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G2 p& A+ i- k' r$ O9 I7 ^8 I
青少年代表與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對話8 d1 x6 S6 c; @: u
新浪科技訊 10月28日上午消息,今日2017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未來論壇年會在京舉辦。會上,青少年代表與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進行對話。3 F8 `) u/ H3 {; W1 U) S$ B
施一公介紹道,自己來自河南小城市駐馬店,很感謝這個大時代,讓自己走出來。也許沒有這個時代,這輩子都不會走出來。. u$ k5 r% }' J* V1 P" j/ ?9 U5 t: o
+ v6 r; ]) o5 n; Z y% \6 M) A' t) V
' ]/ ^8 a# p( d7 w8 U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4 H; h" L. {5 h# _" Z2 c. Y
施一公在回答同學有關生物學就業問題的時候表示,我們是人,不止是簡單的動物,不只吃飯穿衣,為什么要這么擔心掙錢多少,這對年輕人來說是太不可思議的狹窄。現在社會太現實了,為什么人們在中學大學就想哪個職業掙錢多,這不是把自己作價賣了?“從小到大,我不認為誰的錢多誰的地位就高,我見到比爾蓋茨的時候我也沒這種感覺。我從來就沒有把錢和自己的價值畫上什么東西。我有時候不太理解這個社會。”* N3 h" e b. m0 V, J% n
施一公表示,直覺對自然科學非常重要,但如果沒有科學的素養,沒有系統的訓練,直覺是出不來的。是經過日積月累,對過去學到的知識的融會貫通。“我有關癌癥一個很重要的發現,是講課不相干的時候突然想到的,并通過科學實驗驗證是真的,這來自于我對于相關知識的了解。”施一公稱,系統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才會帶來思想火花的碰撞。% y/ z+ U- L# q r
施一公認為,學習生命醫學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太著急。最尖端的制藥研究完全來自于大學、研究所的研究,基礎研究是推動所有應用的基本。從事基礎研究,反而可以對制藥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8 O0 ^9 d; G% \% v
在回答有關國內教育體系的問題時,施一公表示,現在的教育模式成績是巨大的,國內學生通過中小學的培養,考試能力非常強,中學大學畢業后教育平均水平非常高。但國內的教育模式單一,提倡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落后,因此均值很高,方差很小,美國的教育恰好相反。公平和卓越是矛盾的,在東方化思維的影響下,如何鼓勵創新,是一個社會化的問題。. x' _4 ?* A. A0 h4 l+ Z
- A5 A+ R& A. C7 t& V; c
![]()
' [2 h) l Z4 n* m6 @/ C. Q: H5 \' d* }$ ~: x. s7 X
青少年代表與施一公合影
( p5 h* [0 w* A1 a' w- G& }6 M; O 施一公向青少年們建議,堅持自己的信仰,好好走自己的路,目標總會達到。你心里所想,心中的信仰,遠遠比于別人對你的看法、社會上的輿論更重要。心里要一直有個夢想,奔著夢想而去。(張澤宇)
( T+ {" B% Q' R7 l# d0 ? 以下為對話實錄:% e: X4 A6 U5 T2 [1 Z
李革:歡迎大家參加少年科學家和大科學家的對話,首先介紹一下未來論壇,這是科學家和企業家聯合的民間組織,而且我們的宗旨是讓科學重回中心,讓科學家重回舞臺中心。
, A1 d( { Z- r5 o0 W 首先,祝賀一下我的好朋友施一公教授,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我們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時代,知識、經驗、科學和科技能夠產生價值和財富的時代。特別高興我們有很多中學生對科學重新有了特別濃厚的興趣,我記得年代的時候,我們只知道數理化,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是只要懂科學愿意學習,走到哪也不怕,今天有這樣一個機會,我們未來論壇在一瞬間收集到了一百多萬條中學生對大科學家的問題,從中選了五名同學跟施一公教授直接對話,能夠充分反映出青年一代對科學的興趣和追求,所以,我覺得作為未來論壇的理事,同時也是主持人,感到特別欣慰。知識、科學、科技作為價值財富創造的動力和源泉,同時還有一個秘密,做科研還可以使人變得很年輕,不信你一會看看,我和施一公差不多同齡,我像70后,他像80后。希望青少年今天對施教授勇敢地提出他們不容易回答的問題。謝謝大家!) S- J& N$ R& Q1 T
