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w112358134711 于 2017-12-19 21:09 編輯
0 y' L. L$ V2 @; z/ N) q/ H: ^
! o9 v7 P$ N0 _ n1 O; D 好久沒有來機械社區了,現在終于回歸了。以后將不定時發一些原創的機器人設計相關的干貨給大家。有興趣的請關注我的公眾號查閱更多精彩內容,公眾號跟機械社區都會陸續更新。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小型工業機器人設計”! {1 u7 K3 C k9 b! X& ]1 c% c+ W
! A; k) B" w- |, R' N, I" r- }
大家好,我是大頭。作為第一篇干貨,我們先不講特定的某一款機器人,我們講講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所謂“機器人性能”的八卦。 前幾天,我在某個公眾號里看到一篇文章,主要是介紹國內某品牌最近發布的若干款機器人新品。其中在介紹一款小型六軸的時候,該廠家主要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1、標準節拍小于0.4s,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遠超國內競爭對手水平(QKM的小六軸標準節拍可以做到0.37s以下,但是我低調,我不說)
. i* F) P+ [" Y& @- u5 Y. F2、關節角速度比國際大牌還快; 3、IP67的防護等級; 4、±0.02mm的重復定位精度。 這幾個點基本上涵蓋了小型工業機器人的其中三個設計重點:速度快、防護高、精度高。 這要是換作以前,我看到這樣的介紹第一時間的反應一定是“嘩,這是哪家做的,這么厲害”, 然而,現在我看到這篇文章我的第一反應是“真的嗎?怎么測的?”
% p; P% Y. y, k/ d# u# K$ i IP等級跟重復定位精度我們這里就不說了,我們先來八卦八卦這個標準節拍是怎么回事。所謂的“標準節拍”是指機器人沿著25-305-25(也有25-300-25的說法)這樣特定的軌跡走一個回來所用的時間。這是你在網上就可以百度到的定義,平時我們經常聽到客戶問你的機器人一分鐘能抓多少次,其實在問的就是標準節拍。然而,各位有沒有想過下面幾個問題:第一、這個定義是誰制定的,為什么是這樣一條特定的軌跡來評價機器人的性能;第二、標準節拍對所有機器人都很重要嗎?第三、大家都宣稱自己標準節拍多快,那為什么客戶還是反映國產機器人就是比國外的慢?來來來,且聽我娓娓道來。
0 x F& S4 U$ } i1 }8 L% i' z& M
所謂的標準節拍是從英文義譯過來的,英文專業名詞叫“cycle time”,是不是覺得cycle time這個單詞與定義要更配一些?那么cycle time又是誰提出來的呢?這就要說到cycle time的前身,cycle time原來的叫法是叫“Adept cycle”,沒錯,就是你認識的那個Adept ,就是那個被歐姆龍收購的美國頂級機器人公司Adept。,這個定義正是由Adept首先提出來的!這是一家非常傳奇非常NB的公司,我們在后面講產品的時候會介紹到他們家的產品(Adept或歐姆龍的人看到了要打賞哈,為你打call哈)。
" e; N4 e1 t2 L3 {+ N' [" l; i Z
故事是這樣的,在二十多年前,工業機器人跟現在還有很大差距,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SCARA機器人,Adept在1984年設計出了全球第一臺直接驅動的SCARA機器人——AdeptOne是長成下面這樣的。 4 P& b7 V7 q8 M2 n" K% n+ y4 L$ C+ v
震驚了吧,以前的工業機器人在現在看來就是如此傻大笨粗,但AdeptOne在當時可是名噪一時的明星產品(以后會再介紹這個)。后來隨著工業的發展,Adept意識到桌面型的小型機器人將會是發展趨勢,于是,第一臺桌面型SCARA機器人——Cobra應運而生(必須提一下的是,當年Cobra的宣傳視頻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視頻是快進了,可想而知Cobra在當時的地位,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這個吸彈珠的視頻)。
3 w. B- O/ w+ T0 P0 C
那么問題來了,怎樣去評價一臺小型機器人的性能呢?Adept經過調研發現,大部分桌面型的應用都集中在300mm左右的范圍內運動,然后應用最多的是分揀的動作,所以,他們決定用25-305-25(也有25-300-25的說法)這樣來回一次所用的時間來評判機器人的速度性能,稱為——Adept cycle。后來,做桌面型SCARA的人越來越多,那么怎樣來體現自己家的機器人與Adept相比怎樣呢?那我也跑跟你一樣的軌跡來測這個節拍,節拍比你快就算我贏了。所以Adept cycle 慢慢變成了cycle time被大家如采納,不管是SCARA、DELTA,還是小六軸,大家都以習慣以這個來衡量自己速度性能的標準。 , S* ~% A( O1 h- @4 g4 y
4 L6 ]' P& R. X: a% `# t( i
聊完八卦我們來講正事,幾乎所有的小型機器人都會測這個cycle time,那他是否對所有機器人都有意義?答案是否定的。現在國內很多廠家都把這個參數當作競爭利器,也有很多客戶把這個當作選購的標準,其實是有誤區的。其實我上面已經講了,cycle time是從SCARA發展而來的,SCARA最合適的就是短距離的高速分揀,所以用cycle time來評價就非常適合。DELTA也是做高速分揀,而且是可以長距離高速分揀,所以測cycle time也比較有意義。但是,對于六軸來說,其實cycle time就不那么有參考意義了。 首先,大六軸就不用說了,大六軸主要是應用在搬運、焊接等領域,速度上跟SCARA根本沒法比,而且抓著那么大一個負載,機器人也跑不快,所以測cycle time自然沒有意義,而小六軸現在大家都會標這個參數,其實是商務意義大于應用意義。因為小六軸基本上很少用到高速分揀上,這實在太大材小用了,小六軸本來就不是為分揀而生的。小六軸最主要的是應用是裝配、點涂、打磨這類對速度要求相對沒有那么高,而對精度、穩定性要求比較高的行業。小六軸常用的動作是慢速抓取-快速運動-慢速裝配這樣的動作,如果拿小六軸去做SCARA的高速分揀工作,那實在是大材小用了,術業有專攻啊。再說了,同等規格的小六軸可比SCARA貴多了。因此,如果你的cycle time真的做得很快(注意,這里的前提是“真的”,下篇文章會解釋),那可以說明你的設計確實很牛,但是對于實際應用來說有多大的用處就不好說了,畢竟性價比才是第一位。 好了,關于cycle time的上半場我們就講到這里,下半場我們要講的就是更進一步的“火爆內幕”:你被cycle time騙了多久?cycle time這個參數里到底藏著哪些貓膩,cycyle time標得高,性能就一定好嗎?Burst mode指什么?Sustain mode又是什么?關節速度快,標準節拍就一定快嗎?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v+ U* B- x$ c" N4 v0 r; U
* s# p3 m' u4 X* _' Z5 I'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