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真正可怕之處,是它的隱實力! [此文轉自網絡]感覺這是一篇對日本比較客觀評價的文章。 / d$ H2 A' ^# M4 n
4 P: {0 Q) W f7 e0 Z
) U5 @. r0 A! a& K; v
中日兩國打了兩千年的交道,但對于日本民族,不少中國人至今缺乏系統而深入的了解。與外貌極為相似的鄰居韓國人相比,日本人更喜隱忍,深諳“度心”之術,他們強調統一諧調,同時又有濃重的憂郁性格。日本島國的心理促使他們居安思危。 $ C5 o; ^$ h# [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海外炒作中國崛起之風日盛,日本媒體沖鋒在前,不斷夸大中國經濟的增長,不斷夸大日本經濟的停滯,而我們中國人自己也常常因為以往的成績而沾沾自喜。
8 l3 {: X# ^& n6 G
9 L* P0 c$ L- S, H. N8 _4 H. O) f- A% B: d; c+ N
譬如,目前,除核武器和戰略進攻性武器外,日本的防衛實力在世界上已居于先進行列,但是,日本在軍事轉型的同時,卻讓自衛隊秘密雪藏實力。
1 X1 b8 T3 F( F( i2 j q* M ~7 c8 V4 H6 g* o& v
6 ~& z/ q' k+ p( a; O; ~+ n5 }0 j據《解放軍報》報道,目前日本陸上自衛隊現役兵力約15萬人,下轄北部方面隊、東北方面隊、東部方面隊、中部方面隊和西部方面隊5個軍區司令部以及一個獨立裝甲師,裝備坦克、裝甲車、各型火炮等重型武器;海上自衛隊現役人數4.3萬,擁有各型艦船近170艘,總噸位約40萬噸;日本航空自衛隊現役編制約4.5萬人,分為4個防區、編成1個航空總隊、1個航空混成團、1個航空支援集團等,擁有各式飛機1000余架,其中作戰飛機約400架。
4 Q# N* }- @$ t R9 \' |" M5 {0 W7 B; `/ L
! _8 J# |3 E1 d4 `# M: |; K* X0 o4 w s5 |' w1 d$ L* f6 K4 F8 ]
光看表面數據,自衛隊只是一支很普通的軍事力量,不足25萬人的總兵力在世界上“排不上號”,但仔細分析,日本自衛隊卻雪藏了堪稱實力一流的軍事力量。
4 ]) J! u6 a4 ~$ |
% {& X& j& s A5 M, `& c% ]0 r9 w F5 {: N: S8 |
首先是雪藏軍力于質量。
y: f- @. Y! F- O% v7 `. q2 ^ U
2 S. |0 c b2 a# x8 i
. D3 I# H9 p/ W" w# R! K! d4 v
規模往往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數量上的不足可以用質量去彌補。以日本引以為豪的海上自衛隊為例,艦艇總數不多,但從裝備質量上來說,海上自衛隊的大中型艦艇數量卻位居世界第三。日本海上自衛隊水下力量同樣不可小覷,雖然數量少,但基本上按照每年退役一艘、服役一艘的方式進行新舊潛艇的換代工作,因此型號新、信息化程度高、作戰能力強。再者,從官兵素質來說,日本自衛隊官兵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也位居世界前列。, y/ o: N. a( y" c. D
$ P. ?0 d' h5 u, x* }3 K5 B
% _* }7 O5 D. y. h日本2011年度的《防務白皮書》透露,日本軍事院校教師職工人數占服役人數的4.8%,遠高于中美等國。這些教員來源廣泛,裁軍而富余出來的年輕軍官和技術人員,以及飛機、艦艇數量減少而無處可去的飛行員和艦員,都被安排到了軍校。1 X' ]/ e0 c# F$ l& v$ o# v
5 Z2 q# w p# B( h' L! g
% b1 ?/ G6 o' Q/ B$ R: @0 Y$ R( R一旦戰爭爆發,日本陸上自衛隊可以在三五個月至年內,將現有規模擴充兩倍以上。為了培養出更多的艦長,海上自衛隊的艦長總是頻繁輪換著。
) O$ \6 j3 |( T, \% U3 x7 e2 [
' }% G) v/ T7 {' E
6 q' W/ f6 m+ ? {( t其次,真正的日本軍力,雪藏于強大的工業體系之中。
4 @! |- v; j+ j4 T {4 W! A* A! t, e8 ]: _/ h
2 R; \3 M: ]2 b" t4 U0 ^+ S+ L) a4 I* e' G