施一公:首先非常感謝大家今天下午集聚一堂,聽我們和幾位中學生一起對話,我想從淵源說起,我來自河南省東南部的一個小地方駐馬店,最后走出來了,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講,我特別有感觸,也特別感慨,就是特別感謝這個大時代,我在想,如果沒有這個大時代作為背景的話,也許我就在駐馬店了,這輩子也不會走出來。其實,我在想非常簡單,我自己的背景,我的朋友在座也都知道,我其實在駐馬店生活了11年,既是我的家鄉,也我的故鄉,也是我感情最深厚的地方,到哪怕都講我是駐馬店人。在鄭州上了高中,1985年到清華大學讀本科,在清華我提前一年畢業,四年以后,本來要走上工作崗位,后來決定出國留學。90-95年在霍普金斯大學,在美國東岸,生物物理博士學位,兩年博士后,97年底去普林斯頓大學做助理教授,一直到我回國,決定回國2006年,在清華建實驗室2007年,整整十年到現在。這一路走來,大家覺得我肯定順風順水,很順利,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C& ]: J( a) \8 s/ _5 z
我一開始并沒有下定決心做學問,決定做學問以后,發現做學問的奧妙又特別感慨,一直這樣過來。而因為我來自小地方,很多機會一開始并沒有,最后一點一點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吧,把機會得到了。所以特別有感觸。% t) P/ d2 R/ P' M+ }$ k
作為的總結,我想說,你只要好好走你的路走下去,總會能達到你的目標,我是相信這一點的,所以一會也想跟我們幾位同學再多說幾句,包括現在在我的實驗室里,包括現在在清華面對清華的學生,我都會這樣叮囑他們,你自己心里想的,你信仰的東西,遠遠重要于外界別人對于你的看法和整個社會上的輿論,和走向,這是非常關鍵的,所以我的學生里邊,我也多次說過,有一位叫做柴季杰的,大連輕工業學院學造紙的,曾經他走的路非常崎嶇,但是他現在是一個核心有名的國際大家,結構生物學家,我用他的例子給大學、中學、小學學生講,你們只要自己不放棄自己的想法,你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達到你的目的,肯定會的。很多人很遺憾放棄了,我唯一最大的感觸是一直是堅持者在現在,現在還有一個夢想直到現在,也是奔著夢想而去的。謝謝大家!今天非常高興請來了五位同學,都是經過層層選拔優秀學生代表,他們都是有問題的同學,當然問題是好的問題,相信一會有展示的機會,現在請你們一一跟大家做一個介紹。7 x( h( }5 O1 F: {. y1 v
于涵:大家好,我來自北京十二中的于涵,我的興趣愛好比較多,比較重要的一共三個,第一很喜歡英語,從三歲一開始被父母逼著,后來特別喜歡英語。第二點我非常熱愛武術,曾經在初二的時候,獲得過北京市劍術第一名。第三是非常喜歡生物,在高一的時候參加過學校的生物競賽,了解過生物的實驗基礎,做過解剖蛔蟲實驗。今天高中知識,中心法則里面,包括DNA復制、轉錄三個部分,想聽聽剪切部分。
1 d* Z6 | Q' x! J- f 王語同:大家好,我是王語同,從一起作業推選上來的。我個人喜歡美術,關于美術所有東西都特別喜歡,還有關于理科,關于科學的都是都特別喜歡,很榮幸作為一起作業學生代表推選上來。我是工美附中初一四班的學生,應該這里最小的學生。 @) q# V' b0 v( {2 g( x
李星倫:大家好,我來自北京中學九年級一班的李星倫,我平常愛好不算太多,就是下下圍棋,彈彈手風琴。在學習方面,我對理科和科學比較感興趣,比如物理、化學、生物來者不拒,很榮幸能參加這一次的活動。謝謝!1 B, @/ U1 Q; t! k" H
路云帆:大家好,我來自北京四中國際校區高三的路云帆,我家里有三位醫生,所以我從小對生物和醫學有強烈的敬意和愛好,我個人非常喜歡思考一些跟生物有關的問題,從很小的細胞,然后到人類進化的方向和終端,我經常會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所以很榮幸今天能夠跟施教授一塊對話。% A7 @4 S* U! `7 s8 A$ ?& `! L
譚子文:大家好,我是來自北京四中高級校區高三譚子文,我也特別喜歡生命科學和生理方面的科學,我對于這個領域里面從不管微觀還是宏觀上面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感到特別震撼和感動,所以能在這里有這個機會和各位老師們對話,我也很榮幸。5 P- k& {( C6 W0 S# `; @
譚子文:我高中同屆同學特別喜歡學生物學,很鄭重作為大學相關專業選擇之一,卻被周圍的人說,這個找不到工作,放棄吧,別學了,他們因為這個多多少少有一些猶豫,您對這個現象怎么看,對于這些正在猶豫的同學們,有什么想說的?
