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_& p- ~, y/ @5 O3 W2 {- d
; M% S/ u+ a+ S) P+ K8 |% Z5 p6 ?. S
- a! U) L2 |1 F g F' ?$ z- [
( X1 Q- l8 H. R; h, `
M* Q5 T/ i* `3 d, n4 V' J1 Z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硅兔賽跑”(ID:sv_race),作者 Y.K & 大澄
4 G" ?+ V, |- \2 J! W
《北京,有2000萬人在xxxx》昨天刷爆了票圈。
) `$ J8 V b' A7 @2 C, W$ x& \
文章聊的是在北京生活的2000萬人,廣義上講,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
" S4 ?5 C. j \站在科技和社會發展的角度,這些人是無比幸運的:
+ f v$ F3 X( K1 s, m2 U6 K5 Q" X
當他們想要去京東、騰訊、百度的時候,至少他們可以來到五環外的北京遞交一份求職信。
, o) {% z. R5 G
當他們想要體驗VR、AR技術的時候,至少他們可以擠地鐵前往國貿、三里屯、中關村的體驗館。
- B' I1 ~; r. a) p0 O7 U ?
當他們想要了解人工智能的時候,至少這座城市里的清華大學內設了國家級人工智能實驗室,最領先的技術和研究人員都在那里聚集。
* A+ t5 I+ g* x2 @6 o3 [, _: a
站在科技、創投的角度,生活在這里的人所接觸到的機會和信息,是其他地域不可比擬的。他們走在科技發展的最前端,是最新技術、生活方式的體驗者。
/ Z3 O' m% t6 I
而千千萬萬小城市的人,別說跟上科技發展了,他們根本就沒有加入我們的 “第四次工業革命”。
) N& T& Q5 \! j r% p7 v ?
' ?. R z7 W% _( q! y世界是平的,沒錯。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讓全世界的產品、文化、精神融為一體,當下的社會真正成為 “地球村”。
9 v1 l' ^; w2 ?" K# B7 l/ f
世界是平的,bullshit!科技的發展,并沒有使先進的技術、產品扁平化,給人們帶來愈發平等的機會。
) F4 T% s% r3 ^- |5 e3 y2 M
科技公司有責任。
6 _* ~9 v. V3 h j# I
它們一直都在犯一個通用嚴重的錯誤:對中小城市缺乏興趣,缺少對這些地區的資本投入,以至于這些城市被拋棄在科技變革的后面,失去了與未來對話的機會。
; @, \9 r7 F) X$ y4 z
以美國為例,科技巨頭云集硅谷。硅谷所在的灣區依然集中著美國近50%(46.5%)的VC和初創公司。眾多的人才聚集在相同的地方,使得這個地方的發展全美最快,甚至世界最快。
* s K! ~7 j8 ?" s# N3 B" g
手握明日之星的IT公司,同樣青睞大城市,Amazon在西雅圖試行生鮮配送(AmazonFresh Pickup),Uber在舊金山、匹茲堡、坦佩測試自動駕駛汽車。因無雄厚資金支持,不少初創公司逃離硅谷,定址創業成本低廉的城市,如奧斯汀、奧馬哈,發展初見規模。
" z' W8 l4 `% E. z% x3 E/ I( |
中小城市,因無法吸引大規模資本入駐,在科技變革的浪潮中漸漸掉隊,失去了與未來對話的機會。盡管有一些智慧城市的舉措正在一些較小的城市里被推行,但大部分還是集中在大城市,擁有市場便利優勢的大城市始終是科技公司的“吸鐵石”。
/ A- k, Y/ {8 ^4 ~6 W! h
就目前而言,大城市仍是科技公司創造未來世界的理想試驗室地,其對中小城市的冷淡加劇了中小城市的邊緣化。
; K2 `+ F' F, m C" ?8 w1 I
* d, F; v9 ?; F' m. A; @; g
我們應該開始反思這個問題了:也許,在較小的城市測試新技術和產品的意義可能更大,具有更廣泛的意義?