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豐田、東芝、索尼這些廣為中國消費者熟悉的日本企業,不僅生產電梯、汽車、筆記本、手機、相機等產品,更有著另一重身份——軍工企業。日本從事軍工生產的大型企業就有20余家,承包企業2500余家,儼然構成一個隱藏于民間的“軍工帝國”。
; m: \" H) F! W* M2 V" P
- v$ h1 B, E+ r1 m, [8 q( P+ ^- h/ P' a H( Y& w
有數據顯示,在10年中,川崎重工可生產反坦克導彈上萬枚、三菱重工可生產空空導彈7000枚、反艦導彈上萬枚;東芝公司可生產防空導彈近2000枚。日本還自行研制出了XAAM空空導彈,與美國同一類型產品相比毫不遜色。三菱重工生產的H-2A型火箭反映出其彈道導彈技術是相當先進的。如果加上日本儲藏的巨量核裂變材料,日本完全有技術能力在短期內制造一定量核導彈。
0 L4 m( ]# z% b, O2 C- \$ i7 X" D( N0 I) z w1 I s A
! a: M' K. } d8 e3 n% N2 I
日本能夠生產飛機的企業包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等。日本具備可以仿制F-15戰斗機、P-3C型大型反潛巡邏機以及MH-60型大型反潛直升機的能力。日本還具備自行設計和制造高性能戰斗機F-2的能力。
# v7 \1 Q$ a3 T6 Z M, D# O8 b/ N. \
. E& D, O) I0 S' p
另外,目前日本主要由三菱重工、日本制鋼和小松制作所三家企業生產坦克,僅三菱一家就有3000輛的坦克年生產能力。生產火炮的主要企業有日本制鋼、三菱重工、小松制作所等廠家。) L. B5 R* ]2 V5 K7 A
: B' E- k! q6 V9 `$ D! u0 ^: R3 q# E/ R% Y% f: e
此外,日本還是世界上少數能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之一。日本國土上林立的核電站,更讓人們懷疑日本是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核武器生產潛力。- e- t- J$ W1 V m$ E
7 b5 |9 u5 r }* J- A$ [' W/ s$ t! _" J5 `+ D6 F
第三是雪藏軍力于動員。
) B% q' u- i% G8 q. M) N- c5 ?6 J/ k5 {/ {, m+ Q
% t& L; ]6 {- E$ s G! O
( A4 K4 x; X( h3 J% ~+ h/ t4 C
s0 F3 h4 ]# f( i( ^
戰后的日本憲法嚴格限制了自衛隊的服役人數,然而日本卻想出辦法將軍力雪藏于動員能力。一方面,日本自衛隊十分重視軍官、士官等骨干的培養,比如為了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艦長,海上自衛隊頻繁更換艦長。另一方面,就是采取部分部隊平時不滿編的辦法,由骨干力量組成“架子”,戰時則可以迅速由預備役人員或緊急動員兵力迅速補充。$ f( \% F* {; X! ?* P
2 J" Z3 {5 k2 ^
$ A$ R+ }. J- k }! x4 B
“團七成,連五成”,這是一句日本自衛隊內部流行的諺語。陸上自衛隊通常下轄四個連隊(相當于中國團的編制)團,然而,只有三個連隊團的編制齊整,剩下的一個連隊團平時僅編入20%的現役士兵。戰時,將由應急預備役人員隨時填空。
1 [" Q4 u" W% W! r; e& m: C! A! m4 m+ G
j$ n" B7 u# T* M* E3 b O2 E這些只有軍官的“架子團”,正是戰爭機器中藏水的海綿,戰事一起,就可吸收更多的兵員。7 n& }# M: `: ~/ T- U4 V7 k
. }' p- r6 u; X N8 e
& I4 `: v# A$ d# z' U日本刻意對外保持著一個“衰弱”、“可憐”的形象,在外界看來其國內經濟持續低迷,但其海外產業在這段時間內的持續擴張卻很難被人們看到。事實上,暗地里打造一個“海外日本”的野心一直未減。6 Z4 m, q4 [1 N* D, e5 c
- K' ^( n" a6 ^3 A' j
1 U* e+ ^* k0 H: _6 b* ?自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后,“日本完蛋了”、“日本從此以后將瀟灑地走向衰落”、“日本是19世紀的英國”等論調開始取代“日本神話論”、“21世紀是日本的世紀”、“日本是不可戰勝”等論調開尤其是2001年3月,已經年逾八旬的日本前首相宮澤喜一親自上陣宣稱日本經濟面臨崩潰,正式拉開了“日本經濟崩潰論”的序幕。