$ t* x* H. P5 Q 施一公:這個問題正中下懷,我在不同的場合多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我反問你一句,你們將來學了生物或者學了任何一門科學,會吃不飽肚子,能夠缺衣少穿嗎?不會吧。其實我是很簡單的一個答復,我再展開說一下自己的想法,我覺得我們是人,我們不是簡單的動物,吃飽了喝足了,如果不缺衣少穿,為什么要這么擔心少掙幾塊錢,多掙幾塊錢呢?我是覺得如果我們最后無論是學習也好,無論是研究也好,還是做什么也好,最后我們主要的著眼點是什么工作掙錢多,什么工作能夠生活得更富足,這個至少對年輕人來講,是太不可思議的狹窄了。所以我從很小的時候,甚至說到駐馬店,我在四年級的時候,那個時候因為沒有足夠多的食物,沒有肉,沒有水果,我記得很清楚,四年級的時候,我的小的時候不能叫理想,小時候特別想,可能叫夢想之一,說長大每天吃一個蘋果就夠了,當時怎么可以想像長大還有汽車開,每天都可以吃到肉,不可思議,即使那個時候,11歲、9歲的時候,小學三四年紀的時候,當然我們那個年代就是很少鼓舞,覺得科學很偉大,覺得科學可以改變社會,可以讓中國富強,確確實實潛移默化地決定想要做一點事情,做科學家,做工程師,這也是一種理想。其實就是這種動力,讓我們這一代人往前走,不知不覺,這個社會變得“現實”,現實到最后大家在比,沒有走入工作崗位之前,在中學、小學之前開始比,將來學什么掙錢多,所以我都50歲了,我也沒搞明白,為什么人在中學、在大學都想哪個職業掙錢多去學哪個職業,不是一下開始把自己做價賣了嗎?反過來問你的同學、家長,難道我這么賤?7 D: p: R( r1 p3 u- P9 g! A
我對所有選擇進入清華生命學院一年級本科生,每年都會給他們講一次,你們多少人覺得進了清華以后,學生物以后,將來還會為柴米油鹽發愁,如果不為的話,為什么不堅持下去,很簡單,比較簡單回答你的問題的話,我覺得我從來沒有被這方面牽著鼻子走,從來不覺得,我有的時候覺得作為一個科學家,作為一個從事專業研究的人,我很自豪的一點,其實不能說掙錢少自豪,但是其實有一點點關系。
9 S! S1 I) a: o$ F6 F" `0 B 舉一個例子,2002年,我被普林斯頓大學晉升為終身正教授,我當年開的車還是兩門四杠1.3升的很小的汽車,我的車比夏歷稍微便宜一點。但是美國東岸高速公路上,當然我喜歡超速,超速的時候,尤其超過大奔的時候感覺特別好,自豪感油然而生。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覺得誰的錢多誰的地位高,第一次見到比爾蓋茨也沒有這么覺得,我很敬佩他,因為他把錢捐給窮人、社會,讓社會變得更美好。在我的價值觀里,從小到大從來沒有把錢和我自己的價值,加上中間一個什么關系,我并不是說不需要錢,也不是說錢是壞東西,但是錢是要拿來做事的,我只要相信我的事情能給社會帶來價值,能讓我實現自己的價值,為什么管我自己,當然讓自己吃飽飯,穿暖衣服,干嗎在乎這個,有的時候我不太理解這個社會,不是我不明白,而是世界變化太快了。
4 e) V) F5 Z. t9 O1 e2 [ ` 路云帆:很多人說科學研究的本質是精確的推理和觀察得來的,但是也有人認為直覺是自然科學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請問您這么多年的研究當中,您覺得直覺對于您的研究有什么意義呢?
; J% L8 m& k! o 施一公:你問的問題很精彩,直覺和你的嚴謹推理究竟哪個更重要?我覺得對于自然科學,包括生物也一樣,我覺得其他的學科我懷疑也一樣,直覺非常重要,但是直覺來源于什么呢?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訓練科學的素養,我認為直覺是出不來的,我是做結構生物學的,我在六七年之前,有過一個我自己認為很重要的發現,但是現在還沒有被科學界認可。我發現谷氨酰胺是一種氨基酸,我們的食物當中最多的跟味精很有關,味精是谷氨酸,谷氨酰胺也可以用來做味精,用來抗酸的,癌細胞的重要機制是不抗酸了,癌細胞是不是就會被酸死了,癌細胞攝取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葡萄糖通過唐糖酵解成丙酮酸,進行循環,變成二氧化碳和水,而癌細胞85%不進第二個環節,糖只有糖酵解步,利用的能量非常有限,大量攝攝取葡萄糖,能量很少,變成丙酮酸,是酸的,進一步變成乳酸,也是酸的,羧癌癌細胞很酸,量癌癌胞附近比正常組織低細胞酸度0.55,因為細胞通過固谷氨酰胺進行酸。
9 |- z' v! R3 S2 f/ M 培養細胞都是需要加固谷氨酰胺為了防止細胞培養過程當中變酸,這是很重要的發現,來自直覺,我講課的時候,講不相關的東西,講胃里面的幽門螺旋桿菌,如何在胃里抗酸,癌細胞抗酸用同樣的機理,用氨氣+氫離子變成氨根,通過科學實驗證明是真的,有這樣一個直覺,最后實驗驗證是真的。完全來源于我對過去幽門螺旋桿菌的了解,對以前生物學代謝途徑的一些了解等等,一個嚴謹的科學訓練是所有只覺得基礎,我不信石頭里會蹦出酸猴子,經過非常多過去訓練和知識積累,逐漸由品味、感覺,過去知識理解融會貫通,有一天突然之間思想火花碰撞,突然突發奇想。
