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遠祥 于 2018-9-9 21:24 編輯
2 V1 K( W. Z# ^6 @. U8 ~- }# J; @( y6 t% Y5 \+ h
車間流水線布局的原則,可以概括為:“兩個遵守、兩個回避”。 . l& P6 u8 a, n8 q8 x1 J X8 O
0 Q" @, S$ P% `8 ~! o1 ~
5 k. K2 P r5 ~. u7 ?% Y單元裝配線的理想布局之一是花瓣型布局
+ v2 r, j0 _1 P3 A1.流暢原則:各工序的有機結合,相關聯工序集中放置原則,流水化布局原則。2.最短距離原則:盡量減少搬運,流程不可以交叉,直線運行。
) S" B7 O/ g- ]* [ V- ?8 F5 K3.平衡原則:工站之間資源配置,速率配置盡量平衡.! d$ ?' e. i$ E' ~" c1 H) i
4.固定循環原則:盡量減少諸如搬運,傳遞這種Non-Value Added的活動。
" M" x8 f' @) S9 o& B3 K5.經濟產量原則:適應最小批量生產的情形,盡可能利用空間,減少地面放置原則& @1 h" X0 i' T3 G7 J
6.柔韌性的原則:對未來變化具有充分應變力,方案有彈性。如果是小批量多種類的產品,優先考慮“U”型線布局、環型布局等
) \2 `. B( D4 k: `( b- M7.防錯的原則:生產布局要盡可能充分的考慮這項原則,第一步先從硬件布局上預防錯誤,減少生產上的損失! 0 U" w" ?" H8 O1 v, C6 Z1 H1 P6 j
逆時針排布,主要目的是希望員工能夠采用一人完結作業方式、能夠實現一人多機。一人完結與一人多機要求一個員工從頭做到尾,因此員工是動態的,稱之為“巡回作業”。
) C$ X% z+ @4 j5 w7 k6 S; v$ r: }- q8 b6 j3 `+ C3 w' z
大部分作業員是右撇子,因此如果逆時針排布的話,當員工進行下一道加工作業時,工裝夾具或者零部件在左側,員工作業并不方便,這也正是逆時針的目的——員工就會走到下一工位——巡回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 m5 L: I: C4 U6 k
出入口一致,是指原材料入口和成品出口在一起。為什么要求出入口一致呢? / d, ]( E* ~7 l$ j
: a: I6 M; ?* X5 l
首先,有利于減少空手浪費。假設出入口不一致,作業員采用巡回作業,那么當一件產品生產完了,要去重新取一件原材料加工的話,作業員就會空手(手上沒有材料可以生產)從成品產出口走到原材料投入口,這段時間是浪費。如果出入口一致的話,作業員立刻就可以取到新的原材料進行加工,從而避免了空手浪費。
) l3 G" K( ~* W 第二,有利于生產線平衡。由于出入口一致,布局必然呈現類似“U”的形狀,這使得各工序非常接近,從而為一個人同時操作多道工序提供了可能,這就提高了工序分配的靈活性,從而取得更高的生產線平衡率。
# S. J0 a2 a x! V, F6 z4 Y S孤島型布局把生產線分割成一個個單獨的工作單元,其缺陷在于單元與單元之間互相隔離,無法互相協助。 . A: X9 T6 P. T: G
% _# d' r; t+ p" l) W% q% c/ q鳥籠型布局往往沒有考慮到物流、人流順暢的結果,這種布局錯誤的用機器設備或者工作臺把作業員圍在中間,使得物流不順暢,在制品增加,單元與單元之間的相互支援也變得幾乎不可能。 6 n% R2 M3 P& o% l/ i
/ p4 S% m( | M/ z( z) b/ g
. f7 u, X; S/ ~; f6 `4 ]4 `# K
花瓣型布局是由多個單元共同組成,是按照“兩個遵守、兩個回避”原則進行布局的結果。這種布局有助于提高單元間的互相協助,從而提高生產線平衡率?;ò晔讲季质沁M行“互助協作”的必要條件。! p$ n0 o: r8 k
0 i* c+ I1 e/ n$ ?7 M; l
2 l$ \5 S6 {& f/ d. @
互助作業就好像運動場上的接力賽一樣,在交接區,實力強的選手可以適當的彌補實力弱的選手。在工作中也是一樣,單元之間的作業員也要把產品像接力棒一樣去傳遞。如果前單元的作業員耽誤了時間,后單元的作業員就幫助前單元從機器上卸下產品。這種做法,顯然依靠“花瓣式”布局為前提。
4 i; O, e! i1 k+ i' L3 [% L按精益生產的理念,除了以上的兩個方面,還有更重要的因素需要考慮,精益生產布局追求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 y/ t$ _$ Q ?$ G; ~4 f9 ^(1)使物料搬運成本最小化; (2)空間的有效利用; (3)勞動力的有效利用; (4)便于員工之間、員工與管理者之間、員工與用戶之間的信息溝通。 9 O+ N3 s. M# g: s* `: f9 o; e' H
為了實現上面的目標,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將設備布局成“U”型,實現“一個流”的生產。“一個流(One—Piece Flow)”生產方式是指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盡量實現小批量的輪轉,最好是單件的流動。
V: Q( s' q" \它是減少在制品數量的最好方法,是消除生產線浪費的良策。它的基礎是要使加工生產線像流水裝配線一樣流水化,但要犧牲非瓶頸工序設備的利用率,因此要盡量平衡生產線,減少設備的產能損失。
! X/ L) ~9 f" ]) i
) A. R& R/ f: P. S3 p/ y
車間流水線布置一般歸納為如下兩種:傳統“一”字型生產線布置(即按加工順序排列設備)和u型布置。隨著精益生產思想的推廣,傳統生產線越來越多地被U型生產線所代替,因為傳統生產線布置有如下缺點:一個人操作多臺設備時將存在“步行的浪費”,增加了勞動強度,同時也不能實現人員的柔性化調整。
0 v. ?2 U6 c" `8 Q- i7 k' j+ J9 |; x/ V2 ^5 w
而在U型布置中,生產線擺放如U型,一條流水線的出口和人口在相同位置,一個加工位置中可能同時包含幾個工藝,所以U型布置需要培養多能工。它減少了步行浪費和工位數,從而縮短周期、提高效率,同時也減少了操作工,降低了成本等。
# I" D, t" w8 j1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