1 K5 a5 ]
0 s- I( t8 w) {* M9 H) m結果是殘酷的,在他的連番打壓下,在這個廠還未滿一年的時間里,我只得拾起行李走人。我不知道之后兩個月里發生了什么,在我再一次接到人事經理的電話時,突然聽到了高工被撤的消息,老板決定讓我回去協助打理具體事宜,他要親自掛帥?% ]6 z7 L/ U8 Y' |4 U; U; q+ H) y
+ C% x$ W' ]: k& X: O我再一次回來,讓其他人都不可思議,因為我走的時候,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我為什么而走。而在回來之后我才知道,高工的所作所為已經弄的全廠皆知,乃至于他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不停的在電氣方面出錯,而使得老板不得不對他下出逐客令。
' b" b( g5 m5 q# O/ X6 f, k5 h! n9 a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才真切的認識到過去老總工的那句話,不懂電氣,束手于人。我能造出比樣機更好的結構,我也能將生產工藝編排的規規矩矩,我更能親自、快速制作一些我想要的小量零件,我知道,也了解和精通很多結構上的東西,我甚至有了文憑,但是這些都沒能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我沒法完全用自己的雙手將我仿制和改造的東西按照我想要的效果現場完整的動起來。如此,又何談設計呢?
/ ] W! L/ u7 x Q
. M& d# }' O& ^而今公司不停的請了新的電氣工程師,每每看到他們一次次將笨重而復雜的東西按照我們的意圖運轉的時候,我總是若得若失。得,在于公司的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終于走上正規,在那些實實在在的白紙黑字中少了太多的爾虞我詐和推諉。失,在于自己一手參與和制作的設備中少了我最想要的東西。
+ U' {5 p! H! c* C% u* i% g) x
機械技術是枯燥的,更是實在的,他不同于銷售技術,需要吹捧和自抬身價,他的結論是實物,看得見、摸得著,是一個用結論去肯定過程的事情,可吹毛求疵,但決不可虛與委蛇。在我從事這一行的七八年中,我見過太多不實的投機者,也遇到過很多有心卻半途而廢的有為之士,只是機械技術就是這么實在,他就在那里,需要你親自去摸、去學、去琢磨,沒有任何取巧的捷徑。* W& t* [# h8 F# D" q9 M
6 B, e. V7 r! K! H
為了更進一步,二零一六年六月,我不得不再次進入成教中心,去尋找和學習我需要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