2 @/ K& c" n3 o1 P- K 著名物理學家張守成,有一天去朋友的烤肉晚餐,突然想起來(英文)理論怎么推演,馬上放下烤雞肉,告訴朋友回家有點事,趕緊把靈感寫出來,出來這個理論,來源于過去知識積累和嚴謹的思維,這兩個不矛盾,不能守株待兔尋找機會。* i7 q( F, p8 t
施一公:很多人會分享這種感覺,科學研究帶來的這種喜悅,很難用任何其他的獎勵所代替的。我相信我的學生都會有同感,我每次有一個新的發現、新的突破的時候,我這樣告訴我的學生,他們也會這樣想,也會這樣感受。我們在人類這個歷史上,我們是第一個做這樣的發現,就是我們留給人類歷史,留給這個宇宙的一些印記,留給人類文明史的貢獻,所以我們每次有新的突破的時候,這種喜悅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我經常跟同學說,這比中了彩票、中了獎感覺都要好一些,有的時候確實忘記了時間,跟學生們討論問題,或者看自己的結構的時候,看我做這一行研究的時候。# B2 D9 T4 u8 G9 c( K( U; O* f
李星倫:關于現在比較高精尖的生物圈子,或者關于您的研究上,有沒有關于有一些新的關于生命科學的方法,可以針對現在比較難治療的疾病,比如艾滋病之類的。$ ?( O% R' k3 _9 Z
施一公:就是通過我的研究,有一些新方法或者手段出現,對于人類比較困難的疾病,產生新的療法。因為這是生命科學的對話,有的時候自己挺感慨的,生命科學多么博大精深。作為一個人,不完全了解人體的功能。我兩周之前在清華聽一個講座,這個講座是哈佛癌癥研究中心麥爾森講,人的直腸癌拿出來培養,發現直腸癌里邊有一種腸道微生菌,把直腸癌轉移到其他部位的癌,拿出來測序,還是有腸道細菌,可以培養出活的細菌來,他更加驚訝,他懷疑細菌在癌細胞里面共生,或者在癌細胞表面搭便車,怎么辦?把細菌去掉,把直腸癌拿出來一塊,到小鼠的皮下培養,很快長大,切出一小塊,植入下一個小鼠,再切下來植入下一個小鼠,純化了四次,第四只小鼠,培養出了細菌,測序發現同樣的細菌DNA在里面,到那個時候確信這個細菌一定和癌細胞有某種關系,如果這樣的話,有沒有可能用抗菌素,讓癌細胞長不大,果然小鼠的直腸癌長不大了。是不是再過幾年,可以用特定的抗生素來抗癌呢?不僅直腸癌,肝癌同樣有腸道的微生物在里面,包括其他的細菌。到現在為止,我們對于腸道微生菌和癌癥發生的關系沒有搞明白,但是這樣一個發現,整個醫學到微生物學到癌癥生物學,都有新的想法,可能出現新的療法。. {7 H* b7 b4 N/ [1 p
二惡因剪接,看到精細原子分別率,有新的物質發現,來自小分子 ,有這樣的營養添加劑,讓你吃這個東西,據說可以抗癌,有各種健康保健作用,人類到現在為止不知道這個東西在哪起作用。剪接體結構發現,蛋白和RNA在核心界面上,這個小分子不在,剪接現象可能沒法往下走,這個現象還沒有研究下去,我們預測也許這樣的小分子真和生物做剪接一個必須的小分子。可以想像,既可以加上它帶來對健康有用的東西,也可能做抑制劑,也可能在癌細胞和其他的致病細胞里起到作用。我們在不斷地有新的發現,這種最基礎的科學研究,生物學研究,會不斷地給制藥和醫學提供新的靶點和新的希望。
$ S. B# b' A* m% q 王語同:光要照植物才能成長,為什么只有光照到植物上植物才能成長,如果燈光里面的光能不能讓植物生長?還有光里的養分怎么進入植物里的?; K1 p# y- N3 e- F
施一公:你的問題很多可以查十萬個為什么得到解答,植物有氣孔,植物葉子表面,有通道可以讓氧氣氣體進去,除了太陽光之外,很多來自燈泡的光也可以讓植物省長,就是光合作用。問題延伸一點問的話,你的問題非常好,它是一個哲學問題。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在世界上現在了可見光,或者這樣一個光的波段,讓光合作用去產生,讓植物生長,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所謂光就是電磁波。- F" ?3 f. @ K
這個世界很有意思,這也是科學的神秒之處,所謂電磁波就是電磁波,電磁波不容易解釋。電和磁連在一起,我們打電話叫手機接收的是電磁波,我們聽收音機,收音機是電磁波,我們用的微波爐是電磁波,我們看東西,看見的,視覺看到的前是電磁波,很短的波段,叫可見光區,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比如X射線,做透視,在醫學上也是電磁波,唯一的區別,波長不一樣,非常短的電磁波,像射線,可以到10的-10次方米,十納米一下都是X射線,幾十納米以后叫紫外,390納米都是紫外,遠、中、近紫外,可見光390-700納米,人可以看到,大于700納米叫紅外,看不到,紅外之外還有微波,到分米到十米都叫微波,還有短、中、長波,幾十公里都叫長波,也是電磁波的一種。為什么長波不能被植物接受、X射線不能被植物接受做光合作用,而是選擇可見光做光合作用。原因是因為所有的可見光波在被我們的人體或者植物接收的時候,用的都是一定有一個接收體,光子一個一個過來,我們叫做波粒二象性,光子過來以后,如果穿透的話就沒有作用了,光子要被一個化學集團接收,! w" g' e1 X( Y* u: ~# J( a; S
