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不喜歡轉帖,但這一篇論證邏輯很有意思。邏輯思維是值得推崇的。另外,提示了我們必須要差異化競爭。/ P; I6 n( m/ ^. m4 O% q; u
) }5 t6 Q! L5 ^0 X0 r% p" r, N--------------
7 p; { D8 r0 e7 A
3 Y/ K3 Q- V& e' F+ f* N' @因為,非底層的資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需要擁有獨特的優秀屬性的人獲得,而這個屬性絕不是“辛勞”。8 ]+ W, r4 o& ]) k
, }2 w5 ~& p: T; b6 x* c/ J
. Q, _+ i) h6 ]說一件小事:
# W( x" e S/ m, Q( ` D7 C9 B/ e* d
記得初一的時候,有一次我參加 “希望杯” 數學競賽,題目特別簡單,我大概花了一半多點的時間就做完了。幾周后公布競賽結果,只有150分、也就是滿分的人才能獲得一等獎,哪怕是 149 分的人,都只能屈居二等獎。
) \; I/ B4 ^$ }/ y
- [- Y x( x1 x8 C而我呢?因為粗心做錯了一道選擇題,被扣了5分,又因為一個證明過程寫得不夠嚴謹,被扣了1分,最后 “只” 獲得了 144 分 —— 它竟然是三等獎的分數線。% S- S4 v, X4 ^0 q
' u ]8 ~6 k/ ?5 {
那些考了 149分、148 分的人,他們不努力、不優秀嗎?
: p$ y% X% e* n9 O% n9 Q4 k" e4 y. ?" x# F
不是的,他們之所以沒有獲得一等獎,是因為一等獎的名額就這么多。6 q/ g# |& c/ @
. L" P" l% s& y" a% D( }0 u同樣道理,很多人辛勞一生,卻仍然生活在社會底層,并不是因為他們做錯了什么,而是因為,“辛勞一生” 是一種同質化非常嚴重的屬性,對一個體力正常的健全人來說,僅僅做到辛勞一生并非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要被老板牽著鼻子走就可以,有時甚至都不需要努力。雖然看起來很辛苦,但因為其實質很簡單,所以很多人都做到了。
+ l+ o- m7 R" o0 `. {; Q4 {9 y- X1 B" a; V5 k" N# _
可是,社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有機會掙很多錢的人的名額也是有限的,它遠小于辛勞的人數。
' l8 ^9 H. R h" D- A# D
; h G1 Q* f; w' l這樣看來,從邏輯上說,必然有很多人,努力了一生,卻依舊在底層啊。+ z$ Y3 ^% F/ M
2 p5 i6 @* c1 h1 W這是從邏輯上推出的必然結論,和什么出身、命運、思維方式等都沒有什么關系,只要這個社會的資源不是 “絕對均分” 的(這是不可能出現的),就一定會有 “很多人辛勞了一生,卻依舊在底層” 的現象出現,無論這個社會多么合理、多么美好、多么發達。
3 Z8 J8 K" g6 N8 _( M( W" S! J+ D% r% I9 L7 P; z) R( d; E) V( \$ V
類似地,那些不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之所以不在那里,一定是因為他們擁有同質化不那么嚴重的屬性,比如富貴的出身、極高的智商、廣泛的人脈資源、極其美麗的外表等等,并且,若這些屬性足夠稀有,甚至都可以讓 “辛勞一生” 成為非必要的進階條件。& M/ @& t$ p- `
9 W- ~7 {; ?( R: k! P+ X$ u8 q所以,每次當我辛辛苦苦做完了一件事情而無所得時,我會問自己幾個問題:
# C+ w2 G1 m+ T" N0 R
8 Y& o1 Y( H; m3 n3 E我做完的事情,別人是否也能做到?3 H% ]4 G" ?( }, m% X% t" A
如果別人也能做到,我是否做得比他們更好?3 W4 C" D- g6 W+ t; Y: C, I
如果現在的我做得還不夠好,我該從哪方面入手,去揚長避短,展現我的價值?
' o; b# P$ s8 Y/ c. `$ B5 D# y7 K, _" I2 ^2 @. O6 s
想清楚這些問題,我才會繼續努力。否則,我的努力就是無用功。2 V h* [& P- m
/ H( Q! O& l H4 p) B7 ^3 Y) R總之,辛苦是廉價的,恰到好處的辛苦帶來的有獨一無二價值的成果才是值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