4 g7 J! p2 B* k; f+ {+ o q; Z: H" f, L! J) L8 e6 n
0 c' T4 ?1 i- J) D
在普遍唱衰的背景下,日本經濟真如預見的那么糟嗎?著名產業經濟學家白益民指出,日本隱藏的經濟實力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d: K! y. Q' M- a# J2 k2 Q+ {$ D+ j4 o" n4 C4 V; F+ W9 Q# \/ M
1 b# w: k- q0 l7 m5 l0 d
% e, S! o" }5 p2 `. H5 O& A“如果中日打經濟仗,基本上是中國的損失會更大,而且很被動,因為中國經濟很多方面是依賴于日本。反過來,日本并不完全依賴于中國,它在全球市場包括傳統的像美國市場、歐洲、加拿大還有澳大利亞市場以及新興市場有很多的產業,實際上并不完全依賴于中國的市場?!?/font>. [' H/ C4 Q% \+ ^: ]) Q) O
! C" z- `2 H3 F6 |% n7 l
5 z' n' G; n# y& o& A2 x) j2010年夏天,英國《衛報》網站發表評論文章稱,日本的發展方式可能被長期誤讀:“全球經濟正在衰退。在美國,失業率接近10%,中產階級的退休前景堪憂。在歐洲,各國都有自己的問題。那么,我們該怎樣看待這樣一個國家:在那里,失業率始終不高,犯罪率很低,貧富差距現象不明顯,全民享受醫療保險,人口預期壽命全球領先。. }! d$ g4 i4 ]. L- x
$ P: Y% k# h5 Y) w. K2 }" W
8 N4 ^! k# w& r: P$ A: V* h2011年8月28日,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日本問題專家唐淳風發表文章稱,今天世界上,在日本本土國家之外,還存在“118個日本”。這“118個日本”指的即是日本的海外資產和海外產業?!?18個日本”是日本的雄厚“家底”,對其經濟地位、經濟狀況的判斷也決不能忽視??梢哉f,日本是真正享受到全球化紅利的國家,而且只有日本才是。
5 d4 A R6 D! P, \
& z" E$ B; n8 Q2 _4 r3 u8 j& Z3 u* X, U! l* ^* s1 t* Q/ ]. S
日本政府很早前就有構建“成熟的債權國”的圖謀,首要之一就是提高對外直接投資的比重,以與美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深層博弈。
' H$ y# B. z% `5 B- O
8 w, w6 L$ w0 F* N+ Z: ]( i" {
3 \4 K8 u/ I: o" [+ r6 ~上世紀80年代,受國內生產的高成本影響,一些大型制造業不得不將部分生產環節移至國外,在低成本地區生產,形成了產業史上第一次全國性大規模戰略轉移。亞洲金融[-0.30%]危機后,亞洲新興國家出口成本降低,大大擠壓了日本的出口市場,日本進行了第二次產業大規模戰略轉移,而這次則是包括制造業、物流業等在內的全方位轉移。+ ]! ^, d q( V7 x2 J: x' U
- b& {7 y( W8 v' P- G6 a9 a3 X5 q9 V6 H+ S. r, x
兩次“戰略性”轉移外加80年代日元升值導致的日本海外權益瘋狂收購,鑄就了當前日本巨大的離岸經濟。
# S* H* D9 M# A& F n# r# I, g7 I0 X" @8 P: q
$ `9 l4 N3 q5 j$ Y2 Y. W6 R3 h! g2 P! @
2012年2月16日,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2011年日本對外投資額達1156.3億美元,同比增長102.1%。日本企業海外直接投資收益比上年增長34%,達到38136億日元(478.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來自海外子公司的企業分紅收入實現25000億日元(約合312.5億美元)的順差,同比增長6%,連續8年保持增長。+ N% D$ R" {3 O' ?4 q: S
) }3 v- K: x( o0 t5 x0 q& y4 U- M9 w# h! u8 Q) P* r
其中,日本三井物產(屬三井財團)、三菱商事(屬三菱財團)等七大綜合商社在2011年對外投資總額達3.18萬億日元(約合397.5億美元),大幅超過歷史峰值2.35萬億日元(約合293.8億美元)。并且,這七家公司2011年來自海外子公司的分紅收入就超過125億美元。紅利收益主要來自海外油氣田、礦山的資源開發權益和電力基礎設施項目收益。