比如在植物里面,就是各種這接收陽光里的光波的光子的葉綠素,葉綠素里面的包括很多補光蛋白里面的紅蘿卜素等等,都可以接受這些光子。我們的眼睛里面叫(英文),是一個蛋白,蛋白里面有像胡蘿卜素一樣接收光子的東西,就是有機的集團。可以被激發,高能態,引起構象變化,最后變成視覺,變化化學性,或者變成化學能,最后變成光合作用,可以合成葡萄糖。
6 ]+ z; G. N7 A' L U" y. h: _ 我講的已經有點已經超過了小同學能夠理解的范圍,但是你要再想遠一點的話,問所有在座的觀眾,包括你們也讓大家都想一想,我雖然多少揭示了一下,為什么植物和人都是特別的傾向于可見光波段,但是你們想一想,為什么人不能夠接收可見光波之外的光波,或者有沒有這種可能,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科學問題,你們可能沒有這樣想過,其實我想了好幾年還沒有想明白。其實大家可以想一想,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科學問題。我前幾天在麻省理工和耶魯大學,都在和那邊的教授探討,人為什么不能接收微波、電磁波,比如收音機的波段,不要覺得我在簡單地引申這個問題,打電話有的時候擔心耳朵受損傷,用耳機,為什么擔心,有科學證據嗎?買房子為什么怕有高壓線,并不是怕高壓線,并不能觸電,大家潛移默化擔心電磁波輻射,其實人類進化過程當中,不知道經歷怎么樣的電磁場,不知道電磁場怎么影響進化,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科學性問題。我懷疑無論人還是其他生物可以接收其他電磁波段的但是我們不知道是什么波段,不知道是什么在接收,只要找到一個能接收的分子,就可以,只要這個分子接收波長,可以激發。這種想問題的方式,經過比較多的科學性批判思維之后可以想這樣問題,這是中規中矩的科學問題。
0 c$ f; C) S, X ?: t 于涵:剪切體的三維結構,我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看了,沒有看懂,像我們這樣的中學生和普通的老百姓,更關心RNA剪切異常導致什么疾病,您的研究成果怎么樣幫助人類預防這樣疾病?2 o& E4 D0 _9 [2 W4 k- z7 Y/ M
施一公:于涵,早些時候說生物教科書講的中心法則只有兩步,或者只有三步,第一步DNA復制,遺傳物質因為通過復制,細胞可以分裂,父代傳給子代,DNA到RNA,轉錄,第三步RNA到蛋白質,執行生命功能,現在在座能講話,表達觀點,能夠運動,能夠做手勢等等,這些功能歸根到底都是蛋白質在執行。蛋白質來源是來自遺傳物質,DNA變到蛋白質,除了自身復制,只有兩步,第一步轉錄,第二步是翻譯。這是對的。世界上所有生物都是這樣。高等生物,釀酒酵母單細胞都認為是高等生物,因為有細胞核,細菌是低等生物,因為只有核區,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細胞核。高等生物,包括酵母在內,都是多了一步,轉錄之后,蛋白質翻譯之前,多了一步,從遺傳物質轉錄出來的RNA不能用,凡是能夠反映成蛋白質的那些區域,被一個一個擱斷了,并不是垃圾,被另外一些序列擱斷了,那些序列并不含有蛋白序列,要把這些序列找出來,切出來,然后把有蛋白序列的那些RNA接在一起,這個過程叫剪接。這樣一講,想象剪接特別復雜,第一步轉錄從DNA到前體腺RNA,一對一關系,蛋白質翻譯也很簡單,成熟的RNA每三個剪接,對應一個蛋白質的氨基酸,這是線性關系,中間不是線性關系。比如里面20個片段含有蛋白質信息,每兩個有一段不含有蛋白質的信息,不含蛋白質信息叫做內含子,19個東西都拿掉就難了,外顯子和內含子交接的地方,要找好,還要切掉,這是非常難的,三維尋找和化學反應,可以想象,我們有一維的DNA的轉錄,有一維的蛋白質的翻譯,但中間一步間接是三維很復雜,所以需要有剪接體執行,調控很復雜,不要說你看不懂,就是學生物的,如果不是小同行,很難看懂。
% P' w& V2 i( q. K* A, j# g6 d 因為問到和人類疾病什么關系,因為剪接過程非常復雜,復雜到什么程度?剪接體不是一個大的復合污,不像核糖體,不像RNA,不像RNA聚合酶一樣。人類遺傳病大約35%因為剪接異常造成的,大約1/3的人類遺傳病跟剪接有關,換句話說,如果哪一天,把剪接整個過程的機理完全搞明白了,是不是對1/3的人類遺傳病是不是有一些有可能療效,或者有可能的藥物治療,我認為是對的。