, w* ~; O/ l# k# {" @0 U
新的科技政策在全國推行之前通常需要進行小規模的測試,中小城市市場規模不大,反而使其成為科技政策的優良“孵化器”。
7 V8 W7 a3 W. p$ q9 g5 `
在10萬人口的小城市或者小城鎮去實現和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比在100萬人口的大城市更有效率更節省成本;小城市低廉的住房成本以及稅收的優惠,使科技公司的運營成本大大減少;同時,小城市的居民,如同硅谷的少數族裔和女性,他們的觀點能夠引發技術公司不同視角的思考,從而幫助改善現存的科技規劃和產品。
, V L' s! K! E' V2 _+ a7 u5 ?: \
大概,很多人都認為,因為文化、教育、人口和財政預算以及基礎設施的差距,將大城市廣泛應用的技術創新照搬至小城市是不切實際的。
4 \) P. G' h# e$ X6 d9 n9 S& ^" [2 [ U) X! i. e( i1 G
但事實上,必須開始這么做了!
4 r; x. L1 i/ _8 H
科技政策的領軍人物,Susan Crawford認為,數據導向的政策應該被用于改善所有的城市。對于城市來說,不論大小,科技都是必要的。
4 D- x4 ]( ?2 s1 {% t2 j
長期以來,小城市都被認為具有價格、規模和專業技術等方面的障礙,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擴散,這些障礙已經被各個擊破了。從Amazon的AWS到Google Adwords, 這些不受地域限制、價格親民的科技產品讓一切成為可能,小城市的科技發展是充滿可能性的。
" m( { s8 r' f0 A
路易斯安娜州 Shreveport 的居民正在努力實現全市的寬帶接入,并且試圖成立一家專注于為非裔以及拉丁裔商人提供市場營銷服務的科技公司。小城市自身已經意識到這種失衡了,他們迫切地需要科技來改善自己的生活。
0 t( ]" m9 P. q
你很難想象,對于大城市來說一筆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技術投資,如果放在小城市,就能徹底改變居民的生活質量。要知道,美國還有23.3%的城市居民沒有寬帶服務;而在田納西的Chattanooga安裝了寬帶后,其失業率從7.8%下降到4.1%,居民平均工資收入也攀升至美國中部城市的第三高。
8 |% P& ]5 ]" I, U, D" Z. M4 m9 [4 o
在吸引科技投資或者吸引科技公司上,小城市很難和大城市競爭。它們甚至不具備競爭的資格。這些小城市沒有也雇不起頂尖成熟的說客,而芝加哥洛杉磯這樣的大城市則養著一個軍團的說客,可以從聯邦政府或者州政府那里輕松申請來百萬美元的投資。另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美國的78%風險投資都集中在加州、紐約和馬薩諸塞州,小城市很難分得一杯羹。
2 Y8 S/ x; o$ e! T! \4 {
美國的確有一些針對小城市的民間款項,比如騎士基金會的社區基金項目或Bloomberg 的 What Works Cities,這些民間基金只是杯水車薪。預算的限制迫使大部分小城市都只能活在當下,而不能進行科技投資,長遠地規劃未來。
3 w; e: h7 x+ t0 v6 ^3 D
正如少數族裔在技術領域應該享有平等的機會一樣,美國那些被忽略已久的小城市其實和紐約舊金山這樣的城市一樣,同樣需要技術和發展。
科技,應該開始關注這些被遺忘的城市了。
- n/ ]1 S5 A" Z. [ t% d6 Q" v: C
不過硅谷的“士紳化”(Gentrification)也許開始讓那些身家6位數,7位數的工程師們開始思考人生,反思和關注“錢”和物質以外的生活了。
: E& I$ P. N! K" j+ ^
他們中一部分正在逃離硅谷,到奧斯丁、德克薩斯等新興的科技中心尋找機遇。根據Indeed.com上的數據灣區地區35%的科技工作者都開始尋找其他地區的工作,雖然小城市也許還沒有位列于他們的考慮范圍,但至少,他們開始認同這些”硅谷“這個中心以外的機會了。
" B+ }7 i! p1 F3 l8 o0 ~- C0 Z
5 a1 q1 M2 Y0 J! B更令人感到安慰的是,這些人如果離開,科技公司也會跟著去的。畢竟人才在哪里,公司就跟到哪里。
u% f/ r2 c% g3 j* A
# l5 C- w' U/ Z6 E* `% D8 s" l% A' U5 A4 n& w' Y
" j+ ?1 R3 u6 k& O4 z' G
7 A, W& E9 b; w; ?9 I& ~8 t% H _
! W; G! v9 R4 }1 P2 t! Q' @2 W# s6 s7 R* d9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