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春色洋溢的詩,描繪的其實是冬天,下雪了,雪花落在樹枝上一片白,就像春天來了。 $ z. h. o" ]" \3 l Y' [, Z
也是一夜之間,年輕大學生成了香餑餑,各大城市陸續出臺搶人政策,吸引年輕人去安家落戶,讓人感到一股暖意:冷冰冰的城市,真的敞開胸懷了嗎?
) m; f8 N9 K6 K/ `# M5 `! R
率先動手的,是二線城市。武漢去年6月份推出“百萬大學生留漢”計劃,提出“落戶敞開門、就業領進門、創業送一程、服務送上門”的口號,打響了“搶人大戰”第一槍。
. W+ J$ I% I8 B/ b, T% g
緊跟著,長沙發布了“人才新政22條”,成都推出“蓉漂計劃”,濟南拿出“人才新政30條”,重慶也提出“黃金10條”……力度最大的是西安,今年3月推出了兩證落戶政策,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就可以在線落戶,短短3天,西安遷入戶口就達1.5萬人。
$ O& x( `; u0 X! p: \3 S* t+ B
措施空前,效果顯著,最早出手的武漢,2017年引來大學生達到了30萬,是上一年的3倍;其中有14萬大學生在武漢落戶,是上一年的10倍。
& s8 c. K, K7 I B& W2 e
中西部城市對人才的渴望,讓本來不愁人才的南京、杭州感受到了危機,先后加入戰局。40歲以內的本科生及以上學歷可以直接落戶南京,而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可以在杭州先落戶再就業。
, W% X x; F6 n% e/ o
除了寬松的落戶政策外,各大城市紛紛拿出多種補貼,租房補貼,買房補貼,創業補貼......錢雖然不多,但頗具誠意。自從20年前大學擴招以來,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畢業就滾蛋,沒人管沒人問的局面,一下子扭轉了。
! b2 Y, d$ l' ^3 d! g9 J
城市的面孔,一向是冷冰冰的,就像醫院里值班的大夫。
8 R; g( O Y* \ D
大頭年輕的時候,有幸在多個城市混跡過。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每個城市,我去了,找個地方住下,事情辦完了,買張車票離開。除了中國移動發一條歡迎短信,城市沒有歡迎也沒有歡送。那種意境,像極了徐志摩的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 j- a) \5 D1 F T
在英國留學的徐志摩,感受著異國他鄉的冷漠,醞釀出這首家喻戶曉的名篇。詩中的意境,寫出了城市外地人的心聲。
! H. }2 K2 B7 F1 Q
城市是本地人的,舉個例子,2012年的數據,北京提供給一個本地戶口的公共服務花費是28769元,外地人享受不到這些錢,還要忍受各種限制:買房、醫療、上學,門檻處處有。而外地人對于北京的貢獻,并不少于本地人,這明顯是不公平的。 / ?8 Z9 y6 u) Q* s1 V2 N! r& E/ m: e
所以,北京戶口很值錢,在這一波搶人大戰中,北京的姿態仍舊最高,推出的人才引進措施主要是針對各個領域的專家。
" C- K9 B3 l# z/ }( u
作為外地人,除非作奸犯科被抓獲,變為城市的眼中釘;其余就是正常納稅,跟城市之間,很難發生深層次的關系,培養出親密感情。
# E4 r7 I# O7 x8 k3 |
像農村人熟悉的那種熱情,一到村口,就有鄉音冒出來打招呼的溫暖氛圍,城市是沒有的。城市里多得是人,不缺我們一個外地人;我們離開這里,也可以去那里,反正都是過客。
! c5 z$ m* m, Y
習慣了城市的高門檻、冷冰冰,如今各大城市突然變得笑臉相迎,爭著往自家門里拉人,這些城市的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3 v' \# e+ x! `7 N
葫蘆再大,藥還是那一味,一個詞:利益。
- H! f. \; v1 f/ |* Y
像人一樣,城市的面孔是有冷有熱的,無錢無勢的外地人,瞧見的是城市的冷面孔,一副愛理不理的模樣。但對于另外一些人,城市從來都是一副笑臉,熱情好客。
9 F: J( F1 p a
一種是有勢的人,能給城市拉來項目,比如承辦什么大會,修出什么高鐵......項目一來,錢就來了。 % ^9 k% }% y9 \
二種是有錢的人,能為城市直接投錢,每個城市都搞開發區、產業園,招商大會,都是希望招進有錢人。 % h: o8 k8 g5 G; i' k
三種是有面子的人,比如外國人。也是發生在武漢的事,一個日本人丟了輛自行車,24小時就找回來了。天呢,我們丟輛自行車,能好意思去報案嗎?