7 n' T( M' m; ^# W6 O+ k2 j 我這次剛剛從美國出來,冷泉港RNA40周年,一個科學家講了一個非常振奮的例子,肌肉萎縮的遺傳病,染色體隱性遺傳,孩子出生如果沒有治療,兩歲之內就夭折了,非常悲慘,我看著錄像,孩子出生以后一歲還不會自己翻身,手抬不起來,因為肌肉在萎縮。有一個外顯子,一個堿基突變沒有包含在里面就錯過去了,錯過去了以后,蛋白就縮短了,蛋白沒有功能,細胞膜和細胞骨架連不起來,最后產生了肌肉的萎縮,根本沒有勁,沒有用力的可能性。既然一個剪接突變,造成外顯子不被包含進去,能不能想一個辦法,讓外顯子包含進去,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藥,內含子一段RNA序列能夠配對,正好能讓這個完全被跳過去的外顯子重新包含進去,去年被美國食品藥品檢驗局批準,非常貴,60萬美元一年,所有服了藥可以比較正常發育,不是完全正常,他們跟蹤發現,在五六年之前開始用臨床試驗的藥的孩子,居然現在可以開始走路了,不可思議。通過剪接現象基礎研究,發現問題,發現疾病來源,除了藥。這是第一個FDA批準的藥。后面機理有很多,沒有搞清楚,我說的35%,絕大部分,雖然知道跟剪接有關,怎么跟剪接有關,不清楚。這個現象是中心法則一部分,因為是涉及到蛋白質執行生命功能一部分,將來搞清楚,對醫學和制藥會有大的影響。2 }, g2 R8 W0 g3 p( f6 O! X
施一公:在波士頓地區,CSO首席科學家,著名教授,美國科學院教授,很偉大的科學家,做了突出貢獻,在整個剪接發現過程中,決定自己全力以赴通過基礎研究發現來制藥,現在也是少見的從大學辭職,今年實驗室關掉,24年在大學做教授以后,把實驗室關掉,決定全身心地投入制藥的研發,在今年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在座可能有媒體,可能也有其他的對生命科學感興趣的同學,尤其是對制藥,我在清華總是對我們的清華本科生講,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太著急。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給我寫信,因為我的親人得了癌癥,或者得了什么病,我一定要去做制藥研究,甚至我有的同學在清華跟我說,不想學習了,想趕緊去制藥公司,其實對我來講,這也是另外一種急功近利。
1 E/ }2 s' B2 [ 前沿最尖端的制藥研究實際上完全來自于大學創新、研究所創新,我們的基礎研究,就是基礎研究創新,基礎研究的發現推動整個世界的發展,這是根本的,大家有的時候會特別重視應用研究或者簡單的最后一步,但是不要忘了所有的前提都是基礎,像蓋大樓,地基打不深,樓一定蓋不高一樣,完全一樣的道理,作為一線的基礎研究的科學家,我在1997年去普林斯頓大學做助理教授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與制藥公司有關系,就是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沒有想到我們的發現做2000年一篇自然的文章,第一制藥公司打電話,從那以后一點一點打到現在,自己的獨立科學生涯做了20年,我的品味是,如果做基礎研究在生命科學,反而更加可以對制藥產生更加深遠的重大的影響,所以過去20年間,我也從事了對一些跨國大的制藥公司進行咨詢,指導他們進行制藥等等。其實也是想告訴同學們,其實基礎研究做好了以后,再來制藥,再參與醫學和制藥的研發也好等等也好,效果可能更加顯著,而不是急急忙忙先去,因為當時沒有把基礎打好,去做藥。可能只能做邊角細碎的工作,反而擔當不了重任。
4 C/ V- L& R8 A2 M! R( e* q* ? 未來論壇工作組從網友那邊挑選了一些問題,并且投放在大屏幕上,首先請未來論壇青年理事畢燕超,代表網友提問。
2 @3 Q; a, {6 D- a 畢燕超:施一公教授,請問您做腦科學的研究,正常人類的大腦開發了全部的百分之幾?當人類大腦開發到百分之百,人類將會與原來有什么改變?人怎么樣才能開發自己的大腦?1 j4 Y; ?# [. z D
施一公:首先我要有一個申明,因為我是做結構生物學,不是做腦科學的,但我還是要回答,但是我的回答肯定是業余版本,大家樂一樂就行了。我做這個研究領域有一個是細胞凋亡,因為孩子出生以后,腦細胞神經元數達到最高,然后不斷地凋亡。我聽說過一些數字,不知道真假,我自己沒有驗證過,人到最后只用了自己的記憶功能10%左右,不知道這些數字怎么樣算出來的。通過你這個問題,我想引申一下。還是批判性的思維,挑戰在場的觀眾,其實我還沒有看高,但是我聽說江蘇衛視有一個有名的節目叫做《最強大腦》,有些人有類似極強的特異功能的能力,五百杯水中看出來有一杯他看過的,有一個小伙子正常IQ并不高,但是可以做多位數的乘法。大家有沒有想過這種能力哪來的?為什么人的大腦在出生以后,最后會有今天這樣非常定式的發展。. L/ C* f8 }; J* k+ V8 v5 q
從我們出生之日起,甚至我們沒有出生的時候,父母做胎教,讓我們聽音樂,認為好聽音樂是一種藝術,耳濡,覺得孩子能聽到。出生以后,讓學齡前兒童學知識,入學以后按照定式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你們都在學。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我不知道,在學習這些接受前人所有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讓大家不斷地適應這些知識,按照這些知識教給你的規律去思維,再失去另外一些東西,總是有得有失。失去另外一些自然的東西,當然不是用盡費退,大腦功能非常發達,因為小學、中學、大學知識體系,從牛頓到愛因斯坦,達爾文到摩爾根,整個知識體系是這樣下來的,按照這個知識體系往前發展,你所謂的創新是知識體系內的創新,知識體系稍微出來一點就不錯的創新,很難跨越一個知識體系進入另外一個東西,什么是另外的東西,我不知道。
