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arsteroo 于 2019-8-27 18:44 編輯
5 r! y) `4 g" Y0 ?) a6 c* Z ^5 K8 m
$ Y) r( h+ L9 ]; g! t$ S, ? B昨天發了個帖子,然后有壇友和我聊起來說看我曾經有過留學經歷。翻看了一下之前發的帖子,已經是16年1月份的事了,那個時候我剛出國一個月。如今,在土澳待了三年,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些所見所聞所感。文章比較長,因為想說的內容真的挺多。
- e) F5 p! M% z! V1 U+ ]9 y R1 z" E H- K" t
先說上學吧。/ q# k5 [) l) k7 A
! ~5 f( B6 `2 A; u: I _' u* W
這就不得不又把之前的種種經歷再翻出來。樓主14年普本畢業(都不忍心說是二本,說了就傷心,在此提醒準備高考的同學們,加把勁,別像我一樣,差三分就和211失之交臂),專業是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然后一年坎坎坷坷的換了三份工作,工資一個比一個低(1600-3500不等),于是就憤而出國了。出國的流程就不贅述了,有想了解的可以問我。9 Y/ o3 f3 Z+ l) {4 b
6 c! T R9 Z$ q# p5 p+ o+ F2015年12月26日,剛好是Boxing Day,平安落地悉尼。像所有剛開學的新生一樣,找房子,安排住宿,買好米面油,苦逼又充實的留學生活就開始了。澳洲這地方早已有人做了準確而簡潔的總結:好山好水好無聊。我所在的學校又地處偏僻小城,所以就越發的清凈了,平時工作日出了小小的市中心,基本就沒什么人了,偶爾會有一兩輛車經過,不過這樣的氛圍很適合學習,尤其是對比了悉尼墨爾本等一線城市,少了很多不該有的干擾。
H! A/ r/ r0 Y- A9 j; p
+ u8 u! K8 q, h+ O第一年的課程看起來比較水,兩個學期八門課,算得上是專業課的大約只有兩到三門,其余的更多的是關于就業,項目管理類的課程。當初覺得水的不行的課,現在卻發現工作中卻真的很需要。比如一門工程管理的課,我在工作后發現里面一些項目安全評估的方法在各大企業中均有涉及。還有就業指導。本科在國內的時候也學過,這個我必須要夸一下土澳對這類邊緣課程的重視程度,遠高于國內,而事實上這門課對剛邁出校園的小白們來說太重要了,否則你甚至根本不知道一個合格的簡歷應該包括什么。
" b9 g5 d4 |8 U) q( Q z
! @. Y- q, m3 H I4 n第二年機緣巧合的轉成了研究型碩士(Master by Research)。稍微吹一下,這種研究型碩士在澳洲來說真的是鳳毛麟角了,據我觀察,這種類型的碩士估計占比不到10%,剩下的都是授課型(coursework)。當然不是我多么優秀,真的是承蒙導師照顧。研究型碩士,顧名思義,不再需要參加課程和考試,單純的做實驗搞科研。雖然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到科研項目,但也正是切身的融入其中才發現,自己不適合做科研,這也是為什么最終遺憾的拒絕了導師的全獎直博Offer。一句話,讀博很辛苦,導師帶頭常年997;讀博還需要信念,倘若只是劃劃水,注定不會有什么成就,也污了導師的名聲。從小就接受填鴨式教育的我,最終還是咬著牙拿到了高分HD的論文順利畢業了。
+ F! w. b# R8 c. f7 g
' N: \+ X0 y9 ]/ c$ v可能我把兩年的學習經歷說的輕描淡寫,但是這其中所面對的肯定不止這些。正是在這兩年里,父母先后罹患癌癥,加之高額的學費和生活費讓家里承擔了巨大的經濟壓力。所以打工、上學基本成了這兩年留學經歷的主旋律。除了身體上的疲憊,還有心理上長期的高壓,導致我的機體狀況每況愈下。這也是現在年輕人經常要面對的現實,尤其是和我年齡相仿,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朋友,常常要面對父母老去,自身又沒能在社會立足,婚姻房貸子女都擺在面前的尷尬境遇。不過我只能慰藉自己,這些終將讓我成長。. F3 x8 w+ v" {' [& _* ~) H
& c* l/ `+ ?1 F8 m, N J再來說說土澳的工作。8 y1 ? W1 U/ J( D9 a
# f/ O0 E$ b0 w6 u2 Y5 a: Y畢業后順利的拿到了3年的工簽,也算是正式開啟了海外工作的序幕。
8 Z' S, o: f& u I/ X; {; z
8 B7 n0 k7 G# t; J. f' T7 ^先說工作機會。一個字,少。悉尼,作為澳洲最大的城市,地位和中國上海差不多,某一時期(比如半個月至一個月),我的自身經歷可以滿足的崗位不超過5個。說的直白點,就是對口的工作不好找。不過或許是我走了狗屎運,沒多久還真碰到一家中資礦山機械的企業招實習生。在無工資的情況下,拼命表現三個月之后,我終于于2018年7月,新財年的第一天轉正了。然而轉正了才發現真的是跳進了一個大坑里。
) a1 [" d. K3 {0 S a
