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xxjjqq414 于 2017-5-31 10:06 編輯
0 B8 S; A# N5 B5 z4 L
) F k1 u) N) B9 [6 e7 j設計使用獨立原則大多沖著高的互換性去的,批量生產的零件產品,大部分要求通用或互換。使用最大或最小估計問題就比較大了。還有后期的修理維護。
5 s* d8 V" @3 d, W) c0 y. F而你說的幾點還是有片面的:
3 k/ m! p" F( f* g( F% b一.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兩者之間沒有強制的聯系,就像鞋子、衣服、領帶之間的關系,沒有法律規定穿西服就一定要穿皮鞋打領帶。實際使用要看具體情況來定。位置度的標準,其實GB中也是有推薦的計算方法,只不過涉及的影響因素有點多,列成表格形式不太合適。7 c) ]/ n2 v1 R. D
二.零件的形位不是不檢驗,而是因為目前國內情況特殊個人感覺有幾點:) }0 E, Q) C1 z g6 Y+ d
1.真正的大批量生產,在前期的工藝、工裝要投入很多,也必須要經過驗證,試件肯定要檢驗,影響零件的形位公差最大的就是加工工藝、加工工裝、加工設備??赡芷綍r不太看到,批量生產肯定也要抽檢,會給出一種未檢驗的感覺。3 P: Q, U Z' u' _1 j+ G
2.小批量時,按道理更要檢驗,因為它沒有成熟的工藝工裝。一年舊沒生產幾臺的設備,估計車間的工人的理論水平大部分不會很高,標的行位都不一定能理解,更別說檢驗了。見過很多裝配師傅,認為孔軸能裝進的就是“好零件”,裝不進的就是尺寸不合格,他們可能就沒有行位的概念。% |" z. U, t! j8 a5 W
3.檢驗設備:很多公司的有行位的檢驗設備,很多都是古董級的,準備工作繁瑣,會使用的檢驗也不多,愿意檢驗的就更少,能偷懶就偷懶,愿意買三坐標的公司舊更少了,少說也要幾十萬0 f1 `8 [% A8 b& j& K& E
三.現在設備精度都高了,裝配師傅的技能卻在退步,會修配的不多,能修配好的更少,5 R+ }' [! C0 @: l* O#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