' F% i0 [/ |% F$ m9 { k 人類對電磁波的感受一樣,人類所有東西都通過大腦,才認為我們理解了。難道我們看不到的東西就不存在嗎?未必。所以這里面究竟有多少,我顯然沒法回答網友的問題。網友提的問題非常精彩,能夠通過代表中國人的智慧,很精彩。0 h1 ^' L# k+ p% |8 S0 j* ?3 `0 B5 W
施一公:現在教育模式成績是巨大的,首先肯定一下。我相信大家都同意這一點,中國學生經過中學、小學培養以后,競爭力非常強,什么競爭力強,就是考試。我覺得我們中國的中學生的平均水平在高三畢業以后,在世界上,我懷疑肯定是前列,當然這里面不好說。* V9 v: _, y4 H& p* e
經常下面大家會談到一些,我們菜市場的大媽、大爺,賣菜的,你給他算幾斤幾兩,價格一乘,他的腦子就像計算機一樣,美國超級商場大媽按計算機還按錯 ,中國人多聰明。我們的教堂如此嚴謹,如此發達和先進,使得我們的學生中學畢業以后平均水平非常高,大學畢業的時候平均水平也非常高。大家有的時候很納悶,為什么都這樣了,中國的科學技術還沒有領先于世界,中國的基礎研究還沒有領先于世界。非常簡單的道理在里面,不是我第一個提出來這個理論,我認為是事實,我認為是相信這一點,就是均值和方差的關系。0 g' N6 L/ @" \9 ~/ x' t& ~
我們中國人因為教育模式比較單一,從考試無論是怎么樣,我們希望學生既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落后,所以我們的均值非常高,但是方差很小,這反映在我們的大學教育、中學教育、小學教育,當然也有個別掉隊的。總體來說均值很高,方差很小。美國的學校恰好不是這樣的,他們是均值并不是很高,但是方差非常大。有的時候我在比較,比如比較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我個人認為,如果按照學生畢業生的平均水平,我懷疑我們本科生考試能力都超過MIT。如果每個學科本科生畢業的時候,比每個學科前五名,無論計算機、化學、生物、物理還是數學,我駭異我們不占優勢。我們的方差太小,均值非常高。我甚至幾年前都認為,可能清華生命學院的平均畢業生,無論本科生還是博士生,可能已經很超前了,但是也有這個問題,跟我們的教育模式有關,我們太喜歡管,太喜歡按計劃,太喜歡給一個框子框著學生。) F5 y; X( d9 l' O! m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也很躊躇、猶豫,對于一個社會來講,經常對個體好的事情,對整體不好的,人通過細胞凋亡除去,整體才能健康,對于社會來講,對于一個大群體,對于一個革命來講,整體和個體存在非常大的矛盾,再往下講變成哲學一些觀點了。相信你們都理解我在講說明。
& B. u9 } P8 Y( V, i 簡單一點講公平和卓越是矛盾兩個方面,過分強調公平會損害卓越,但是必須要強調公平,怎么樣在我們國家再教育體系下,比如像我,我非常支持高考,高考是唯一讓農村孩子、家境貧寒孩子,在扇區的孩子,擺脫自己世世代代的出入,沒有高考,就沒有現在一匹非常優秀的,無論是科學家、企業家還是社會精英從農村走出來。但是高考一考定終身,大家意見很大。$ H8 h" ^- o% S6 V' [( c
現在改革效果,不去評價,因為這是教育問題,有些前沿省份開始分科,不選的科不去學了,進了大學以后,那些科的基礎知識很差,這里面非常難做的。在一個社會在受教育機會比較少的情況下,人口比較眾多,又受非常濃厚的東方文化影響,怎么樣鼓勵創新是一個社會性問題,不是一兩個人、一個部門能解決的,需要一個社會的思考和整個文化的改變才能夠實現。
& L( j7 L9 `9 G& }2 j- n2 |$ P* x 畢燕超:剛才施老師從各個問題都能以生物的例子回答和闡釋,拋開您的研究領域,您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么?& k6 v0 R$ t9 }! U9 g# y2 D
施一公:除了生物,我的愛好是天文、天體物理,天體物理最后研究的也是物質結構,我這個人愛刨根究源,很多問題都是根源,都是物質結構,因為結構決定功能,我很想知道什么樣結構優這樣的想法,最后我認為都可以用物質結構解釋,如果問我的領域之外的興趣是天體物理,結構物理之外的研究,實驗室已經開始了,國內也講過,我很想了解地球上的生物體除了可見光波段可以檢測,還有哪些波段可以檢測,怎么檢測,我已經在實驗室開始做了。2 t' M7 d! p% B2 { ^$ Z- \
提問:我是科技日報的記者,今天想問一個老百姓的問題,不問記者的專業問題,您剛才回答中學生提問的時候,揭示了很長一段電磁波,人們對電磁波莫名恐懼,轉基因的恐懼是不是跟電磁波類似,我們并不清楚,但是我們就是恐懼?