+ S5 `4 U, M7 @
: C9 e3 O8 q! x+ _3 P
% B: O y* w& W- L- q# n: q2012年5月,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的《2010財年海外事業活動基本調查》顯示,當年日本海外法人(制造業和非制造業)總計18599家,工作人員499萬人,日本全產業海外銷售額達到183.2萬億日元(約合2.2萬億美元)。6 c/ R; O; u5 {0 Y
2 w7 x) L8 y0 j: h# s3 ]6 K1 r$ q5 l( P- c5 v) Y: p5 [9 o O$ t* J
5月22日,日本財務省公布2011年底海外資產負債余額。公布資料顯示日本企業、政府和個人持有海外凈資產253.01萬億日元(3.1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0.6%,時隔兩年再次實現增長。日本連續21年保持全球最大債權國位置。- V0 @( c! U, ~$ K1 i+ s- k
; A# }2 D! W" j* {$ o4 T6 l. y, n
$ V" h }& @. p% _# T) z. O& E1 _6月14日,《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引用日本銀行業巨頭瑞穗金融集團首席執行長佐藤康博的話:“日資公司感覺自己別無選擇,唯有奮力開辟海外市場?!痹搱蟾钦J為,受充裕的現金儲備和日元走強推動,日資公司正掀起日本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外投資熱潮。, c' L2 G9 D5 q
" n8 F9 U0 f) ~4 S; |, P* f0 }( L/ _# r! E/ v+ }8 M! o
就是這樣,日本在“失去的十年”中享受著“失敗者”的喜悅,香港《每周財經動向》曾在2003年11月17日的文章中說:今天你若去東京,穿行在銀座大街摩肩接踵的人流和川流不息的車流中,很難想象這里會與“經濟危機”聯系在一起。
& B6 }7 d8 ]+ Z8 p3 r K& u4 W2 F$ G- C
2 Y7 Z! g$ H/ P, r6 \
6 a& {. d! x& Z8 S9 V與此同時,日本融入西方世界的程度遠比中國高,而其也長期以弱者的姿態出現在國際上,以博得世界同情。因此,日本發展軍事的國際社會環境,遠比我們認為的寬松——諸鄰國不可能為了二戰舊恨,而拿眼前的實際利益去**博。
$ d/ N4 d9 z1 O) g! m4 w3 e8 y! P! ~9 z7 O. U: y1 x n- {0 }
! T1 [7 C2 e# ]* P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右翼勢力趁機興風作浪,“軍國夢”搭上“空海一體戰”順風車。
, Q, m/ M7 q. y( |2 y5 M# o
4 Y" l& \7 _! T! Q
* v7 W5 g* s- A$ U6 G他們愿意讓日本成為遏制中國崛起的一個強大的力量,美國同樣這么認為,而歐洲諸國二戰中并未受到日本的實際侵害,相反,對中國崛起的恐懼,可能遠比一個二戰戰敗國崛起的恐懼來得厲害。國際社會完全可能縱容日本進一步發展軍事力量,并最終讓日本實現航母時代的回歸。% F& ]1 }+ o2 E9 Z3 J
4 j! W% Y9 P' I; T/ N# c/ \' U( O6 Z9 ~/ J, g4 {$ J
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薛理泰撰文指出,當今日本整個社會及政壇日益右傾,舉國越來越公開地紀念“光榮”的帝國歷史,諸如此類追憶昔日“大日本帝國”的光輝時分的活動,越來越時興,舉不勝舉。恰在此時,安倍內閣為軍國主義推波助瀾,希望把日本從“專守防衛”中松綁,并想廢除日本和平憲法對交戰的約束力。+ D8 e& u& g) ?. v; w' \/ A1 o
6 ?) {5 x' z9 |2 } h
- p" d( d* g; U# p( M; b薛理泰認為,美國應該正視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崛起的危害性。日本依然會對美國控制西太平洋的格局提出挑戰。對于美國說來,挑戰來自中國或日本,在本質上并無二致。
1 \% G" ~# q0 m! a+ a/ t: s
/ t- a" q3 x' \) Q+ K& x8 j
- y% M$ i& E4 H4 h再說到科技水平,日本人善于學習、精于科技,在下列領域掌握著領先技術。