5 [# Y1 d. _. M, }4 o, V3 h工資大約是澳洲畢業生的最低薪資(甚至比最低還要低一點吧,慶幸的是好歹高于法定最低工資),但是工作量基本上是按照換算成人民幣之后的工作量算的。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一個人要扮演庫管、司機、客服、采購、工藝工程師助理、設計工程師助理、設備部經理助理等多個角色。工作時間長我還能勉強忍一忍,跟local相比沒有加班費我也可以忍,但是總催著我干各種不相干的活,每天不同的任務要排十幾個,我實在是力不從心了,之前也說過,我的身體本來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所以只好咬咬牙,在總共干了大約八九個月之后(包括三個月實習)放棄了這份工作。
+ s) u. a( {! z0 Q/ u, \/ B c* V& c3 q
雖說我對這份工作吐槽滿滿,但是我必須承認大領導和小領導對我的照顧也讓我倍感欣慰,而且在這份工作里我還是學到了很多(畢竟干的多)??梢哉f這家企業從上到下的運營模式我基本都走了一遍,各個環節經過超負荷的接觸后,對土澳的工業環境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B- O w+ V. O
/ D( J' s2 W* N5 v+ m& y: x2 ~+ @首先是土澳成規模的企業很少,這個不光是工業企業,各行各業都以中小企業居多,大型企業的占比遠不及中國。再就是由于人口少,沒有足夠的消費群體,所以顯得落后,這點在市政建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上尤為突出,長期在澳洲生活的直觀感受就是感覺生活狀態倒退了十年。然而一提起澳洲,可能很多人的印象就是發達國家,但是以我的愚見來看,這種發達更多的是由于人少而資源豐富所撐起的,這點與中國恰恰相反。所以澳洲人普遍有種散漫的感覺。因此,當地的本科學歷在澳洲的工作機遇可以媲美國內雙985的碩士。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當地的工資比較平均,總經理的工資可能和一線技術工人的工資差不多。沒有人愿意在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后,做上雖然看似體面,但是工資卻未必有什么優勢的工作。不過真正有水平的工程師,在澳洲還是非常吃香的,成手技術工人工資一年約為7-10萬澳刀,初級工程師約為5-7萬澳刀,而有十年以上的高級工程師基本可以達到12-16萬澳刀。# v/ \' K: @) F& |" H
因此,這里其實是存在商機的,因為巨大的人力成本差,國內過去的很多產品都在價格上有絕對的優勢。老外也不一定都富裕,借錢過日子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如果論壇里哪位老板有興趣,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從小商品到大型重工,國內的產品都可以在澳洲占有一席之地。
" q) ~% S) v1 E0 B; r1 @& X/ [這時候就得談談有些準備移民的朋友了。我的建議是——慎重!
' d; [2 n# [5 `) }% Y( V. B5 x
: ]( w9 G$ E* ^; A9 b0 K8 i6 p l在澳洲的時候見過太多為了綠卡而發生的種種狗血劇情。什么雇主擔保商婚之類的暫且不說。單說技術移民吧。從國內準備來澳技術移民的工程師往往由于條件限制,大都是需要工作經驗10年左右的,也就是年齡差不多在35歲-38歲左右。這個年齡的朋友一般上有老下有小,而來到澳洲之后,你會發現,之前所有的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我在悉尼工作時認識一個鄰居,兩口子辭了央企各20萬年薪的工作,花大價錢準備移民澳洲,但是來悉尼打拼了一年之后準備打道回府,為什么呢?心理落差!之前在企業里已經都混到了技術負責人的位置,工資且不說,對工作的熟悉,以及積累起的地位和人脈在來到悉尼后都蕩然無存,兩口子每天起早貪黑的開起了肉鋪,本來那個大姐是個很干凈立整的人,結果如今身上的肉膻味總也去不掉。
) B6 ?/ i- {4 a r9 l1 t# H* F; k( y) q G1 L& T
再說個例子,我留學的學校里有一個從中國來的研究員,她來澳洲已有二十多年,之前在國內也是大學講師,而剛來澳洲時為了生計要到食品廠做包裝工。所以,如果哪位朋友還有來澳洲移民的想法,我勸他務必慎重,不是說一定不能來,而是想清楚再來,否則時間,金錢還有穩定的生活可能都是這場冒險之旅的犧牲品。
7 m V {* {+ O8 w& Y4 s2 m9 ?/ d7 G: ~3 |% m
但是依然有人削尖了腦袋前赴后繼的趕來,這又是為啥?良好的環境,安逸的生活,合理的工資,再無復雜的人際關系,奮斗二十年,小洋樓指日可待,可能這些都是一代移民所懷揣的夢想吧。因此,當有人有移民的想法時,我只會說慎重,而不是別來。
9 ^+ l* b2 Q: ^5 C/ P7 w0 r
K0 t+ c6 H( s0 k! d把一個個人看法作為總結吧,如果你想穩定生活,沒有太高的事業追求,或許澳洲是你一個選擇;如果你誓要在機械這個領域里闖出一片天地,有所成就,那國內才是你的出路。
& j* v3 Z8 ]: Y2 j9 V! [7 X' }$ Q" Q5 ]# y3 H/ Y: H' G
- I3 Y! ]' P M+ z2 \/ d
! k7 w) i( J/ K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