" l: ~( U: K& a 施一公:這個問題問的非常敏感,我還是先有一個聲明,因為我不是植物學家,我的問題都是業余回答。我對科學篤信無疑,我相信植物學家能給出完美答案,我們做轉基因研究的,從農科院到科學院的各個植物研究所到農大等等。據我所知,首先社會對轉基因的恐懼不需要,無論哪個政府,美國、中國對轉基因的作物和轉基因的無論是糧食還是作物,還是其他的調控的很嚴據我所知。我確實看到網絡上有一些對于轉基因的恐慌的例子,那些例子沒有經過科學證明的,道聽途說,有很多。在這不愿意說轉基因就什么問題都沒有,然后大家每個人都去做轉基因,不是這樣的。因為轉基因長期對環境、對生態、對人、對所有的生物影響,并不完全了解,所以每個國家的政府其實都是很認真地在看這個問題,但是沒有必要恐懼。我們應該相信我們的科學家,我覺得最后轉基因問題上的發言權,我覺得應該留給科學家,科學家會給政府做正確的建言獻策,相信中國的科學家這方面很負責任,多聽聽科學家的聲音,真正懂得轉基因的科學家,無論給政府建言獻策,還是帶領媒體,對轉基因問題做出權威解答,是正確的。我是業余解答。$ t" C4 |* e- b! j# d# X
提問:我是北京四中高級校區高二劉家圓,生命科學和其他科學有什么不同呢?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生物學家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品質?( N9 J# m6 ?0 l8 \! z+ M. T
施一公:這個問題非常大,有什么不同可以回答半個小時,具備什么品質可以回答一個小時。生命科學和其他科學很不一樣,這是我個人的觀點,供大家批評。數學和物理是方法,數學抽象思維,物理物質道理,如果極端一點講,也是刺激一下大家,激勵一下大家,我認為世界上自然科學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就是數學和物理,在座的人會較真,計算機呢,是數學和物理,化學呢?是物理的極致。物理有量子物理,可以解釋幾乎所有的東西,化學反應不過是量子物理的一個變異,當然有數學方法,計算機方法,生物學沒有方法。生物學是一個大領域,比如做生物的所有實驗,比如用做基因組學研究,用測序,測序技術,是物理技術,是儀器,做PCR化學反應,測各種,無論是生物還是什么,它是非常龐大的領域,在我的世界里,在我比較粗淺的理解里,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很多是方法,當然也有它的研究領域,方法的研究領域,而生物是一個巨大的海棉,物理進來產生生物物理,化學、數學進來產生生物化學、生物數學以及生物學組學、數學信息學,生物對所有基礎的自然科學方法都有巨大影響。
" ~" [2 N2 L6 @ 科學周刊125個科學問題,超過一半是生命科學范圍問題,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是另外一半,確實是這樣,是一個領域。怎么樣成為好的生物學家還是科學家,前面做鋪墊的話,很容易。學好任何一門知識,或者有任何好的技能,都可以成為好的生物學家。
+ r4 a& D; {$ N7 ~ 70年代的分子生物學革命,因為物理學家進來引起的,80年代、90年代的生物數學、組學革命,主要是計算機和數學進來的,材料科學、工程科學進入生命科學,正在引發下一輪革命,對生命本質建設不斷地發生,一浪高過一浪往前發展,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最重要應用在生命科學上。% Q7 ^- Y$ w# L- s4 j
提問:我需要具備什么能力,在生命科學領域像您一樣有所發展?
7 T& _. z4 c* F6 w. k 施一公:我在河南省的時候生物比較差,數學物理還不錯,化學比較一般,我最驕傲的是數學和物理,選擇專業的時候,可以參考,人的興趣可以培養,我和很多科學家朋友不太一樣的地方,也是我相信的地方,所以我能堅持下去,我的生物底子很差,為什么選擇學生物,84、85年的時候,確實有老師跟我講,21世紀是生物化學的世紀,還沒有生命科學,那個時候生命科學還是特異功能什么的,我記得省實驗中學老師說,將來可能是生物化學的世紀,我當時特別激動,當時我在想,化學合生物一結合,生物化學,是不是將來有生物物理、生物數學、生物計算機、生物工程,當時我沒有聽說過,都是自己瞎想的,當然現在取了一個名字,都已經產生出來了,我是相信,我們探究未來世界的需要,對于我來講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當然也是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對科學感興趣,沒有對生物特別熱衷,數學特別熱衷,沒有選擇數學系。學生物以后,沒有給自己理由,拼命地想學好,因為沒有打好基礎,興趣不足,造成很多困難,我在清華在我的生物系同學里比較差的。出國的時候,包括到國外,我的生物成績也是比較差的,我90、91年的時候,生物學成績經常勉強及格,為了拿到獎學金,只好去數學物理系選幾門課拿滿分,生物的60提上來,直到后來才一點一點出感覺,我后來到博士三年級、四年級的時候,出了一點感覺,才發覺原來生物這么回事。當時沒有人告訴我生物是一個領域,數學是一個方法,如果知道這個區別的話,我會更快一點,我老想拿數理思維想生物學問題,不完全是這樣的,所以我走了不少彎路。
/ {5 p5 G$ j) _7 s4 O2 w0 Q: y; r. E 我直到博士四年級以后,才對生物產生濃厚興趣,才堅持下來,一旦有興趣以后,加上我認為生命科學確實是很偉大、很了不起,一發而不可收拾,現在回都回不去了。
7 R6 R* A& o+ e) u8 }3 [/ V1 p) L/ j1 J) k$ e( S% t& g% M
轉自新浪網,不代表本人觀點
7 L6 n& f, m+ \1 d: d% n( O X" o# Y' s6 L" f9 J+ K+ g# g
% B3 g# \( K$ f2 d( [( |) _
2 I. V, }# X; t \7 Z3 o.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