( B4 |( }4 N- L3 e' i( s, M8 \ j3 F$ V2 \- s: S
) ]7 x9 U3 m8 _. Z6 S! h; J( h4 c
; k& J/ O4 F0 D4 A- J: r; A4 t超導技術:日本開始研究超導新干線,預計時速將到達500公里。實力公司包括:日立,東芝,日本車輛,三菱重工等。& I! }. x2 {# L2 m# {* `
1 l& H7 |+ `6 Y8 N9 ^- ~0 X% _' J% d# c9 Z4 f
材料技術:NEC,東芝,日立,古河電工,神戶制鐵所,住友電工,東京電力,等等;
& e0 ~. \& P$ D1 `% @
; B* ^- f# R6 |6 J" D$ w7 |
3 C! W/ N/ P H$ n+ f% _2 @1 ^納米技術:高速通信技術,NEC,日立;下一代DVD技術:SONY;東芝;下下一代DVD技術:日立;平面顯示屏技術:佳能,SONY,雙葉電子;硅技術:東京微電子,尼康;
( W% _$ x% Z* O% T0 i6 `$ b9 @9 G5 }6 ~* f9 J2 s7 V# p
; h+ N+ |. L9 _3 |0 a8 h5 V6 ~MEMS:三菱電機,夏普,松下;
7 P% w1 J. }& g* x) X1 I w' \3 P6 t
7 r7 ]- p( K- I! b& R
宇宙:石川島播磨重工;川崎重工,三菱重工;東芝,NEC,三菱電機;在傳統行業領域,世界現狀大致如下:鋼鐵:第一名是盧森堡的公司,第二荷蘭公司,第三名是新日本制鐵;第四名是JFE制鐵(日本);中國的寶鋼排在第六位(與日本合資);化學:三菱化學排在第五位。前四名是美國和德國瓜分;旭化成第九位。汽車:GM暫時排在第一,估計會被第二位的豐田超過;日產第8;本田第九;
. B$ `* V0 W X# W, D
: Q% ]7 @6 Y9 V# y! i# V7 Y. H [1 _ u [
$ ]0 _+ T* b- E2 p% v* U家用電器:前十五名被日本包攬:松下,日立,東芝,夏普,三菱電機是前五名;半導體:日立和三菱合資的半導體公司排第四位,英特爾高居榜首;3 D6 h. z2 |: L% }4 a' D' @, v1 @
- T5 J+ p" b# M6 H7 P8 n5 }
, Z3 x' t) \. V3 v+ H( D
( e' f3 q$ v7 n0 X1 p: X通信領域:NTT獨占鰲頭。
; G6 s+ K; g* |2 W% w7 r3 B# \# T. T; E% X* @/ _- [; }
0 @2 F7 E' m! U m( d
一般認為,新技術從研究到成熟是一個階段,從成熟到應用是第二階段。第二個階段的時間10-15年。換句話說,如果現在想應用一項新技術,它必須在10年之前就已經成熟了,否則不能應用。日本正在計劃建設超導新干線,也就是說,他的超導方面的研究,在十年前就已經成熟了。
1 l2 M* j0 P# I- [( n6 W+ f$ G
1 [4 X% \) X5 r, k! g1 O; @- W, E6 E4 @$ \6 N4 |' l0 j. Y
日本在某些領域面對的強大對手依然是美國。偶爾有某些歐洲老牌公司在銷售額方面領先。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國不可能成為日本的對手,因為中國無論在傳統領域還是在新技術方面,都不值得一提。上述所有行業,以前15名為基準,只能看到一個中國公司的名字:寶鋼,還是采用日本的技術的合資企業。
! ^3 E) K5 [( t7 }# q" I
) p" t7 ?% b$ F" i7 ?' ~$ \& p3 @5 D' D5 M( ]: s: N$ j
“我們對日本的誤讀還一直在報道,并沒有理解真正日本的實力,讓中國老百姓有很多誤解。這讓我們看的問題并不是真實的?!卑滓婷裾f。
) C) E5 f2 ?$ C h7 v7 k
# v# l+ c$ H5 _# ^# i$ p& w; v
! V r9 D. o0 f) G% H( N中國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約研究員王沖認為,中國GDP快速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自然是可喜可賀之事。然而,高興之余還是要關注到差距,日本在許多數據方面依然領先我們很多,不可漠視。
: P0 h2 _" i1 Z6 b) R
, h" L. Y2 c)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