1 v% x# X0 P1 A( H# L
不是這三種人,那就是打工的,干完活該走就走,誰在乎你是哪根蔥。
0 e4 z1 M0 C% `% ]; e
長久以來,城市一直如此;如今突然變了,不是良心發現了,而是利益的風口變了:十萬外地年輕人,就是潛在的十萬套房子。 2 `; w' H: f" @/ ]5 z* n6 Z- B/ [
也許大頭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這輪城市搶人大戰中,措施的力度跟房價強相關。房價低的城市,最著急出手,力度最大;房價高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最沉得住氣。 % m* g1 u% n: a/ ^2 T" v
而且以城市設置的人才標準來看,也是以引進的人才能否買得起房為依據。比如北京設置的是專家標準,只有專家,才配得上那徘徊在天際的房價。西安房價便宜,那就猛招大學生,這些人有了穩定工作,家里再支持個首付,在西安買房不是夢想。 m3 O7 k- u' P
一套房子,能撬動城市多少GDP啊;有了房子,再娶老婆生孩子,繼續為城市貢獻。說白了,各大城市瞄準的都是剛需,都是配得上自己房價的年輕人。 ; H7 S+ U! U1 a( I3 C
所以,籠絡年輕人,給戶口,給補貼,就是盼著年輕人留下來。我們家的酒好肉好姑娘更好,客官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趕緊來歇歇腳啊。 " h2 E3 f2 Q2 X5 z' w
甭管唱的多么動人,好酒好肉好姑娘,盯得都是客官口袋里的銀子;沒有銀子的,留下來打工,賣身償債。 & @" m1 G# @) q
有人會持不同看法,城市賣房那么多年,一直是對外地人設門檻,如今房子限購政策沒變。城市大力引進年輕大學生,不是為了賣房,而是為了發展經濟。人家各大城市說得明白:留住人才,增強創造力。
9 }% Q4 t3 j9 h8 ~9 B/ \
唉,這個世界上,能赤裸裸的喊出讓年輕人買房的,除了丈母娘,也就是開發商了。城市畢竟要講仁義道德,自然要用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辭來拉人。
0 v' [4 U1 {! ]至于突然看上外地年輕人的原因?很簡單,炒房20年,除了城市和開發商之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出手早,還有老房子拆遷等機遇,大多數本地人,手里都握著多套房子。 " R4 D1 E, _+ [
房子多了,人也懶了,坐地收租,開開心心。更重要的是,本地人吃飽了,房價要繼續,就得有新的生力軍。城市一直喜歡的三種人,有錢有勢的早就飽了,正等著找接盤俠;外國人雖然有面子,但不愛買房,到哪里去找接盤俠呢?
' @; b/ Z' @* b$ G0 q2 h
數來數去,還是年輕大學生最好,剛需,一人買房,全家支援;留下一個年輕學生,相當于掏出一個家庭的多年積蓄。 d% Z) Z9 M! G1 w
最先出招的武漢,果然是人杰地靈的湖北人,算盤打得太妙了。去年留下了30萬大學生,房價的上漲就有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這一招多么動聽,求賢若渴的時代,誰聽了也得點贊。 # ^% r' v) T3 U8 ^* K* }
大頭是壞人,一番歪心思,把善良的城市往岔路上想,對不住了。
) D3 }0 {# E8 {1 w- n
無論何種目的,措施出來,門檻降低,都是好事。就如同明清之際秦淮河畔的絢麗煙花,那是多少年輕書生的溫柔鄉,陶醉于此,管什么孔孟圣賢書呢。
. Z$ O, u, l5 z, W" J8 j! n5 n
只是有一句老話要提醒:煙花債是償不完的。 3 q. M( g5 `9 S$ P7 |
年輕人想留在哪里,別因為主人熱情,房子便宜。主人的臉,說變就變;房子便宜,套住也是半輩子。
v9 S. w4 E( K6 K, Y, U/ ^
年輕人想搞點新鮮事,想探索點未知人生,那就去能供你探索的地方,城市再冷漠,自己心里熱鬧就夠了。冷漠無比的紐約洛杉磯,不是照樣有大批年輕人向往嗎。 ( Q, f: ?3 Q) q% V5 l( C, K" R
年紀輕輕,心別冷了,那些一眼望到頭的路,配不上年輕。 % N% k) W5 N/ z
來源:老斯基財經(ID:laosijicj) 作者:大頭 6 c1 K/ |: l1 y, s+ O* z9 T4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